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遊記隨筆 > 五大漢自駕游文山之四奔向文山

五大漢自駕游文山之四奔向文山

手機:M版  分類:遊記隨筆  編輯:小景

  五大漢自駕游文山之四 奔向文山

  早餐后,已過上午8點。我們探問了方向,決定不走快道,沿着鄉村的柏油公路,驅車前往文山市。

  夜裡的雨,還濕潤着土地。搖下車窗,公路兩邊的山嶺從眼前飛馳而去,高稈作物的香氣撲鼻而來,我們的精神為之振奮,忘我地飽賞着這難得的雄壯美景和空氣美味。兩邊的路樹,近一人圍抱粗細,都在二三米的半空截斷,剛鋸掉的,還留下新痕,已鋸掉多時的,在斷處分出了許多櫱枝,這種留下原樹分出櫱枝的保護路樹的方式,我個人認為很值得提倡。

  很快,下起了密織織的小雨。窗外的景色,籠罩在雨中,朦朧而神秘。那雲煙苒苒的山嶺和原野,更象一幅幅淡色的水彩畫,空靈飄逸,讓我的想象力恰如脫韁的野馬,在廣無邊際的空間里奔馳開去,許久都無法拉回來。

  一輛牛車闖入我們的視野。這種古老交通工具,在我的家鄉早已沒有了,只有到了外省地區,才能偶爾見到。所謂是“物以稀為貴”,牛車這樣的交通工具,能夠見到,確是彌足珍貴。我們起鬨着,抓住時機,拍下了一張能隨時回味的鏡頭。

  文山越來越近了,彎彎曲曲的公路,讓我們多次看到右前方城市的輪廓,而且隨着越來越近的距離變換,城市樓房的倩影也越來越清晰。轉過一個山彎,斜坡下的城市已在眼前。過了康泰人壽保險公司門口,車輛在十字路口處左折,沿着安平東路、安平西路的方向行駛,直到小河邊的街道停下。我們倚着仿製成樹木的欄杆,欣賞着一路行來難得一見的河流。這條小河,水色赭紅,向左前方流去。河道轉了兩個小彎,然後來一個急轉,隔斷了人們的視線。兩岸依依搖曳的柳樹,阿娜多姿,楚楚動人。河道急轉彎的對岸,城市的樓群同樣是鱗次櫛比,在逶迤的群山下折射出人世間的頑強生存能力。河道的右前方,有一個彎彎,河上面有一條小橋,橋上有三三兩兩的行人來往穿行。對面橋頭的地方,有多座破舊的瓦房。瓦房群後面,一座座高樓聳立,反襯出瓦房的寒磣和凄愴,讓人想到了從古到今人世間的喜怒哀樂和興旺衰落,引發出萬端的唏噓感慨。

  問了方向,我們前往文山的著名景點文筆塔。回到家后在網上查閱文筆塔的資料,才知道文筆塔位於城市東部的東山公園,始建於清朝康熙年間,歷經了興衰,1997開始重建,並增加了寬18米呈“之”字形的999級登山道。文筆塔的來歷據說是東山主峰與兩側連山的交匯處組成了“文”字的一撇一捺,山頂就是一橫,塔就是橫上的一點,遠遠看去或在空中俯瞰,可以看到一個巨大的“文”字。

  過了一個農貿市場,走上泥路,爬上斜坡,一路問去,到了一個十多米寬的大梯級處,抬頭往上看,看不到頂上。我們又前行,繼續問路,在山崗狹窄的民居路上盤旋而上,到了山頂,從文山市東山公園管理處門前的最後一個斜坡上去,把車停在“中越青年友誼樹”陰文石刻旁。透過掩映的樹木,我們看到了剛才所經過的市區樓房集群,籠罩在茫茫薄霧中。

  文筆塔外牆呈紅色,共七層,八角四門,每一層都飛檐翹角。文筆塔直指蒼穹,氣勢非凡,就象是一支鐵筆,巍然屹立。塔的底部有台地,鋪着石板,台地邊沿有石條欄杆。沿着石級走上台地,再走十多級石條梯級,才上到塔下。圍繞塔身的也是石條欄杆。塔的四個門兩邊都有黑底金字楹聯,雕樑畫棟,木雕花窗,古色古香。環顧遠眺,小雨剛過的城市,四面遠近的景象在薄霧籠罩里盡入眼底。城市邊緣連綿起伏的縹緲遠山,尖峰疊起,柔中顯剛,就象女性透露着陽剛之氣概。也正如文山的滄桑,歷經了一次次的磨難,卻在淳樸之中透出一股綿綿不絕的強勁。我們欣賞着,讚歎着,陶醉着,一時間竟不知道還有什麼事等着我們去做了。

  下山之後,我們原路返回,計劃到文山的三七市場去看一下。環繞東山轉了大半個圓周,又回到了剛才來時經過的農貿市場。搖下車窗問了路人,路人說:“回頭走就是了。”我們又折回去,在上東山的路口直走不到幾百米,又是一個農貿市場。農貿市場外面的街道兩邊,密密麻麻地擺賣着各種時鮮蔬菜和莖塊類的薯類食品。買賣的人們熙熙攘攘,把整個街道擠得水泄不通。不少各個年齡階段的婦人,穿着少數民族的鮮艷服裝,戴着各式各樣的頭巾,背着背簍,正在選購着心儀的蔬菜。來往的車輛,為了行人的安全,不停地按着喇叭,以蟻行的速度時停時行,一條近百米的街道,竟走上近半個小時才走完。

  一路探問下去,終於見到了一個高高的白色牌樓門上“中國.文山三七國際交易市場”的金色大字,大字上方還有“北二門”三個金色大字。我們走進去,見到路邊有人正在把撒在地上的三七裝進袋子里,這可能是買方要看級別開價的方式。前面,街邊上有人在擺賣。走到跟前,兩個鐵架鐵皮搭就的長約百米、寬約三十米的交易市場,人頭攢動。第一個市場專賣三七花,兼賣當地的特產藥材;第二個市場就是售賣三七的莖塊了。在市場里,討價還價的人大多數是我們家鄉的客家話和白話以及黎話,有些家鄉人在交易中還忘不了帶上一尺來長的大碌竹。在他鄉聽到家鄉親切的客家話,我們的心情非常激動,不斷地用純正的家鄉話與他們打着招呼。幾個中年婦女卻狐疑地探問我們是不是鎮政府計劃生育辦公室的來人,我們報以一笑,然後作了簡單的解釋,打消了她們的顧慮,而且還得到她們的熱情接待,延引我們至家介紹給男主人,遞大碌竹、端茶,話語絮叨不停,儼然是用純樸的行動和言語,表達着她們的好客之情。

  從談話中我們知道,當前在文山從事三七事業的茂名人,超過了二萬,其中以電白縣為最多,佔80%。電白縣的又分沿海和山區,山區片佔90%,所以,在市場的交易語言里,客家話隨處可以聽到。茂名——文山、電白——文山的客運專線,二十多年來都是客隨輪轉,生意紅火。文山是全國最大的三七產地,硯山縣是文山土生三七的大縣,正是這樣,硯山縣才有“中國三七故鄉”之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期,電白山區片的人就開始前往文山進行三七交易了。隨着時間的推移,前往文山的人不斷增多,不少人通過三七交易而成了富翁,就在文山購置房產落居了,但戶口不遷移過去,成了文山市裡沒有戶口的文山人。一個事業有成的老鄉說:“文山的交易市場,是我們這些不遠千里的家鄉人前來開發的。”坐在房邊也從事三七交易的人笑着指着剛才說話的那個老鄉對我們說:“他是做三七生意最早的人了,現在全國許多地區都有了他的交易分店,生意好得難說了啊!”說話這個老鄉是前幾年才到來從事三七交易生意的。起初時,他是學着前輩人的方法,在交易市場和鄉村之間來回奔波,從鄉下農戶手中,一斤幾兩地收購上來,達到一定數量了,才運送到交易市場上來拋售。隨着信譽度的提升,這個老鄉的生意也蒸蒸日上,到目前,可說是8位數的老闆了,可與全國許多地區都有分店的老闆相比,他連小巫都稱不上。他說他仍需努力,不敢滿足——這也可說是他鄉生存的家鄉人的勤勞刻苦的寫照了。

  我們所進的樓房是三層半高,聽主人說近市場周圍的每一幢樓房都是一樣的款式,只是面積大小有差別。這些樓房的大部分,都是家鄉人購買,用來安居置業的。由此可見,文山的三七國際交易市場能夠成為一個長盛不衰的專門市場,少不了茂名人的一份功勞。

  在市場邊,同行的一個隊友碰到了僅一面之緣的友人,寒暄之後,那友人說請我們一行吃午飯,而且還與隊友交換了手機電話號碼。告別友人,我們就隨心地亂逛着。這時,天空中的毛毛細雨,一下子變成了中雨,我們只好在交易市場外面的商鋪走廊上行走着,好奇地走進了一家專售賣茶葉的商店,受到店裡重慶來的女主人得體而客氣的熱情接待。我們一邊喝着美女泡好的茶水,一邊與男女主人閑聊着,打發因下雨而阻礙着我們出行的無聊時間。

  從店鋪的走廊向左前方看去,過十字路口的一幢樓上,“文山城南汽車客運站”九個金色大字,在雨中清晰可認。雨小了,我們沿着走廊向前行去,就到了交易市場的南門。走進南門,一條似龍的原木連根雕剜而成的船,擺放在大廳的右邊,金黃色的光澤顯現出一種貴氣。龍形船邊,還有一張樹根雕刻而成的大型太師椅,顏色與龍船相同,同樣地珍貴。南門口斜對面,一座新建的弧形白色橋樑,突兀在公路邊花圃與河對岸的花圃上,象一個強力磁鐵一樣,吸引着我們的行動朝它而去。正在橋頭照着相,準備走上橋到另一邊去看看的時候,隊友又看見了剛才在市場里碰面的熟人,於是招呼着我們橫過公路,與他打招呼。那個熟人把我們帶進了臨街的一個商鋪,而且還熟練地給我們沏起了功夫茶。女主人與我們交談了數語,就忙開去了。很快,男主人就過來與我們閑聊起來。大家都是家鄉人,能在異地見上,對男主人來說,也是非常的珍惜,說起話來客客氣氣,透出濃濃的鄉情味兒,讓我們也倍感親切。

  隊友的熟人看看時間,已近中午十二點了,就提議說去吃午飯,男主人也熱情地附和着說一起去,說“在文山難得一見前來旅遊的老鄉,一起吃餐飯,大家好好地談談。”有隊友上了男主人幾百萬元的小轎車,二三分鐘的車程,我們把車停在“城南汽車客運站”後面的一個粵海飯店門口。飯店的主人也是一口流利的客家話,菜式也是我們老家的佔大多數。在熱烈而祥和的氛圍里,我們將午餐吃了近二個小時,然後又回到主人的店鋪去小坐,就告辭而去。

  在三七交易市場北一門隔離,接了一個在此地從事土方工程的友人的電話,約好匯合地點,我們就等待着友人的到來,找了賓館,大家都熱情高漲地談着天南海北。晚餐的當兒,一個隊友的家裡打來電話,說家中八十好幾的老父親突患重病住進了醫院,請求他儘快趕回去。這一個電話,把我們十多天行程的計劃完全打破了。

您正在瀏覽: 五大漢自駕游文山之四奔向文山
網友評論
五大漢自駕游文山之四奔向文山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