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優秀隨筆 > 教育隨想之二

教育隨想之二

手機:M版  分類:優秀隨筆  編輯:pp958

  鄭重聲明,本人不是領導,不是名師,更不是年級部主任,教研組長;只是一名小小卒子。我只喜歡做我認為該做的事,說自己想說的話,不對之處敬請諒解。

  喜歡自然的清純,不會嬌揉造作,不嘩眾取寵,不會刻意追求什麼東西,只願按自然的順序去理解。

  聽過很多課,很多標準的課,那些看來非常流暢、幾乎完美的課。剛開始把這些課當作自己的奮鬥目標,追求過程的完整,過渡的銜接自然,內容異常的豐富,師生互動的融洽,氣氛的活躍,教學效果異常明顯。奮鬥了幾年之後,突然感到迷茫。那種所謂的名師課,在現實中根本站不住腳:一、學生智力的差異導致同一節課上不下去,智力好的,一聽就懂,學的輕鬆;智力一般的,努努力跟的上;智力稍差的,那就費勁了,怎麼講就是怎麼不懂!在這種情況下,你怎麼辦?放棄差生?還是幫優等生拔高?還是抓中等生?這種情況在名師的課堂中根本就體現不出來,都是優等生,都需要拔高,這是和現實的區別。二、課堂過程千人一面,只要是那一節課,不論是教學過程的設計,還是裡面的教學內容,基本雷同;只不過今年是這個人,明年是那個人罷了,素材也是如此,換湯不換藥。

  我不能否認那些名師的付出。我只是在錢老辭世的時候,見錢老的遺言中的話有些感想,那些話我以前也想過,只不過不太清晰罷了:中國的教育做了幾十年,培養的學者幾乎沒有世界級的,諾貝爾獎總是和中國本土培養的科學家無緣,那為什麼?

  我把我的一些做法說一說,不對之處敬請指正;

  一:課堂不追求完整,只追求問題的清晰。學生的差異是明顯的,接受能力也是明顯的,如果強求一節課上的完完整整,勢必有一些學生聽不懂,明天再有一點不懂。。。。。長期積累,就形成了所謂差生。在課上,只要有學生不懂的問題,總會放慢腳步,用心體會他們的思維的走向,讓他們把自己糾結的想法說出來。各個不同層次的學生,他們的思維是不一樣的,體會他們不同的思維,也是一種開闊自己思路的一種方法。這時別急着把課匆匆講完,完成任務,需要做的是幫學生理清思路,找出自己思維出現錯誤的地方。教會學生體驗這種類型題目的分析方法……不用說,這樣一次的分析,比滿滿一言堂的效果,強出來的不是一、二倍的關係。這樣的課要是追求完整的話,豈不大煞風景?

  二、只啟不發。遇到問題,我願意當作一個旁觀者,我願意看着學生在問題面前抓耳撓腮的動作,願意看學生在問題面前不服輸的爭論,更願意看到學生在爭論之後突然感悟時的亮亮的眼神、因激動而紅紅的臉蛋。也許在別人看來:太懶了,只做一個旁觀者,不去幫幫他們。我卻這麼認為:我自己懶了,學生卻動腦了,知道怎麼學習了,這不是教學嗎?教學不只是教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的學習方法;知識是死的,而方法是活的,是一生受用的!所以,我願意懶,我願意當一個旁觀者,但必要時我還是會伸出手來,指指前進的方向。

  三、做與說。在小學階段,我不願看到學生扎在書堆里長時間的埋頭苦讀。孩子們是玩的階段,讓孩子盡情的玩,盡情的享受童年的樂趣,不是一種育人的方法嗎?想想我們小的時候是多麼的無拘無束:爬樹掏鳥窩,在小河裡摸魚,在河邊打皇帝……現在想想,還是回味無窮。那時候的瘋玩耽誤了現在什麼呢?而現在的孩子們呢?長大之後想想自己的童年,有什麼可留戀的呢?除了學習就是學習,可悲啊!

  四、讓學生自己學。學生的學習,內因起很大的關鍵。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點也不錯。學生知道學習的重要性之後,不用你強迫他們學習,他們就知道自己學,想盡一切方法的學,絞盡腦汁的學。這時教師的作用就比較淡薄了,教師只起到引導、鼓勵的輔助性。在我的課上,學生能自己解決的,絕對不講,讓他們自己討論、思考,自己想法子解決,我只是起到最後的總結作用,甚至總結也讓學生自己來;有點難度的,我只是點撥一下,繼續讓學生自己思考、討論,討論不出來,聽聽其他同學的建議,有時找幾個思維活躍的同學代替教師點撥其他同學,最終讓全班學生都能了解。

  五、引入競爭。找兩個水平差不多的學生進行較量。從生活習慣、聽課習慣、書寫習慣等方面進行比較,表現好的有獎勵。鼓勵競爭,讓他們有目標的前行。

  做法還有一些,就說這麼一點吧。

您正在瀏覽: 教育隨想之二
網友評論
教育隨想之二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