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經驗交流 > 父母的陪伴無可替代

父母的陪伴無可替代

手機:M版  分類:經驗交流  編輯:得得9

父母的陪伴無可替代 標籤:做懂孩子的父母

  父母的陪伴無可替代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陪伴無可替代,在龍文工作的時間越長,我越發堅信這一點。

  我接觸過的家長中很多人在談到沒有時間照顧、陪伴小孩這一話題時都說為了給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沒有辦法如何如何。我不知道他們有沒有想過,就像“子欲養而親不待”一樣,在孩子最需要父母陪伴的時候父母缺席了,當父母想陪伴孩子時,是否還來得及。

  能夠來我們龍文教育輔導的孩子,絕大部分家庭條件都是很好的,他們不缺錢,有着非常好的生活和學習環境,但是不少孩子在心理上都存在着非常難以改善的心理問題。隨着在龍文工作的時間的越長,與在心理上存在或小或大問題的學生家長的交流的增多和深入,我日漸明顯地發現這些孩子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都或多或少缺乏父母的陪伴!

  一個學生,二年級,男,8歲,學習習慣很不好,不懂得尊重人,對任何事情都不在乎,可以說是無所畏懼。媽媽把能用的辦法都用了,講道理,根本不理;哄,滿足他的要求就乖一會兒,一旦不能滿足他的要求就發脾氣,軟磨硬泡要求媽媽買玩具,但是到手也管不了多久,甚至故意弄壞,完全不珍惜,過後再要求買,然後再弄壞,周而復始;罵、打、餓飯這些極端法的懲罰只能起到非常短暫的作用,認錯很快,過後就忘;在跟小夥伴玩耍的時候,欺負比他弱小的孩子,被比他強大的孩子欺負又不敢反抗。課堂上,完全由着自己的性子來,高興就配合一點點,持續時間很短,不高興就完全不配合,對老師口出惡言。這一系列的表現已經不是習慣不好可以歸咎的了。在與孩子媽媽的交流當中得知,孩子爸爸在船上工作,媽媽以前也是,孩子3歲以前和爺爺奶奶生活,和爸爸媽媽幾乎沒怎麼接觸,後來媽媽回家專職帶孩子發現孩子有很多問題,但糾正起來已經很困難。有人會說這只是一個個例,不具有代表性。是的,但是如果這個孩子的父母在孩子幼年時就陪伴在孩子身邊,我想這個孩子現在的情況會好很多。幼年是孩子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父母的陪伴不是爺爺奶奶的愛與陪伴可以替代的。

  我曾在幼兒園工作過一段時間,園裡有一個小男孩,4歲,非常調皮,喜歡欺負小朋友,非常不喜歡午睡,在別的小朋友午睡的時候,滿睡房跑,被老師制止躺在床上后亂動,搖床,撕扯涼席,或是不停地踢臨床小朋友的睡床,時不時大聲吼叫,看見睡着的小朋友被吵醒后高興地大笑,讓老師很頭疼。但是有一天中午,所有的老師都很驚訝,因為這個孩子非常乖巧的午睡。原來是這個孩子的爸爸下午會來接他放學,孩子一整天都非常的高興,像一隻快樂的小鳥不停地告訴身邊的老師或是小朋友他爸爸下午會來接他放學。這個幼小的孩子的表現讓在場的老師覺得既驚訝又很心酸。

  還有一個初中的孩子,初二,女孩子發育得很好,接近1米7的身高,胖胖的,給人的感覺很成熟,性格活潑開朗,從小跟外婆生活在一起。偏科,不喜歡數學,學習態度不端正,老師在給他做思想工作時無意間提到跟父母的相處,這個孩子當即淚下,很傷心的跟老師講述她從小跟外婆生活在一起,很少見到工作很忙的爸爸媽媽。在跟媽媽溝通的過程中,發現媽媽什麼都隨孩子,因為平時接觸太少,跟孩子很生疏,也感覺對孩子很虧欠,不敢管孩子。父母和孩子本應該是最親密的親人,卻因為父母太少陪伴自己的孩子而使最親密的關係變得如此尷尬,讓一個活潑開朗的看起來很成熟的孩子在陌生的老師面前傷心得哭泣不止!不知她的父母知道后心裡會是什麼樣的滋味。

  世間的錢是賺不完的,看到那些平時為了賺錢而不管孩子,到孩子習慣不好或是沒有辦法管教致使成績不好而頭疼萬分或是哭泣的家長,我很想問,你們後悔嗎?

  幼小的孩子是必須要有父母的愛與親情的滋潤的,只有在父母的愛和親情的滋潤下成長起來的孩子,才會有健康良好的心理,也只有在父母的愛與親情的滋潤下,孩子才會受到父母潛移默化的言傳身教的影響,逐漸懂得愛與被愛,學會友善、珍惜、規矩、尊重人,養成良好的學習、認知和行為習慣!

  龍文教育第一屆“龍文杯”教育徵文大賽入選作品

  原標題:《父母的陪伴無可替代》

  作者: 唐庭燕

  城市: 重慶

您正在瀏覽: 父母的陪伴無可替代
網友評論
父母的陪伴無可替代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