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演講稿 > 競聘演講 > 銀行部門經理競聘演講稿

銀行部門經理競聘演講稿

手機:M版  分類:競聘演講  編輯:小景

銀行部門經理競聘演講稿 標籤:奧巴馬開學演講 人事經理 競聘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 大家好!非常感謝分行黨委為我們提供這樣一個展示自我、檢驗自我的舞台。我競聘的職位也是企業文化部經理(即黨委宣傳部部長)。剛才兩位競聘者做了非常精彩的演講,使我在為他們喝彩的同時也倍感壓力。不過,競聘這個崗位我也有自己的特點和優勢。我叫***,今年35歲,中國共產黨黨員,經濟師。1989年7月**大學經濟管理系本科畢業,分配到***支行工作;1989年10月開始在支行政工科從事宣傳教育工作,對思想政治工作和黨務工作比較熟悉,積累了比較豐富的基層行宣傳教育工作經驗;1994年開始在支行辦公室工作,任支行辦公室副主任、主任,兼任***支行共青團總支書記,;1997年底任支行行長助理,協助一把手進行綜合管理;1999年1月調至分行宣傳部,具體負責企業文化和職工教育工作,1999年2月通過競標,任***部經理至今,是機關二支部第七黨小組組長。本人有良好的組織協調和文字綜合能力,有基層宣傳教育和群團組織管理工作經驗,覺得自己可以勝任企業文化部經理這個崗位。 企業文化部(也就是黨委宣傳部)是黨委的喉舌、是黨委聯繫群眾的橋樑和紐帶,是*行精神文明建設的排頭兵和方向舵。能在這個崗位上發揮自己的作用,做出自己的貢獻,是我很久以來的願望。如果這次我有幸在競聘中勝出,我將秉承宣傳部多年以來的優良傳統,切實地履行部門職責,努力做好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金融工作大政方針和上級行黨委決議精神的宣傳教育工作;系統地組織好精神文明建設和職工隊伍建設;認真落實優質服務的組織、督導工作;注重突出和創新*行企業文化特色;推動機關黨務工作和團組織工作向有效率和系統、規範化方向發展。基於對企業文化部部門職責的理解和認識,我會在今後的工作中,突出抓四個重點: 一是培養職工“精、氣、神”,重點放在培養職工的一種朝氣、一種凝聚力。推行“人性化”的教育和管理機制,組織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培養和激發員工蓬勃向上的朝氣,使職工聚精會神地投入工作、享受工作,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和工作熱情,保持強烈的忠誠度和敬業精神,不是把*行工作作為一種“職業”,而是把它作為一種“事業”。強化企業文化理念的感性植入和推廣普及,企業文化理念的教育,重點放在增進員工對*行的歸屬感、親和力上,使*行企業文化特色深入人心,並成為員工的自覺行動。規範和統一CIS形象識別系統的製作和宣傳展示,使得*行的招牌、行名、行徽、行服、櫃檯內外形象標識、宣傳牌、宣傳欄、展板等等與*行形象有關的硬件設施,整合成一個有視覺衝擊力的整體,體現*行獨特的特色文化。 二是優質服務上突出抓“三化”。即品牌化、專業化、市場化。要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我們必須樹立*行自已的品牌,除了打造品牌金融產品,我們要花大氣力培養自己的“品牌員工”、“品牌服務”,將其進行大力宣傳和形象包裝后,向社會推出這些特色品牌,使這些品牌成為公眾心目中的首選。在服務的專業化上,突出抓員工素質和服務水平的提高,使職工成為“行家裡手”、“多面手”,面對複雜的客戶需求,培養複合型的人才。面向客戶市場的需求,大力推廣和完善服務手段。引導員工改變“以我為中心”的服務意識,開展“換位思考”,把方便讓給客戶;延伸“一米線”後續服務,擴大代理理財範圍;讓“客服熱線”真正熱起來、使“投訴熱線”真正起到亮醜的作用;開展“行長(主任)接待日制度”,拉近管理層與客戶之間的距離;切實推行“首問負責制”,提高辦事效率,杜絕推諉拖拉。 三是黨、團組織建設突出找“位子”。在黨組織活動和黨員教育中,發動黨組織和黨員找准自己的“位子”,使他們認識到“黨員”不僅僅是一張標籤,不僅僅是一年收一次黨費,促使黨員在各自的崗位上發揮自己的先鋒模範作用,並接受群眾和客戶的監督。切實發揮共青團組織的積極作用,在系統內創建更多、更高層次的“青年文明號”和“青年崗位能手”;創造條件,及時發現和總結、推薦“十佳傑出青年”人選;發揮短期合同制職工在團組織活動中的主力軍作用。不僅要發現、總結推薦團組織和團員青年創建“青年文明號”和“青年崗位能手”,而且要讓他們克服評選后“船到碼頭車到站”的思想,讓他們充分發揮典型示範作用,並且務必使自己向更高的目標邁進。   四是抓“心理建設”。着眼於“先解決心情,再去做事情”,弄清員工所思所想,引導他們正確認識自己、正確對待困難,幫助員工確定人生目標。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摸清動態,建立檔案,進行個案分析和歸納總結,對症下藥,有針對性地進行思想教育工作。   總之,如果我能夠獲得大家的信任,走上企業文化部經理這個崗位,我將盡心盡責、全力以赴地把工作做好!謝謝大家!       

您正在瀏覽: 銀行部門經理競聘演講稿
網友評論
銀行部門經理競聘演講稿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