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範文大全 > 計劃方案 > 高校人才培養方案

高校人才培養方案

手機:M版  分類:計劃方案  編輯:小景

高校人才培養方案 標籤:培養孩子

  訓練比賽負荷的測量與評價,包括訓練負荷酌專門性、目的性、協調性的測量與評價,比賽負荷量的測量;

  運動員狀態及其測量與評價,包括運動員狀態及其測量、階段檢查、平時檢查、及該檢查的內容與組織。

  (2)訓練要求

  能利用現有條件進行測試和選擇正確的測試方法,合理設計測試條件,使用工具,數據處理正確;(2)能對一般運動員的身體訓練水平作為基本正確的測量與評價;(3)能對技術的全面性和技術效果作出比較客觀的測量與評價,能基本掌握戰術水平定及時準確地了解運動員的狀態。能根據需要組織對運動員的狀態進行不同要求的檢查。

  (3)訓練途徑

  通過體育測量和評價這門課的教學,使學生掌握運動員訓練主子測量與評價的基本理論知識,通過課堂試驗和課後作業:培養學生操作能力和測試項目的設計能力,利用專項訓練課,同學之間進行技術、戰術水平的相互測定。利用第二課堂,到校運動隊進行技術、戰術水平、運動負荷、運動狀態的測定。

  (4)訓練測評

  考核應採用理論考試與課堂實驗相結合的評分方法。課外的實踐應作為平時成績納入該門課考試成績的總成績,並應佔一定的比例。測評標準;

  優:能科學地進行訓練水平的測量與評價工作,項目設計實用、準確,數據處理與評價準確。

  良:能較好地進行訓練水平的測量與評價工作,項目設計比較適用、準確,數據處理與評價比較正確。

  中:基本能完成訓練水平的測量工作,項目設計可行,數據處理與評價基本正確。

  及格:基本能完成訓練水平的測量工作,項目設計可行,數據處理與評價欠正確。

  不及格:不能完成訓練水平的測量與評價工作,項目設計有錯誤數據處理與評價不正確。

  4、體育場地器材的管理及土器材的製作能力

  目前大部分學校的場地器材是由體育教師管理的,這要求體育教師必須掌握體育場地管理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加強對場地器材的管理、保養和維修,提高使用效率,延長使用壽命。

  1、場地器材的管理、保養和維修能力。

  (1)訓練內容與要求

  對場地、器材要做到會管理(如跑道應常洒水、草坪應經常修剪、發令槍應經常擦油等),對簡單的場地、器材還要做到會維修(如體操墊子壞了自己可以補,球的氣嘴壞了自己可以換)。

  (2)訓練途徑

  在活動課中,應開設體育場地管理、保養和維修的講座,使學生掌握這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3)訓練測評

  應在活動課中進行這一能力的理論以及實踐的考核。測評標準:

  優:能制定出體育場地、器材管理細則,了解場地器材如何進行保養,並且有實際的較全面的保養能力,對簡單的場地器材具有較全面的維修能力。

  良:能較好地制定出體育場地器材的管理制度,具備基本的保養維修能力。

  中:能制定出體育場地器材的管理制度,保養維修能力一般,且不很全面。

  及格:能制定出體育場地器材的管理制度,保養維修能力一般,且欠全面。

  不及格:不能很好地制定出體育場地器材管理制度,保養維修能力較差

  2、中學土器材的製作能力

  (1)訓練內容

  主要是指中小學體育教學與訓練中,常用的可以自己製作的一些器材的製作能力,主要是田徑、體操項目的器材,它又可以分為金屬類、木質類、水泥類、布革類、綜合類等類別的器材。

  (2)訓練要求

  能較好地製作出中學體育教學訓練常用的各類土器材。

  (3)訓練途徑

  在活動課中,專門開設中學體育教學、訓練中常用體育器材的製作這門課,並進行實際製作,使同學們掌握這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4)訓練測評

  對活動課中實際製作的器材的質量、規格進行考核。測評標準:

  優:較熟練地掌握土器材的製作方法,製作出的器材質量好,符合規格。

  良:掌握土器材的製作方法、製作出的器材質量較好,符合規格。

  及格;基本掌握土器材製作方法,製作出的器材質量一般,基本符合規格。

  不及格,製作方法較差,製作出的土器材質量差,勉強符合規格或不規格。

  5、教研與科研能力

  (1)訓練內容

  主要是指具有制定教研計劃、體育說課、選擇研究課題、研究設計、搜集與整理資料、撰寫論文等方面的能力。

  (2)訓練要求

  較好地掌握體育教學研究與科學研究方法。

  (3)訓練途徑

  各門課程教學中應加強課堂討論,運用研究性學習模式,開展體育說課訓練,作業與考查運用小論文形式,填報課題申請書訓練,撰寫畢業論文。

  (4)訓練測評

  說課訓練測評:

  優:講課內容正確,講課方法新穎,工作態度端正,普通話標準,運用媒體熟練

  良:講課內容正確,講課方法合理,工作態度較端正,普通話較標準,運用媒體較熟練。

  中:講課內容正確,講課方法一般,工作態度一般,普通話一般,運用媒體一般

  及格:講課內容正確,講課方法欠合理,工作態度欠端正,普通話欠標準,運用媒體欠熟練

  不及格:講課內容不正確,講課方法不合理,工作態度不端正,普通話不標準,運用媒體不熟練。

  畢業論文評價:

  優:調查論證充分,實踐能力較強,選題新穎,研究方法合理,問題能力分析解決能力較強,工作量飽滿、工作態度端正。

  良:調查論證較充分,實踐能力較強,選題較新穎,研究方法較合理,問題能力分析解決能力較強,工作量飽滿、工作態度較端正。

  中:調查論證一般,實踐能力一般,選題一般,研究方法較合理,問題能力分析解決能力一般,工作量一般、工作態度較端正。

  及格:調查論證欠充分,實踐能力一般,選題一般,研究方法較合理,問題能力分析解決能力一般,工作量不夠、工作態度欠端正。

  不及格:調查論證不充分,實踐能力不強,選題不新穎,研究方法不合理,問題能力分析解決能力不強,工作量少、工作態度不端正。

  5、一般運動損傷的預防處理能

  (1)訓練內容

  了解運動損傷發生的原因,找出規律,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體育教學中去(包括備課、場地器材的布置和運動量安排等);

  教會中學生自我監督;

  在體育教學中發生突發事故,能及時進行簡單的臨時處理;

  對一些運動損傷能進行診斷和治療。

  (2)訓練要求

  掌握預防、診斷和突發傷害事故處理方法與能力。

  (3)訓練途徑

  通過體育保健課的講授,實際操作練習來完成(包括包紮的方法、夾板的固定、止血、搬運和按摩等)。

  (4)訓練測評

  主要通過體育保健課的考試(包括理論和實際操作的能力)。測評標準:

  優:掌握理論知識,實際操作能力強。

  良:掌握理論知識,實際操作能力較強。

  中:掌握理論知識,實際操作能力一般。

  及格:掌握理論知識,實際操作能力欠缺。

  不及格:理論的掌握及實際操作能力較差。

  五、學習評價

  課程的學習評價應注意:在評價內容方面,既要重視基本知識與方法的評價,又要注重學習態度與能力的評價;在評價方法方面,既要重視終結性評價,又要重視過程性評價;在評價方式方面,既要重視閉卷的理論筆試,又要重視開放性的實際操作能力評價;在評價主體方面,既要重視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又要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相互評價。

  1、評價工具和方式:考試可以採用筆試、口試或筆試與口試相結合的方式,可以採用開卷、閉卷或開卷與閉卷相結合的方式。除此以外,為了更好地評價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應採用實驗操作與測試、小論文寫作等評價方式。

  2、課程學習成績的評定:學生的課程學習成績由平時成績評定(如作業、讀書筆記、調查報告、小論文等)和期末成績評定(如閉卷或開卷考試中的筆試、口試成績等)兩個部分構成。

  3、應根據各自的特點,具體確定各門課程平時成績與期末成績的比例。

  4、重視過程評價,考察學生的學習過程與學習態度,將過程評價與終結評價有機地結合,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發揮。

  5、注重應用技能的訓練,將理論知識評價與應用技能評價相結合。

  六、教學基本條件

  (一)重視教學人力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建立一支素質優良、梯隊合理的師資隊伍,各課程主講教師須是具有較高教學水平的講師以上或具有碩士學位以上的教師。

  (二)充分的圖書資料。必要的人文社會科學類DD體育學、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的期刊與圖書(包括電子期刊與圖書),並具有比較便捷的獲取相關資料、信息的條件。

  (三)必須應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教學。必須具備滿足教學和學生更好地了解社會與學校開展體育活動的實際情況,掌握第一手資料所需要的多媒體教學的投影、攝像、照相、錄音設備。提倡和鼓勵有條件的學校編製網絡教學課件。

  (四)必須保證基本實驗條件,要嚴格按照教育部對普通高校本科教學水平評估的要求,建立相應課程的專門實驗室,配備實驗儀器設備,並有專職實驗教輔人員。為了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實踐能力,應根據各門課程教學的需要配備相應的實驗儀器和設備,並建立體育人文社會學實驗室。必須配備理論和實驗教學的各類影像資料,製作相關理論教學及實驗教學的多媒體課件。

  (五)建立社會和學校實習與調查基地。建立能滿足專業學生人數需要的、相對穩定的社會調查、教育見習、教育實習、教育實驗的基地。

  (六)必須配備的實驗儀器設備:

  運動解剖學的基本教具和實驗設備:教學挂圖;全身各器官的標本(骨、關節、肌肉、內臟、心和腦等);細胞超微立體結構模型,人體全身模型、半身模型、全身各器官模型(胃、肝、腎、脊髓、腦、眼和內耳等);身高計、體重稱、皮尺、長度尺、測徑規、皮褶厚度計、關節角度測量儀等。生物顯微鏡、組織切片機、顯微圖像處理系統;動作的攝像和解析系統。

  運動生理學基本實驗設備:心率遙測系統、體成分分析儀、多道生理記錄系統、健康體適能測試系統、運動心肺功能檢測評價系統、等速肌肉力量評價系統、運動負荷裝置(跑台、自行車功量計和台階)、血細胞檢測儀和肺活量計等。

  運動生物化學基本實驗設備:分光光度計、血乳酸分析儀、離心機、冰箱、冰櫃、水浴箱、烘箱、天平、熒光分光光度計、電泳儀、電泳槽、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自行車功量計、人及動物跑台、酶聯免疫儀。

  體育保健學基本實驗設備:按摩床、自行車功量計、心電圖儀、心率遙測系統、肺活量計、聽診器、血壓計、溫度計、心肺復蘇模型、止血器材、包紮器材、固定器材、簡易的冷敷設備、理療設備、常用治療運動損傷的藥品、物品等。有條件可建一個定期開放的體育保健診療室。

  高校人才培養方案(二)

  為了構建具有獨立學院特色的人才培養體系,培養具有競爭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進一步提高我院人才培養質量,實現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總體目標,學院就制訂好**級本、專科專業人才培養計劃提出以下原則意見及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遵循高等教育和人才培養規律,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的辦學理念,堅持“以應用為導向,以學科為基礎,以應用能力培養為核心,以全面職業素質提高為重要方面”的原則,確立我院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規格(懂基礎、有能力、強技能、重實踐、高素質、能創新)。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構建具有學科專業特色的課程教學體系,培養德才兼備面向社會經濟發展,能在工業、工程領域從事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等一線崗位工作,能解決生產實際應用問題的“一線工程師”、“一線管理師”、“一線經濟師”等特色使用人才。

  二、基本原則

  1、合理確定專業培養目標,整體優化培養方案

  各專業培養目標要以學院“十二五”發展規劃為基礎,以學院人才培養總體目標為指導,結合專業特點和地方、區域經濟發展需求,確定具體的專業培養目標。各專業應從獨立學院教育特點和區域經濟發展需求出發,繼續加大對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構建以理論教學體系、實踐課程體系和素質能力體系的“三大體系”所組成的人才培養主體框架。(1)理論教學體系:是以專業人才規格的理論知識點要求為主線,構架保證專業規格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的課程體系,基本理論以必需和夠用為尺度;除公共基礎課外,主要包括學科基礎課程、專業及專業方向課程兩部分。專業方向的設立,應根據社會需要與專業特點,按照多方向、多規格、個性化、模塊化要求設置。(2)實踐教學體系:按通識性、創新性兩個大的層次進行設計。通識性實踐教學體系的設計主要培養學生通用技能,這些技能項目要從社會的各行各業結合學院的實際條件中提煉,通過技能的訓練使學生走向社會後能夠適應一般性的工作。創新性實踐教學體系的設計主要培養學生在專業上的創新應用技能,要以專業規格的技能要求為主線,構架專業基本技能訓練的課程體系。要從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要求出發,以增強學生動手能力、專業應用能力、創新能力為重點,精心構建實踐課程體系,包括獨立設置的實驗課程、認識實習、工程訓練、生產實習、社會實踐、課程設計、學年論文、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環節。高度重視綜合性、設計性實踐環節的開設,以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3)素質能力體系:作為課內教學的補充和延伸,積極開展課外活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發展個性。規定每位本科生應獲得的最低學分為15學分,專科生10學分。學生可通過參加社會實踐、科技文化活動、學科競賽、發表學術論文、獲取技能證書、研發實用產品及取得專利等形式來獲得素質拓展學分。

  2、調整課程結構,優化課程體系

  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核心是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課程體系和課程設置要緊密結合應用型特色處理好通識教育、學科基礎、專業主幹與專業方向課程的關係,處理好理論與實踐、主幹學科與相關學科、課內與課外、教與學等方面的關係;要注意知識內容的基礎性、技術性與先進性;加大課程整合力度,提高課程的綜合化程度;要充分考慮職業能力、綜合能力,以將來從事職業所需要的專業能力從易到難地安排教學計劃。採取“兩大模塊、四大平台”來構建人才培養方案的課程體系。其中,“兩大模塊”為“學科基礎模塊”、“專業及專業方向模塊”。在“學科基礎模塊”上設置“公共課程”和“學科課程”兩個平台,主要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教育、基本技能的訓練、基本應用能力和素質的培養;在“專業及專業方向模塊”上設置“專業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兩個平台,強調對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由於應用型特點所決定,“專業及專業方向模塊”的課程整合就顯得尤為重要。

  3、加強實踐教學,注重創新能力培養

  高度重視實踐環節,提高學生實踐能力,融入社會的能力。根據培養目標的要求,構建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不斷更新實踐教學內容,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儘早參加實踐、科研和創新活動。各專業在制訂人才培養方案的過程中,要強化實踐及強化實踐育人的意識,合理制定實踐教學方案,完善實踐教學體系。要切實加強實驗、實習、實訓、社會實踐、畢業設計(論文)等實踐教學環節,保障實踐環節的時間和效果。在制定方案時要充分考慮校企合作教育,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多種形式的實踐教學方式。按專業特點開設認知驗證性、綜合設計性、研究創新性的專業實驗課和實習課,鼓勵學生開展自主實驗,着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4、重視培養過程,整體優化、科學處理好課程之間、各教學環節之間的聯繫

  應以系統的觀點,從各門課程及教學環節在人才培養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聯繫入手,進行課程的整合與重組,改變課程分割過細和簡單拼湊的狀況,要防止“因人設課”和“因無人而不設課”的情況。

  三、基本要求

  1、學分與學時

  課內理論教學(包括理論課附設的實驗、上機及獨立設置的實驗課)按16學時1個學分計算,大學英語、英語聽說、體育及公共選修課按20學時1個學分計算,實踐教學一般按1周1個學分計算。四年制本科專業須獲得170~190學分(課外學分除外),三年制專科專業須獲得130~140學分(課外學分除外)。理論教學學分和實踐教學學分的比例力爭達到本科6:4、專科5:5。學分的最小單位為0、5。

  四年制理工類專業,課內教學總學時不超過2500;文管類專業不超過2600。四年制各專業前四個學期課內必修課的周學時數控制在24~26學時,第五~七學期課內必修課的周學時數控制在20學時以內,第八學期一般不安排理論課教學。

  2、課程設置

  公共基礎課、學科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和實踐教學環節為必修課,專業選修課和公共選修課為選修課。理論教學必修課(公共基礎課、學科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實踐教學環節、選修課的考核方式,由教師在開課前確定考核方案和細則,由責任教授或系(部)主任確認簽字。必修課與選修課的學時比例大約為7、5:2、5。

  (1)公共基礎課

  公共基礎課程由學院統一安排課程(見附件1)。根據中宣部、教育部有關文件精神,開設形勢與政策、中國近代史綱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等課程。貫徹理論聯繫實際和“學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則,注重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通過採取研讀原著、講授、討論、調查、實踐等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教學,結合有關教學內容舉辦專題講座或報告,要求學生利用假期進行社會實踐,撰寫調查報告。通過這些途徑與形式,提高“兩課”教學質量。

  (2)學科基礎課

  學科基礎課是按大類進行組織(相近學科的專業組成學科群,設置共同的學科基礎課),以使學生有較寬的專業基礎;對不能組成學科群的專業,單獨設置學科基礎課。

  (3)專業核心課

  專業核心課設置要體現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以及專業自身的特點和辦學特色,培養學生具有從事本專業工作的專業知識和科學思維方法,並具有較強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實踐性教學環節

  實踐性教學環節是人才培養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在校期間理論和實踐的結合點。它包括實驗、實習、上機、課程設計、專業技能培訓、畢業設計(論文)及各種社會實踐活動等實踐性教學,其周數由各專業性質不同,根據人才培養的需要確定。提倡進行分散實習,不佔教學周數。全院統一的實踐教學有:軍事理論與軍訓2周,社會實踐4周(第二學期暑期);本科畢業設計(論文)不得少於12學分。

  (5)專業選修課和公共選修課

  專業選修課的設置旨在拓寬或加深學科領域,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滿足個性發展的需要,根據專業設置2~3個方向(即專業技術型方向),每個方向設定2~3門課程,由學生選擇任一方向學習;公共選修課旨在培養學生人文素質及生存技能,課程由學校統一安排提供,要求學生每學期選修1~2門。

  四、部分公共基礎課程及實踐課程教學要求

  1、外語教學:要加強外語教學,力爭做到全院學生在校期間不斷線,課內課外相結合,課內每周4-6學時,其中2學時開設聽說訓練。要正確處理好外語教學和等級考試的關係,使學生的外語能力得到較快的提高,達到國家英語四級水平以上。大學英語教學安排在前四個學期開設,大學英語教學結束后須安排專業英語教學和實用英語提高選修教學,專業課程提倡雙語教學。

  2、計算機教學:計算機教學分為計算機基礎、程序設計和計算機應用三個層次。計算機基礎和程序設計為各專業必修課程,可根據學生的特點由系(部)自行安排。計算機應用由各專業根據專業特點開設。第一學期開設計算機基礎(由專業系部靈活選取教學形式),第二學期開設程序設計(文科和管理類開設VFP,其他開設高級語言程序設計)。

  3、高等數學、大學物理:由各系根據專業需要,確定必學內容和學時要求。

  4、體育本科課程課內教學1~3學期開設,每學期1、5學分(第一學期開設體育基礎課內容,第二、三學期開設選項課內容);課外2學分(體育俱樂部)。體育專科課程課內教學1~2學期開設,每學期1、5學分(第一學期開設體育基礎課內容,第二學期開設選項課內容);課外2學分(體育俱樂部)。

  5、就業指導課程,本科從第五~七學期,專科第四~五學期開設,每學期10學時,開設專題講座,納入教學計劃和學分,由就業指導中心負責安排授課。學生必須系統聽完所有課程方能取得學分。

  6、心理健康教育與職業生涯規劃:第一或第二學期開設,20學時計1學分。

  五、本計劃在執行中可參照政策要求和市場需求作適當調整。

  教學事務部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您正在瀏覽: 高校人才培養方案
網友評論
高校人才培養方案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