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範文大全 > 計劃方案 > 奉賢科技三年推進計劃

奉賢科技三年推進計劃

手機:M版  分類:計劃方案  編輯:得得9

  奉賢區(2005年-2007年)科技興區推進計劃   奉賢區科學技術委員會 王崇賢 奉賢區科技興區推進計劃是全區經濟和社會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構成,也是貫徹落實《上海實施科教興市戰略行動綱要》和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科學發展觀的重要體現,促進科技事業的全面發展將有利於奉賢更好地融入全市發展戰略格局,加快區域經濟崛起,壯大重要科技力量,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提高公眾科學素養,展示奉賢新風貌。 一、科教興區的發展現狀 近年來,奉賢區廣大幹部群眾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和落實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和四中全會的精神以及市委八屆四次會議精神,認真貫徹“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思想,加緊實施科技興區戰略,努力向著“科教興市”華山天險之路進軍,有效提升了區域綜合競爭力,推動了資源的合理配置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主要表現在:整體科技事業穩健發展;科技實力增強,產業優勢逐步凸現;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不斷加強;科技服務深入紮實,科技創業氛圍濃郁;科技興農工作取得實效;各項社會事業的科技進步有了提升。 我區科教興區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還存在以下問題:全社會科技進步的意識還比較薄弱;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有待加強;科技產業布局不夠平衡;科技投入總量存在欠缺;提高市民科學素養的任務也相當艱巨。 二、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和“人才是第一資源”兩個“第一”的思想,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要求,緊密圍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深入推進科教興市戰略,走通“華山天險一條路”,以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為重點,以“創新、產業化”為主題,以科技體制創新為動力,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構建具有奉賢特色的科技創新體系。積極搶佔科技制高點,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加快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發揮科技進步與創新對奉賢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協調發展的支撐作用。 (二)、基本原則 1、堅持體制創新,突破瓶頸制約。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增強政府各部門對促進科技事業發展的工作合力,健全科技公共服務體系;挖掘技術創新原動力,探索高技術產業發展新機制。 2、堅持政府引導,完善市場機制。發揮科技政策的導向作用,建立健全引導和逼迫的激勵機制,整合社會資源,搭建社會共享的公共服務平台,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和示範效應,推動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企業發展。以人為本,大力培養、吸引和集聚科技人才,完善人才競爭、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各類人才積極性。 3、堅持統籌兼顧,實現重點突破。進一步提高全社會科技進步意識,改善科技企業、科技人才成長環境。把握本區重點產業發展導向,着力實施重大科技項目,壯大重要科技進步力量,整體推進科技和經濟的協調發展。 三、規劃的目標和任務 (一) 目標 到2007年,完善奉賢區科技創新體系,科技持續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科技創新、創業環境進一步優化。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技術成果和產品;塑造一批具有較強技術創新能力的知名科技企業;建立和完善若干個功能互補的高科技園區;培養、凝聚和吸納一批優秀科技人才。到2007年全區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5%。 (二) 任務 ——產業技術水平大幅度提升。圍繞我區“四六七”產業布局,重點攻克一批市場前景好,產業關聯度大,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共性技術和標準技術,使我區輸配電、現代通信、精細化工、生物醫藥、生態農業、物流裝備產業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同時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和現代化,建立新型現代的製造基地。 ——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體系。初步建立高新技術產業結構體系,建立以電子信息、光機電一體化、環保新能源、生物醫藥為支柱產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產品的比重大幅度提高;高新技術產值力爭占工業總產值的15%以上。大力扶持科技型企業,培育壯大高新技術企業。通過實施科技“新苗”企業扶持計劃,促使我區科技企業做大做強。優先扶持年銷售額1000萬元左右,銷售額利潤率高於同行業平均水平,通過3-4年時間能夠形成4000萬元以上生產規模的民營科技企業。通過階梯培育使我區市、區兩級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120家,形成具有規模經濟的高新技術產業群。全面提升運行效能,提高科技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全面推進知識產權戰略的實施。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宣傳教育工作;大力推進知識產權試點示範和推廣工作;大力促進知識產權技術和成果的實施及產業化;完善保護制度,加大行政執法力度,合理有效保護知識產權;積極推進自主創新,努力提高我區自主知識產權的數量和質量;積極推進企事業單位建立和完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加快知識產權信息傳播和服務體系建設;加強知識產權戰略研究,建立實時高效的知識產權保護應急和預警機制;推進知識產權中介服務機構發展;大力加強各級知識產權管理人員的自身建設。 ——建立具本土資源優勢的現代農業框架。大力發展種源農業、外向型農業、生態農業、設施農業,發揮郊區農民增產、增收的示範效應,處理好“三農”關係,為廣大農民謀福址。在新的形勢下,要進一步強化要素積聚優勢,建好一批農業產業基地,構築科技興農平台,強化都市農業的現代化發展體系,通過系統化大生產經營模式,充分發掘和拓展都市農業的產業功能和外延性經濟功能,並運用市場機制,形成能獲取較高經濟效益的經營機制。 ——提高公眾的科學素養和科技意識。形成以鎮、街道社區、學校為樞紐向各行業延伸拓展的科普網絡。為技術創新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貫徹落實《科普法》,推動科普工作進入法制軌道。實施“奉賢區科普工作行動計劃”,建立科普激勵機制,認定扶持一批科普基地,建立科普場館,開展專項性的科普活動,利用網絡、媒體在更廣的層面上營造學科學、用科學、愛科學的社會氛圍。 ——建立以財政資金為導向,企業投入為主體的科技投入機制。財政資金用於科技投入的總量不斷增加,科學技術經費的增長幅度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幅度。區本級科技三項費用占當年本級財政決算支出的比例到達2%以上,形成企業自主投入自主創新的機制。一般科技企業每年的科技投入力爭達到當年銷售收入的3%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的科技投入力爭達到5%以上。全社會科技研發(R&D)費用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有較大幅度增長。 ——構建科技創新人才高地。培養一支專業化的技術創新隊伍,造就一批懂技術、精管理、善經營,適應市場競爭的科技型企業家和能夠解決重大系統工程技術難題的高級工程技術專家,建立一支高素質的科技中介服務隊伍。 四、主要措施 (一) 加強先進技術跟蹤和關鍵技術創新,打造核心競爭力。 1、瞄準先進適用技術,加強對本區高技術產業有決定意義的技術預見和技術創新,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實施有利於推進奉賢經濟加速發展的科技項目計劃,加快產業鏈間互補整合,積極跟蹤國內外先進技術和最新成果,推動一批重大科技項目的產業化。 2、根據我區產業導向,圍繞電子信息、通訊設備、生物醫藥、新材料等重點發展領域,拓寬技術創新源頭,加快產品開發和技術攻關,特別是上海化工區奉賢分區、上海綜合工業區、閔奉出口加工區內大項目的實施。 3、找准目標,尋求突破。在科技項目層次上廓清來源、層次、等級,以國家、市、區三級創新基金計劃項目、高新技術成果項目、重點新產品和火炬計劃為引導,通過財政資金及企業投入共同作用,扶持一批技術處國內領先和國際先進的高科技項目,加強科技企業對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的研發攻關、引進、吸收、消化,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轉化實施能力、規模經營能力、市場競爭能力。 4、加強科技創新軟環境建設,引導企業實施創新項目過程中,在技術改進、管理方式、質量控制、市場渠道等內容的完善和進步,樹立科學管理、科技進步的企業發展觀。對承擔項目的主要科技人員創造寬鬆工作和生活環境,給予各種優惠政策,激勵他們的持續創新蘊能。 (二) 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壯大重要科技力量。 1、集群創新,擴大高新技術企業群體。圍繞重點高新技術領域和重點高新技術企業,根據我區 “四、六、七” 產業布局特徵,以七大產業基地為中心,匯聚發展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形成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產業銜接、輻射明顯的新型產業體系。在促進電子通訊、電力裝備、精細化工、光機電一體化等優勢產業的同時,在燃料電池、生物醫藥、新材料等重點領域有所突破,加強成熟技術的集成創新、融入本土特色的創新,形成整體的創新優勢,提升我區高新技術產業水平和能級,建立布局合理、權重突出的高新技術產業群。到2007年,我區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爭取達到120家,實現銷售額120億元。 2、塑造產值高、規模大的高新技術企業群,創造條件使高科技“領軍”企業脫穎而出。到2007年以數家高科技“領軍”企業為先導,在先進製造技術、精細化工、生物醫藥、現代農業技術四塊重點高新技術領域,通過幫助企業建立重點實驗室、研發中心等形式領銜實施一批重大技術專項計劃,使之成為我區新經濟的領頭羊。 3、培育“新苗”重點民營科技企業。將區內重點民營科技企業納入發展體系,每年滾動扶持若干家符合支持條件極具潛力的企業,幫助企業引進技術、培養人才、科學管理,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科技產品,提升市場競爭能力。對在實施期內效益明顯提高的企業,在政策上、項目上、資金上給予集中扶持,促進企業滾動發展、快速壯大,成為實力型的高新技術企業。到2007年重點扶持成長性良好,屬地化、實業型的民營科技企業群體,通過3年時間使每家企業達到5000萬元的規模,成為管理制度完善、技術裝備先進、市場定位準確、競爭力明顯、具有高成長性的科技性企業。 (三) 加強科技興農工作,建立都市現代農業體系。 1、增強以奉賢現代農業園區為主的示範、輻射效應。抓住農業組織化、規模化經營,在農業產業化組織形態上進行創新,積極探索建立“公司+基地”、“公司+農戶”、“市場+企業+農戶”型龍頭企業。 2、突出優勢產業,培育區域性支柱產業。調整優化種植業結構,大力發展市場適銷的高附加值經濟作物;調整優化養殖業結構,大力發展名特優水產品養殖和生態養殖。抓好林果、特種水產、特種禽、出口蔬菜四大優勢產業,加快形成產業化、規模化、標準化進程、以成為區域性的支柱產業群。 3、保護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增加糧食產量。積極實施糧食作物病蟲害防治和優質水稻良種栽培技術,保護和加強“三高”糧田建設,確保糧食正常供應。 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設立都市重大農業科技資金,保障農業健康發展。設立重大農業科技專項經費和重大疫情專項經費,以加強關鍵技術的研究和創新及防範和控制突發事件。重點支持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能明顯帶動農業增效及農民增收的農副產品深加工項目;培育一批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農產品深加工企業和科學家隊伍,為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科技支撐;開發一批具有較大市場潛力和較高市場佔有率的名牌產品。 5、實施、建立農產品安全監管體系。形成區、鎮、生產場三級檢測機制,建立農業信息體系、管理信息系統和質量監測體系,為市民提供優質、放心、安全的農副產品。 (四)推進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夯實科技創新基礎環境。 1、全面貫徹知識產權戰略。按照《上海市知識戰略綱要》要求,充分發揮知識產權聯席會議制度作用,研究和制訂知識產權產業化發展政策,掌握動態、把握重心,調動各方力量營造良好的知識產權工作氛圍,使之適應“科教興區”戰略的總體部署。 2、確立企業在知識產權工作中的主體作用,大力推進專利試點、示範企業培育工作。爭取認定市級知識產權專利管理試點及示範企業8家,培育扶持區級知識產權專利管理試點企業20家以上,專利示範企業15家以上。積極幫助企業建立知識產權工作步驟、目標、策略,動態跟蹤,耐心指導,提升專利申請的數量和質量。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專利資助、獎勵措施,依據《上海市專利資助辦法》,制訂相匹配的扶持方法,更好地激勵發明創造和原始創新工作。3年內申請總量達到3000件以上的基礎上,使授權數達800至1000件。促使企業走上自主創新的良性循環道路,使一批高起點的核心專利技術推陳出新,點面結合形成聯動效應。 3、探索促進專利技術產業化的新路,通過區“知識產權服務中心”平台形成互動,構築一條面向社會、溝通企業的便捷通道。幫助區內主要行業建立專利特徵數據庫,並通過市場化、產業化途徑,以推介會、發布會、對接會等會展形式促成專利技術與產業化兩者的對接,使專利授讓和成果轉化相契合,使專利技術發揮其經濟和社會效益。 4、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執法工作。通過開展打擊懲處專利侵權、假冒偽劣等活動,維護相關權利人合法利益,凈化商品流通領域的環境。認真處理涉及專利糾紛投訴案件,初步建立知識產權應急處置制度。繼續做好知識產權有關法律法規、政策的宣傳培訓工作。對青少年學生結合素質教育進行知識產權知識教育,創建青少年知識產權創新示範學校3家。同時結合“4.26”知識產權宣傳日、科技下鄉等多種形式多方宣傳,營造氛圍。 (五)完善科技公共服務平台,構築良好的發展環境。 1、以市級孵化器——奉浦現代農業專業孵化器為中心,力爭使孵化器的創新示範和輻射效應功能充分釋放。根據本區的資源、產業發展方向和市場需求,積極創辦專業孵化器,提高孵化器的發展質量,通過全方位的服務來營造適於科技創業企業迅速成長的環境。緊密創新鏈和產業鏈的有機連接,提供相關中介服務,實現與高校、科研院所、投融資、經濟技術諮詢、人力資源、財務、法律事務和商務策劃等機構的鏈接和引入。到2007年爭取孵化基地總面積達到8000平方米以上,並逐步形成專業化的管理隊伍,聚集一批高水平的創業人才,轉化一批科技成果,孵化一批科技型企業,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產品,培育一批高素質的企業家。同時加強信息溝通,讓各種所有制企業集團,投資主體通過資本市場提早進入孵化器,尋找合作投資夥伴,實行投資期權計劃,提前介入新技術、新成果和新企業的投資計劃,找好對象,縮短孵化周期,迅速使孵化擴張做大,政府則通過對有傾向性的資本對接孵化項目,給予一定稅收優惠或匹配資金支持。 2、根據我區科技發展主戰略要求,結合土地資源的統一規劃和管理目標,專門辟出地方資源,設立科技產業化特色鮮明的發展基地,成為新型工業化先導區、項目轉化的示範區及科技創新與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基地。到2007年,建立若干個規模相當、特色鮮明、技術優勢明顯的產業化基地,在政策平台、資金平台、環境建設上,給予基地內的項目和企業重要扶持,爭取有利資源,創造寬鬆環境,吸引一批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承擔企業在基地加速發展。使基地成為我區六大產業發展提供強勁動力的智力支撐,探索基地+資本+重大科技項目的融合模式,同時推動企業、大學和科研機構、中介組織與政府引導的良性互動。走出一條“項目起步、突出重點、立足產業、滾動發展”的路子,成為成果孵化、轉化、產業化的中心樞紐和科技項目集群培育,高新產業發展的高質量生產力促進中心。 3、利用上海市建成的科技研發公共服務平台,強化科技創新的公共服務有效供給、改善創新創業環境、優化創新資源品質、降低企業和個人創新創業成本。引導科技企業藉助上海科技研發公共服務系統及“一網兩庫”等資源,使相關領域的科技創新工作加快效能。暢通產學研聯盟信息渠道,建立相應的科技信息綜合數據庫,發展與科技諮詢、檢索機構互聯互通的科技網絡終端查詢系統,儘快建立我區科技系統為廣大企業、科技人員服務的科技數字圖書館和科技文獻信息等公共服務平台。根據產業優勢、行業特點、技術要求,通過政府配置、企業參與,建立我區為高新產品在設計、研發、調試、檢測過程中急需的有共性功用的先進公共科研及技術測試平台,以提供規範、科學、誠信的技術服務,為行業的標準化建設及先進質量控制提供保障。 (六) 加強科普事業建設,提高公眾科學素養。 1.通過區科普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充分發揮各成員單位在組織、指導和統籌協調區科普工作中的作用。通過各鎮科協、區級學會工作網絡切實貫徹落實科普法,用好區科普專項資金,鎮財政安排鎮級科普經費入預算,展開爭創“1+40”科普示範工程。即1個市級科普示範社區,10個區級科普示範小區、10個區級科技教育特色示範學校、10個區級科普教育示範基地、10個區級科普示範企業。 2.加強科普設施建設,滿足公眾高水準的科普需求。在南橋新城和奉城中心鎮城區建成2座公共科普電子畫廊,中心城區設有公眾科普活動主題場館;建立1座具有現代科技教育和展示功能的青少年科普活動中心。在各鎮、社區、街道,建成一批科普影視室、科普活動室、科普展示廳。 3.利用“科技周”、“科技下鄉”等大型群眾性科普活動,舉行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意義深遠的各種活動,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人文素養。充分發揮新聞媒體和信息渠道的宣傳優勢,通過專題科普片、科普專欄、科普網絡虛擬平台等載體,營造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生活方式的強大輿論氛圍。 4.加強科普工作隊伍建設。建立一支科普志願者隊伍,擴大科普工作的覆蓋面和滲透力;建立一支科普講師團隊伍,定期舉辦高質量的科普報告會;建立一支社區科普指導員隊伍,提高社區、街道的科普層次、質量。 5.聯合教育部門,整合科技教育資源,推進青少年科技教育向縱深發展。積極培養青少年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強化青少年活動中心、青少年科普基地、少科站的中心作用和輻射功能,積極培養、組織、鼓勵青少年參加區、市乃至全國的各項科技比賽和科普活動,爭取獲得優異成績。 五、實施和評估 1、實施和執行科技興區推進計劃。各鎮、園區和科技企事業單位要將實施推進計劃列入議事日程和發展目標,增強實施科技興區推進計劃責任意識,增強主動性和自覺性,對照各項任務和目標,把科技興區推進計劃落實到位。 2、健全科技興區領導體制。成立“科教興區”領導小組,健全組織領導體系,領導小組由區主要領導挂帥,協調落實具體實施措施,從而促進社會化科技創新體系發展。通過領導、決策、諮詢的共同作用,建立起科技創新六個機制,即科學、高效的決策、諮詢機制;快速協調的審議機制;獨立、完備的評價監督機制;合理、優化的資源配置機制;產學研聯盟結合機制;基於人才為核心的創新激勵機制。 3、建立科技興區推進計劃實施情況評估和考核制度。2005年起,評估工作每年進行一次,組織由政府部門、行業協會、企事業單位以及各界專家參加的評估小組,對計劃量化指標的實現、各項計劃措施的效果以及企業技術創新成效、公眾科技進步意識提高等,進行綜合的、全方位的、科學的評估。主動接受人大、政協的工作指導和監督,同時建立對各鎮(街道)和科技興區涉及單位的考評制度,優化科技發展計劃體系,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使科技貢獻產出效能,推進科教興區工作向縱深發展。 本推進計劃可以根據上海市科教興市戰略以及本區未來發展的需要,作出相應的調整。

  奉賢科技三年推進計劃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您正在瀏覽: 奉賢科技三年推進計劃
網友評論
奉賢科技三年推進計劃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