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學習心得 > 學習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心得體會

學習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心得體會

手機:M版  分類:學習心得  編輯:得得9

學習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心得體會 標籤:軍訓心得 會議精神 兩會學習 黨章學習 外出學習

  學習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心得體會(一)

  新華社北京2月1日電(新華社特約評論員)回望2014,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在廣大農民和農村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農業農村發展成就斐然,成為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展望2015,如何在連年豐產增收后不斷鞏固農業農村持續向好的局面,是必須主動應對、着力破解的難題。

  剛剛發布的《關於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即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對如何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實現農業農村的新發展,給出了明確的答案。這就是,按照穩糧增收、提質增效、創新驅動的總要求,繼續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全面推進農村法治建設,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五新"要求,努力在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上挖掘新潛力,在優化農業結構上開闢新途徑,在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上尋求新突破,在促進農民增收上獲得新成效,在建設新農村上邁出新步伐。進一步讓農業強起來,讓農村美起來,讓農民富起來。

  在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上挖掘新潛力。只要糧食生產能力穩住了、上去了,我們就能"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台",始終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挖掘糧食生產新潛力,首先要堅決守住耕地保護紅線,加快劃定永久基本農田,統籌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實施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力保耕地不減少、力爭地力有提高。還要加快建設一批重大水利骨幹工程,做好節水優先大文章,解決好農田水利"最後一公里"問題。最終要靠科技,健全農業科技創新的激勵機制,推動農業科技在關鍵領域取得突破,並快速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在優化農業結構上開闢新途徑。市場需求是"導航儀",資源稟賦是"定位器".要更好地發揮區域比較優勢,更好地適應個性化、多樣化的消費需求,促進農業結構優化升級,使有限的農業資源產出更多、更好、更安全的農產品。開闢優化農業結構新途徑,要科學確定主要農產品自給水平,在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前提下,對重點保什麼、放什麼,保多少、放多少,進行系統謀划,做到心中有數。要加快發展草牧業,促進糧、經、飼三元結構協調發展。要大力培育特色農業,實施園藝產品提質增效工程,推進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畜禽養殖和水產健康養殖。要提升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水平,確保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在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上尋求新突破。如何破解農業生產成本攀升、國內外主要農產品價格倒掛的"雙重擠壓",如何突破農業資源要素的弦綳得越來越緊、生態環境承載力越來越接近極限的"雙重約束",出路只有一條,就是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儘快從主要追求產量和依賴資源消耗的粗放經營轉到數量質量效益並重、注重提高競爭力、注重農業科技創新、注重可持續的集約發展上來,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過去,我們為了"吃飽飯",過度開發農業資源,過量使用化肥農藥農膜,欠下了生態賬、環境賬,以後不僅要杜絕再欠新賬,還要逐步還上舊賬。該退耕的要退耕,該生態修復的要修復,該治理的要抓緊治理。需要明確的是,優化農業結構也好,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也好,絕不意味着放鬆糧食生產,絕不能削弱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在促進農民增收上獲得新成效。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核心是看老鄉的"錢袋子".能否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促進農民收入繼續較快增長,保持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持續縮小的勢頭,是對"三農"工作的重大考驗。促進農民增收,要優先保證農業農村投入,不管財政多緊張,都要確保農業投入只增不減。要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延長農業產業鏈,積極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生態休閑、旅遊觀光、文化教育價值,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促進農民轉移就業和創業,拓展農村外部增收渠道。要打好扶貧開發攻堅戰,加快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致富步伐。

  在建設新農村上邁出新步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能丟了農村這一頭。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不能忽視新農村建設。推進新農村建設,要堅持規劃先行,強化村莊規劃的科學性和約束性,提升農村基礎設施水平,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要全面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重點搞好垃圾、污水處理和改水改廁,加快改善村莊衛生狀況,讓農村成為農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要發揮好新型城鎮化對農業現代化的輻射帶動作用,分類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保障進城農民工及其隨遷家屬平等享受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引導有技能、資金和管理經驗的農民工返鄉創業。

  貫徹落實好農業農村發展"五新"要求,是今後一個時期"三農"工作的重大任務。只有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勇於直面挑戰,敢於攻堅克難,靠改革添動力,以法治作保障,才能更好地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學習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心得體會(二)

  農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農業要強,唯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當務之急,是儘快從主要追求產量和依賴資源消耗的粗放經營轉到數量質量效益並重、注重提高競爭力、注重農業科技創新、注重可持續的集約發展上來,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

  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繼續強化農業基礎地位,切實防止出現忽視農業的傾向,並圍繞建設現代農業作出一系列強農政策部署。

  做強農業,要夯實糧食生產這一基礎。在我們這樣一個十幾億人口的大國,任何時候都不能輕言糧食生產已經過關,糧食安全的弦一刻也不能松。穩住糧食生產,關鍵是不斷增強糧食生產能力。要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全面開展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實施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探索建立糧食生產功能區,把口糧生產能力落實到田塊地頭、保障措施落實到具體項目,做到藏糧於地。要不斷改善水利條件,集中力量建設一批重大引調水工程、重點水源工程,加快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加強中小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夯實增強糧食生產能力的物質基礎。

  做強農業,要順勢而為地調整農業結構。要科學確定主要農產品(000061,股吧)的自給水平,合理安排農業產業發展優先序。新形勢下調整農業結構,要引導農民瞄準市場需求,由單純在耕地上想辦法到面向整個國土資源做文章,念好"山海經",打好"果蔬牌",唱好"林草戲".要加快發展草牧業,支持青貯玉米和苜蓿等飼草料種植,開展糧改飼和種養結合模式試點,促進糧食、經濟作物、飼草料三元種植結構協調發展,增加肉蛋奶、水產品等供給。要鼓勵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延長農業產業鏈、提高農業附加值。

  做強農業,要更加註重提升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水平。要建立更加嚴格的農業投入品管理制度 ,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加強對生產基地、批發市場的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檢驗檢測工作。要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聯共享的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平台。要加強縣鄉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監管能力建設。總之,就是要落實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健全監管制度,讓老百姓能夠吃得放心、吃得安心、吃得健康。

  做強農業,要強化農業科技創新驅動作用。推動農業科技創新,關鍵是健全農業科技創新激勵機制,激發科研和技術推廣人員創新創業的積極性。要完善科研院所、高校科研人員與企業人才流動和兼職制度,推進科研成果使用、處置、收益管理和科技人員股權激勵改革試點。要加強對生物育種、智能農業、農機裝備、生態環保和糧食綠色增產模式等領域的科技攻關。要引導企業成為技術創新和應用的主體,充分發揮科研院所、高校及其新農村發展研究院、職業院校、科技特派員隊伍在科研成果轉化中的作用。

  做強農業,要從農產品流通方式的轉型升級上下功夫。既要強化全國農產品流通骨幹網絡建設,又要重視交易制度、交易規則等軟環境建設。既要加強傳統的產地市場、跨區域冷鏈物流體系建設,開展好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試點,又要支持電商、物流、商貿、金融等企業共同參與涉農電子商務平台建設,開展好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用電子商務打造現代農村產業發展的升級版。

  做強農業,必須加強農業生態治理。要深入開展測土配方施肥,大力推廣生物有機肥、低毒低殘留農藥,開展秸稈、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和農田殘膜回收區域性示範,大力推廣節水技術,全面實施區域規模化高效節水灌溉行動。要實施農業環境突出問題治理總體規劃和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工程,擴大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地下水超採區綜合治理、退耕還濕試點範圍。要開展西北旱區農牧業可持續發展、農牧交錯帶已墾草原治理、東北黑土地保護試點,推進京津冀、絲綢之路經濟帶、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與修復,把全國的天然林都保護起來。

  做強農業,要提高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要支持農產品貿易做強,加快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農業企業集團。要創新農業對外合作模式,重點加強農產品加工、儲運、貿易等環節合作。支持開展境外農業合作開發,推進科技示範園區建設,開展技術培訓、科研成果示範、品牌推廣等服務。

  

    學習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情況彙報學習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心得體會

您正在瀏覽: 學習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心得體會
網友評論
學習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心得體會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