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后感 > 黑澤明《夢》觀后感

黑澤明《夢》觀后感

手機:M版  分類:觀后感  編輯:小景

黑澤明《夢》觀后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黑澤明《夢》觀后感

  看黑澤明的《夢》,就像看黑澤明的一生一樣,從童年到老年,從兒童天真的傳說到老年平和的生死觀,期間經歷過對夢想的追求,對戰爭的譴責,對環境的反思。八個夢,幾乎涵蓋了黑澤明一生的所思所想,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對生存意志的關注、對戰爭所帶來的傷痛的譴責,對自己在追求藝術夢想時的堅持,對環境的關注與破壞自然行為的反思,再到最後對生命的歸去真正的所應懷有的態度。

  在《夢》里,八個夢境,以兒時目擊狐狸的婚禮為開始,以老人參加自己初戀情人一場歡樂的葬禮為結束,這就像人生的輪迴,我想,也許在黑澤明大師的人生觀里,人從出生開始,兒時懷揣好奇,觀看這世界,卻發現原來諸如婚禮這般歡樂的事情卻可能會籠罩在一種奇怪而詭異的氛圍里,人生的開始就像是一場謝罪,背負着錯誤,而當生命走到盡頭之時,暮然回首才發現,其實死亡未必就如他人口中的那般可怕,勤勞踏實的勞作一生,最終走向生命的結束,這樣的葬禮應該是歡樂的,應該在人們的祝福與微笑中離去,這樣的人生觀念與我們大部分人都不盡相同,我們總認為生命的到來是快樂的,生命的結束是悲傷的,那如果真的如此,在我們的一生中又何來那麼多恐懼與悲傷?如果我們將自己的一生看做是對上一世種下的因所必要償還的果,那麼在我們離世時如果真的還完了自己的罪業,我想這樣的人是最有權力笑着離去的。

  影片中間部分的六個夢,以各自不同的關鍵字為主題,演繹人的一生中所經歷的事情,結合上黑澤明的人生經歷,童年時的奇遇造就了他的想象力;在經歷過成長挫折的時候,學會了堅持,等待風雪黑夜的過去;經歷過二戰的時期的殘酷,他開始將這種對於戰爭的強烈譴責表現出來,“隧道”這個片段以濃重的黑色與陰冷的人物造型營造出如同從地獄穿越到人間的景象,我想這個片段其實反映出許多參加過二戰的士兵的內心,他們同樣對死亡有着刻骨的恐懼與抗拒,而獨自穿越過隧道的軍官在內心又何嘗不掙扎?從陽光的人間,經歷過戰敗、失去戰友的痛苦與內心真正的孤寂,當他穿過隧道,來到如同陰間般陰冷的另一端,面對死去士兵的責問,他的心裡是怨恨這場錯誤的戰爭的,同時還有這深深的自責,這是黑澤明對二戰的一種體會,以一個日本人的角度看待二戰,我們可以看到,戰爭不僅對於被侵略方是一種磨難,對於侵略方又何嘗是一種慶典?“烏鴉”這個章節,我想電影中的主人公正是黑澤明年輕時的寫照,一種對於夢想與藝術孜孜不倦的追求,我想他也時常冥想,再從這種冥想里得出自己藝術的方向;而“紅色富士山”與“垂淚的魔鬼 ”則表達了黑澤明對於人與環境的反思,也許廣島的原子彈炸出了他關於“垂淚的魔鬼”里世界的靈感,但誰又說人類在不斷發展科技的同時不是在自掘墳墓?諷刺的是福島的核泄漏在十幾年後便印證了他在“紅色富士山”里的擔憂。

  關於夢,我一直有着自己所不清道不明的感受,在我的人生大部分的睡眠里,總是被各種各樣或黑白或色彩斑斕的夢充斥着,極少能擁有一個無夢的水面,雖然大部分的夢已經按照科學研究所說的那樣忘記得無影無蹤了,但有些夢卻從童年一直伴隨着強烈的情感跟着我一同成長,我想他們將會變成我一生都無法忘記得部分,例如孩提時夢見父母抱着我在沒見過的老房子里看夕陽,例如一場驚險的在熱帶雨林里被鱷魚追逐,例如夢見親人離世,那錐心刺骨的悲傷……我不知道是否有人和我有一樣的經歷,在夢裡看見未來,當你來到某個似曾相識的地方,經歷某些似曾相識的場景,這種似曾相識的感覺讓你惶恐,理智告訴你這一切都是新鮮的,可記憶告訴你這一切你曾經歷,然後突然靈光一閃,原來這些你曾在夢裡經歷。

  我的生活里時常會充滿這種夢見未來的情況,以至於我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恐懼做夢,總怕某一段悲慘的夢境在現實中出現,造成我無法承擔的後果,於是每晚入睡變成令我擔憂的事情,夢醒之後也往往疲憊不堪。我決心弄明白“夢”是怎樣一種存在,當我看到世界各地許多與我有相似經歷的人之後,我開始用一種理性思維理解“夢”,在我看來,“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應該是古老的中國對於夢最精闢的一種解釋,而夢見未來則是在我們睡眠時,大腦運用還未開發的90%的部分對我們日常所經歷的事物進行運算分析,通過已發生的事情的預判與分析,經過精密的演算得到一種關於未來的信息,然後以夢的形式傳達給我們,因此才會出現“夢見未來”的情況;而在我的感性認知上,一直認為“夢”里的世界是一個與我們平行的世界,我們在夜間睡眠時,看到處在另一時空的我們發生的一些事情,因此我將我的人生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清醒的現實世界,另一部分則是夢裡平行世界的部分。

  我不知道其他人對於夢有着怎樣的感受,但我覺得從夢裡我可以看到不同於白日的世界,在夢裡往往可以尋找到白天所無法感悟的部分,對於一件事情的看法,對於一個靈感的激發,甚至是對於人生的反思與了悟,在各色的夢境里不自覺的就清晰起來,夢是對內心的一種真實的反應,也許在人生走投無路,或是需要總結的時候,放鬆的睡一覺,做一場夢,醒來便是柳暗花明,我想所謂的“大夢初醒”、“幡然醒悟”大抵就是這個樣子的吧。

  在《夢》這部電影里,每個夢看似毫無關聯,甚至每個獨立的篇章都能單獨變成一部電影,但這種所言未盡,豁然開朗,又富有深意,帶着開放式結局的單元劇的演繹形式,將夢的特性表現了出來,一種無頭無尾的間斷性與突發性,同時利用這種特性將原本很難表達完整的人生,通過片段截取的方式很自然的演繹完整,在情節上以時間順序與富有深意的首尾設計帶給人對人生的思考。電影在色彩的運用上也十分精彩,用不同的色調錶達出夢境所要帶給人的意境,例如“隧道”陰冷的藍色系帶個人不寒而慄的感覺、“葬禮”部分用清新的綠色與各色自然界的小花表達出人生最後返璞歸真的美好境界。同時不得不佩服的就是日本將動畫技術與電影的融合,“烏鴉”這個章節中將油畫與人物的結合,在十幾年後看來依舊顯得真實,而不會因為時間的推移而顯得虛假。最後,我十分欽佩日本人對於本國傳統文化與傳說的傳承與保護,黑澤明在《夢》里運用了許多傳說故事,從狐狸的婚禮到桃園裡用女童節擺設設計的場景再到“風雪”里關於雪女的演繹,日本對於自己本土的神話傳說情有獨鍾,將這種故事的演繹幾乎融入到可以用到的任何文化形式里,反觀中國對於傳統文化與傳說的關注,我只覺得流失的越來越多,我無法想象,在百年後,中國的孩子除了大鬧天宮以外還能記得什麼傳說?

您正在瀏覽: 黑澤明《夢》觀后感
網友評論
黑澤明《夢》觀后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