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演講稿 > 公眾演講 > 十六屆六中全會演講稿

十六屆六中全會演講稿

手機:M版  分類:公眾演講  編輯:得得9

十六屆六中全會演講稿 標籤:三中全會 五中全會 奧巴馬開學演講

  我今天講的題目是“公共財政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六中全會中應該說是我們改革開放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提到和諧社會的問題,特別是把社會和諧做為中國社會主義社會的本質屬性,這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共產黨是執政黨,是為老百姓服務的,黨章中是有所規定的,最終的奮鬥目標,你當然長遠目標是共產主義的建設,但是中間這一塊,建設什麼呢?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目前最實在的目標就是和諧社會的建設,本身從我們黨的歷史看,從我們黨的宗旨看也好,從老百姓的需求看也好,就是要建設一個和諧社會。這次六中全會的定位,我認為是非常切合民心和實際的。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它反映了我們共同的願望,我相信隨着黨和國家強有力的推動,這個方面會形成我們將來,特別是一個很長的時期,我們的奮鬥目標。那這裡談到公共財政的問題,大家注意到六中全會文獻裡面提到六項制度的建設,這六項制度實際上就是對整個和諧社會的建設起保障的。我在表裡面已經做了一個區分,六項中前三項,因為是國家主要的事務,公共財政對前三項制度在財力上確實給予保證。第四項就是公共財政本身,你要實現社會發展目標,你沒有在財政上、財力上予以充分的保障,這是不可以的。我們建立公共財政制度,就是要從制度上對財力的保障予以法規化、制度化,這包括我們在實行財政分配時的目標、宗旨、實現的手段,都要跟和諧社會的建設相適應。

  其他還有兩項制度,一個是收入分配製度的改革,一個是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這兩項嚴格來說還是屬於公共財政的範疇。像最近中央一系列的措施,在研究收入分配製度的改革,這裡面涉及到很多財政的內容。社會保障在很多地方、很多國家,實際上是屬於財政分配的範疇,所以後面這兩項,屬於公共財政直接參与的內容。所以我們要建設和諧社會,就有必要將公共財政和和諧社會建設之間的關係搞清楚,思路理清,形成我們最終如何為和諧社會建設服務的一系列方法、概念,還有最終的一些目的。

  第一個方面,我談一談公共財政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在關係。公共財政是一個理論命題,但是實際上也是一個實踐的方向。一種經濟運行的模式,只要是以市場為資源配置的基礎方式,那麼你社會財政的分配,主要是解決市場失靈的問題。作為中國來說,我們的財政實際上一直帶有公共化,在我們國家的財政實踐中,包括封建王朝,它王室財政和公共財政還是區分開的。我們現在講的公共財政,實際上為什麼現在強調最主要是和計劃經濟時代的財政,當初講叫國家財政、國家分配論,因為當初在計劃經濟時代,國家管任何的事情,所以整個財政的分配涉及到任何方面,包括應該由市場配置的也由國家來實行。我們實行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後,整個主要的資源當然是由市場為主進行配置,剩下就是由政府主導的財政分配的。這一塊的分配,應該主要是解決市場失靈的問題,該由市場解決的全部由市場解決,不該由市場解決的、市場解決不了的,那我們政府就要介入。

  我們對公共財政的強調,我認為主要還是跟計劃經濟時代的財政分配相區分和強調的。在歷史上,不管任何時代,你整個財政分配一定帶有公共性,只是現在和以前相比較,公共財政的地位更加重要,也更加應該予以強調。但是公共財政本身,不是說錢越多公共性越好,我們原來講的在年度公共財政分配的時候,一個是吃飯財政,吃飯財政公共性很強,因為你所有的強都給公共服務的這些人發工資,百分之百都是公共的,所以整個公共財政每個階段是有所不同,但是你發展到一定的階段,你政府的日常運作、能夠在財力上予以滿足,那就需要轉向解決其他方面的問題。

  其他方面的問題是什麼呢?我們主要把力量放在公共服務,放在解決弱勢群體的生產、生活問題,逐步的就實現了公共財政的公共化問題。也就是說把錢主要放在民生問題方面,放在解決市場失靈的各方面,而不是把錢主要用在企業發展方面,所以說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改變和改革。我先簡單的說一下公共財政的定義。這個定義在理論界還是有爭議的,我們認為公共財政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為滿足社會公共需要而進行的政府的收支活動。在運行的機制下,公共財政可以有效的彌補市場的失靈,為全體成員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促進社會全面協調和發展。因為公共財政畢竟在我們國家提出來時間不是很長,應該說目前並沒有一個很規範的,官方或者學者完全認可的定義,當然主要的方面,我認為這個定義沒有很大的錯誤。作為公共財政的發展,這個定義終究是以為人為主,最後的發展應該說滿足公共需要,滿足最大多數人的需要而進行的一種分配。剛才有說到我們突出公共財政的地位,主要是和我們計劃經濟時代的一些分配相區分,我想簡單的介紹一下計劃經濟時代的財政運行。

  當初計劃經濟時代的財政運行,實際上主要還是和經濟的發展相關,所以當初是生產建設型的財政,主要的特點來自企業的收入和經濟建設支出佔了相當大的比重。這裡有一張表格(圖),藍色的這個指標就是來自企業的收入比重,這裡面最開始是____年,最後是____年。在這裡面大家就可以看到,整個來自企業的比重一直占相當高的,雖然有所變化,但是變化不大。紅色這一塊是來自工商個稅的比重,從__年開始,基本上企業和稅收是一樣的,比重大家可以看到,這一點是重合的,是一樣的。當初我們講中國稅制的時候,也認為中國的稅制是最簡化的稅制,才九個稅種,以後稅收有所提高,但是來自企業的比重一直還是比較高。這裡面大概某省省,____年,來自企業的比重是占__.__%,一直到了____年還佔__.__%。那工商個稅的比重,在__年是__.__%,到了____年是__%,所以整個來自企業的比重還是非常高的。所以在八十年代的前後,我們一直有一個稅改利、利改稅的討論,學術界有一個討論。在支出方面,大家也可以看出來,藍色這條線是經濟建設方面的支出,這也是某省省的數據,一直佔比較高的比例。大家可以看到黃色的曲線,黃色的曲線是撫恤和救濟類的支出,這是最少的,____年占_.__%,____年佔百分之一點多。

  ____年社會各界對公共財政的討論展開,實際上之前也有討論,但是當初有很大的爭論,到了後期,__年之後就全部是正面的理論論述了。我記得當初廈門大學的教授發表過一篇關於公共財政與國家關係的論文,對這兩個方面的論述是非常明確的,切合實際。從這之後,發展公共財政才作為我們國家財政轉型的目標、模式,所以說__年是公共財政發展的里程碑。但是作為公共財政本身,它並不是已經設計好的管理體系,它的實際性內容是要根據市場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根據社會發展不同時期的需要,側重點有所不同,不斷的調整。當社會發展進入到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階段的時候,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已經由單純追求經濟發展、經濟增長轉向各方面協調各方面協調發展,那時候公共財政的作用會更加強,也就是說公共財政的需要為和諧發展配置資源、參與調控。

  我認為公共財政和國家財政的整個發展脈絡,因為我們國家從建設社會主義是從蘇聯模式配套轉化而來,所以有一個階段性的標誌。最早生產建設型的財政,然後改革開放之後,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從生產建設型進入過渡型的財政,也就是說你在這個階段,一方面與發展經濟建設這個目標相適應,大量的錢投入經濟建設,另外一個方面,已經逐步把財政資金投入解決民生問題、投入社會發展該解決的領域,逐步從經濟建設脫出來。我認為某省省是__-__年之間。

  過渡型之後,應該逐步的轉入到公共服務型,公共服務型的特點,就是說經濟發展水平不是很高,但是政府對經濟的干預程度逐步的下降,但是又需要採取措施幫助發展經濟,那這個時候怎麼辦呢?政府把財力主要用在基礎設施的建設,所以特徵是以基礎設施的建設為主,大量的資金投入。最後的階段,才進入全面服務型的公共財政階段,整個政府主導,為了解決市場失靈的問題,依託財力保障,把錢投入到沒有辦法完全按照市場來籌措資金的公共基礎設施項目,有一部分錢投入到這個方面。另外一個方面,把錢逐步投入解決民生問題、解決弱勢群體的問題、解決調節收入分配的問題,形成了一個比較完善的分配製度。我覺得我們目前已經進入到這個階段,進入基礎設施投入我們還佔一定量的比重,但是對準公共產品的投入已經逐步減少,而對民生問題、弱勢群體問題投入的資金不斷增加。

  因為談的是公共財政與和諧社會的關係,我在這裡談一些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關的內容。我認為和諧社會,當然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我一會兒還會講到和諧社會建設成果,就是因為科學發展觀最早在某省省提出來,所以某省省委省政府一系列的措施已經形成了效果。但是這種和諧社會的建設,應該是一個整體、全面的和諧,而不是某些局部領域和環節上實現和諧,解決公平的問題主要是建立和諧社會必需的,這裡面就要考慮效率問題。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您正在瀏覽: 十六屆六中全會演講稿
網友評論
十六屆六中全會演講稿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