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歲月隨筆 > 雜論匆匆——年華

雜論匆匆——年華

手機:M版  分類:歲月隨筆  編輯:pp958

  提起筆來,心中雖有千言,筆下卻寫不出一句。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可我們再也回不到孩童時代,猶記初春,校園窗外那株木棉開的燦爛耀眼,旁邊的楊柳依舊,四周的雪松年年如此;唯一不見是樹下嘻鬧的夥伴。曾經的三五成群換成了如今的遠走他鄉,背景離鄉;可謂煙花易冷,人事易分,務事全非…孩童的一切,太過美好,回首往夕,如同鏡中花,水中月,浮萍一般。時不我待,珍惜現在,生活中瑣事太多,我們不可能做到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紅塵茫茫,奈何歲月無情,曾經的繁花似錦,如今已是一地沒落,孤零獨自漂泊,隨水流逝……回首人生,歲月悄逝,不過是瞬間的事,看那繁華落盡,風吹雲散了無痕…撐一葉孤舟,猶如來時匆匆而過。何時停棲,看那如煙歲月,賞那絢爛煙花?

  露水被連綿不息的風輕輕擱淺,怎麼留也留不住。宛若一掬握不住的沙子,從指縫悄悄溜走,了無痕迹。我唯有搭乘人生的末班車,將晦暗的影子藏匿於日落後的夕陽下,趁着夕陽還未落下,趕着去投奔下一站的 末班車。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在父母眼中,我們永遠都是長不大的孩子,事事都喜歡為我們鋪好平坦的道路。殊不知因為他們的這份愛,使得多數子女與父母之間的隔閡越來越深。在他們看來,出來社會即已成年,自己的事情都應該由自己做主,無論是工作上的事或是其他……可他們忘了,再大也大不過父母,父母的心時時刻刻都在為子女操勞着,一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有多少子女不滿父母的安排,總是想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事,一意孤行。到頭來一事無成,自怨自艾,自暴自棄,甚至還要把過錯歸順到別人身上。是誰的錯,又是誰的過……?時間便這樣從指縫間溜走,大好年華便這樣虛度而過。何事苦貧謂潦倒;笑論風雲,一言巧談可安邦。春花秋月,安處順通自娛;總看盡,大無窮,小無盡,萬物齊一莫強分。茫茫浮塵,疲岸歸宿不知終;如何語,紅燭照,瀟瀟人……周庄夢蝶,迷戀庄公,醉罷,逍遙嘆浮生。

  欲問何人飲杜康,酒醉狂歌暢情寥;寄情於景談禮法,曲隱竹林合妙哉?

  時光彈指老,千年如一瞬。昔日時局動亂,竹林七賢,遠離官場,淡泊名利,棄亂世而聚竹林,蔑禮法而崇放達。世之鄙惡,達胸未抒,如阮籍者,避塵世喧囂,醉卧山林,修書養竹,獨善其身,終落個悲凄度日,樂不成章。

  歷史的長廊,清風拂面,拂開了百態浮沉,吹散了萬事萬物。嵇康之凌厲,臨終以鼓琴神思仙念《廣陵散》,葬了半生漂泊,聞者其誰,契者其誰?凄咽處,語凝噎,弦斷音亦絕。(嵇康早年喪父,家境貧困,但仍勵志勤學,文學、玄學、音樂等無不博通。他娶曹操曾孫女長樂亭主為妻。司馬昭曾想拉攏嵇康,但嵇康在當時的政爭中傾向皇室一邊,對於司馬氏採取不合作態度,因此頗招忌恨。司馬昭的心腹鍾會想結交嵇康,受到冷遇,從此結下讎隙。嵇康的友人呂安被其兄誣以不孝,嵇康出面為呂安辯護,鍾會即勸司馬昭乘機除掉呂、嵇。其罪證之一便是《與山巨源絕交書》。當時太學生三千人請求赦免嵇康,願以康為師,司馬昭不許。臨刑前,神色自若。奏以《廣陵散》一曲絕學,曲畢,曰:“昔袁孝尼嘗從吾學《廣陵散》,吾每靳固之,《廣陵散》於今絕矣!”)

  心懷大志濟天下,身折庶族寒門生;東籬菊下飲黃酒,恬靜淡泊渺冰心。

  晨鐘清唱繁華,梵音熄煙凈塵;固守寒廬,躬耕安居,寄意田園的五柳先生,安閑於幽境之中,塵世間南來北往的紛擾,他卻能安然自得,忘掉世俗得失。如淤中青蓮,寧靜淡泊,一塵不染。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成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滾滾紅塵,濤翻浪涌;冠絕千古的才高名士,縱是東流之水,還是醉倒在歲月的長河之中。一壺濁酒,以青梅入味。一夢春秋,死去何所道!其意之清高,其境之寡絕,世人誰與同?

  時光漸逝,流雲飛轉,一切的一切如昨日。大唐盛世似曇花一現,李賀金龜換美酒 ,成就千古佳話。(唐代孟棨《本事詩》記:“李太白初至京師,舍於逆旅,賀監知章聞其名,首訪之。既奇其姿,復請所為文,出《蜀道難》以示之,讀未竟,稱賞者數四,號為謫仙。”從此李白被稱為“謫仙人”,人稱詩仙。兩人相見恨晚,遂成莫逆。賀知章即邀李白對酒共飲,但不巧,這一天賀知章沒帶酒錢,於是便毫不猶豫地解下佩帶的金龜(當時官員的佩飾物)換酒,與李白開懷暢飲 )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是何等洒脫,滿志躊躇。“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是何等大氣,"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孤影獨酌,清絕如斯。"白髮三千丈,惆悵似個長。"縱橫如你,晚年不幸,多少淤苦憤恨,終究無人聽。(晚年在長江采石磯醉酒入水捉月沉溺而死——這一傳說已成為李白詩風和人品的象徵而廣泛流傳於世。 )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蘇堤春曉,三月印;一磚一瓦,一草一木無不浸透着唐詩宋詞的韻味。遙想杜牧當年的風流佳話。沿階拾級而下,橋旁即為吹簫亭,亭臨水邊橋畔,小巧別緻,亭前有平台,圍以石座,若在月明之夜,清輝籠罩,波涵月影,畫舫拍波,有數十歌女。淡妝素裹,在台上吹簫弄笛,婉轉悠揚,天上的月華,船內的燈影,水面的波光融,似在銀河中前行。橋上簫聲,船上歌聲,岸邊笑聲匯在一起,此時再詠誦“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二十四橋分別為茶園橋、大明橋、九曲橋、下馬橋、作坊橋、洗馬橋、南橋、阿師橋、周家橋、小市橋、廣濟橋、新橋、開明橋、顧家橋、通泗橋、太平橋、利園橋、萬歲橋、青園橋、參佐橋、山光橋等二十四座橋)

  笙歌散盡,一切如初。別離太容易,歸期未有期。浮華若夢,瞬時而過。佛語有云:放下,乃上乘修為。曰:大自在。這種蘊含超然的智慧與心境,是吾所求。只是往昔,總會撩起懷舊的痕迹,偶爾,聽一支曲也會將沉睡的故事驚起。

  多一份坦然,少一些迷茫。“人是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人生也本是一場夢,夢醒了,留不住夢中繁華……

  感受流逝的昨天,清夢消散成雲煙,忘卻那一剎那的芳華,消融掉一切不該有的牽挂。天涯,飛花,誰在記憶的深處畫上了句號。 雨後的彩虹,捲走了多少記憶, 從前的過往,修葺着不該有的預言,古都長安,亂花惹眼,看慣了悲歡離合,一次又一次的擦肩,長安的雲煙,曾是多少男兒夢寐的眷念,也不過是殘缺的詩篇,記憶中的碧水長天,擱淺不住歲月的流痕,妄想過的明天,對與錯,已不再是我要追尋的答案。只是依然懷念,偶爾的傷感。

  夜深人靜獨憑欄,遠眺星星點點的橘黃燈光,在想每一處的燈光下面都有一個曲折而又不平凡的故事吧,不自覺想起蘇子的詩來:東風未肯入東門,走馬還尋去歲村。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江城白酒三杯釅,野老蒼顏一笑溫。已約年年為此會,故人不用賦招魂。遠處的街燈點綴着夜空的斑斕,校園裡的花開花落,風雨飄搖,驚醒一簾幽夢;河堤的雲捲雲舒,潮起潮落帶走了多少人得思緒……再次眺望窗前,望着窗外零星點點的星夜,獨自感受夜的孤寂。真希望這份靜謐永遠不被打擾。

  時光如沙漏般流逝,帶走了我們的青春、我們的年華,留下了那一抹淡淡的憂傷……恍如行雲流水,恰如彈指一揮間,轉眼便已隨風輕逝。逝去的覓不來,遠去的尋不回,掙扎在中間走不遠,也回不去,直至漸漸老…… 人生的末班車離我的視線漸行漸遠,我卻仍在原地徘徊,等待!!! 徘徊!直至最後一班車消失在我的視線里……

您正在瀏覽: 雜論匆匆——年華
網友評論
雜論匆匆——年華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