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雜文 > 哲學也該盡精微  文/王逸竹

哲學也該盡精微  文/王逸竹

手機:M版  分類:雜文  編輯:pp958

  哲學的希臘文是“philosophy”,“philo”是愛的意思,“sophy”是智慧的意思,可見,在西方的傳統觀念里,“愛”和“智慧”結合而生下的孩子就是哲學。

  事實上,世界上最早出現的比較系統的哲學書籍應該是我們中國老子所著的《道德經》,在中國的傳統觀念里,“道”和“德”結合而生下的孩子就是哲學了。

  《道德經》可以說無所不包含,絕對是我們民族的驕傲,可是我們是不是捧着這僅有的五千言,就自滿自足了呢?

  不幸的事實就是這樣,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們對祖宗留下的國學經典只有頂禮膜拜,墨守成規,正如對國學中醫一樣,那些小學沒畢業的中醫名家們,在西方的醫學發展到換心地步的同時,依然還在背誦着幾千年前的口訣:“心主神明”呢!

  自從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師徒們提出了有關形而上學,知識論與倫理學,奠定了哲學討論的範疇之後。西方的哲學家們就從沒有間斷過繼續科學而系統地發展他們的哲學。

  儘管往大了說,哲學主要是思想方法,它並不完全取決於知識內容的新舊,可是,沒有內容的哲學是空洞的,難道一天到晚開口閉口“陰陽”兩個字,就說明你懂了哲學嗎?這誰都會說,不是嗎?!!

  前段時間有個人批判我的《老子解讀老子》,他說我解釋的太具體,已經不是哲學了,我就納悶了,哲學到底是什麼?難到就是“辯證”或者“陰陽”兩個字?又或者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玄而又玄的幾個字?又或是“回歸自然”幾個字?

  恕我冒昧,這些玄之又玄的字其實等於沒有說,你可以有各種不同的解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豬者見豬,狗者見狗”,君不見現在的人們已經光着身子搞什麼行為藝術,要求“回歸自然”了嗎?當然,更有甚者,竟然開始吃人肉了。

  雖說“陰陽”兩個字致廣大了,但是哲學也是需要盡精微的,就拿我們大家都知道的《相對論》來說,“相對論”的思想古已有之,老子《道德經》里的“長短相較”不就是相對論的思想嗎?還有伽利略的相對坐標系變換不是相對論的思想嗎?但是,內容完全不同了,伽利略是以時間作為兩個坐標系的不變量,而愛因斯坦是把光速度作為了兩個坐標系裡的不變量,已經完全改變了我們的時空觀念,你難道說,這不是一種進步嗎?!!

  我毫不客氣的講,中國在基礎理論領域是零的原因,就在於道德的淪喪,今天,我們所擁有的知識是古人無法比擬的,任何在歷史面前裹足不前的人,我想都是愚蠢與懦弱的。

  進步是個永恆的課題,因為哲學研究的對象與問題受到了人類自身的局限性與宇宙無限的矛盾。正如我在《論真實》這篇文章中所述:“我以為我們應該多學習,多感知,然後去思維,去判斷,這樣才能無限逼近真實。”這種逼近就是不斷的超越,不斷的創新。

  古今中外對《道德經》的解釋往往只是片面地追求客觀性,寄希望於原著完全真實的再現。毫無疑問,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再現,因為,古人與我們所處的社會、文化、歷史等等背景都不相同,我們有了不同於古人的“視界”,從某中意義上來說,解讀實際上就是不同“視界”之間的碰撞和交融,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們人類的文化才有可能進步和發展。

  我不敢苟同對那位讀者對我具體化、現代化地解讀《老子》就不哲學了的評論,更不敢苟同個別讀者說我超越了老子的評論。我只能說我只是把自己的感悟寫出來了而已,而且,我鼓勵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去解讀一下《老子》的原著,正如我的老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揚叔子先生所說的那樣:“西方人,每人都要讀一本書《聖經》,我想我們中國人也應該要讀一本書,那就是《道德經》。”

  在我看來,哲學是無所不包的,沒有內容的哲學是空洞的,沒有哲學指導的行為是盲目的,我們應該不斷地兼容並蓄,它不應該只是“致廣大”的,也應該是“盡精微”的。

您正在瀏覽: 哲學也該盡精微  文/王逸竹
網友評論
哲學也該盡精微  文/王逸竹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