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範文大全 > 計劃方案 > 德育管理—淺議德育滲透於學科教學

德育管理—淺議德育滲透於學科教學

手機:M版  分類:計劃方案  編輯:小景

德育管理—淺議德育滲透於學科教學 標籤:語文教學

  德育管理—淺議德育滲透於學科教學 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指出,把德育放在學校工作的首位,首先是對整體培養目標來講的;其次是要求每一個教師成為德育工作者;最後是要還應每一個學科都應當從本學科的實際和特點出發,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本文擬從教育學的角度出發,對學科教學為什麼要滲透德育,怎樣滲透德育及學科教學滲透德育應注意的問題略抒己見。   一、學科教學為什麼要滲透德育? 學科教學滲透德育是教學工作客觀規律的反映,是由教學具有教育性這一特點決定的。   1、教學過程具有教育性   教學過程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掌握文化科學知識和基本技能,發展學生認識能力,逐步形成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共產主義道德品質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科學知識,培養認識能力的同時,必將影響學生思想、品質、意志、性格的發展。在學校教育中,學科教學所佔時間最多、最長,對學生影響也就最大,教師在引導學生認識客觀世界的同時,也培養着學生對客觀世界的觀點和態度,影響着學生思想品德和世界觀的形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以智育人,才能滿足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要;以德育人,才能適應我國的社會政治經濟制度對人才提出的要求。   2、教師形象具有教育性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起着主導作用,學生學什麼,怎樣學都有賴於教師的指導。而這種指導成功與否又與教師自身形象即教師本身的職業道德形象和智能結構有十分密切的關係。教師自身形象的直接體現就是教學中的“講台形象”。教師教學中的“講台形象”本身就具有教育性,是教師素質的綜合體現,是教師學識、才幹、教學技巧和品德修養等多方面素質的集中表現。因此,在教學中,如果教師在學識、思想、儀錶、操行等方面都能顯示出較為完美的講台形象,不僅可以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強化非語言行為的作用,順利完成課堂教學任務,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而且能在本科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外,以教師的整體形象對學生產生整體的實際影響。   3、教材內容具有教育性   根據我國的教育方針和中、小學教育的目的、任務所編寫的學科教材內容是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選擇、組織的,注意了教材的思想、政治傾向,使教學大綱和教科書里的有關知識同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現實和長遠目標聯繫起來。因此,學科教材本身就是科學性和思想性的統一。一句話,具有教育性。   二、學科教學怎樣滲透德育?   1、明確掌握知識與加強德育的關係   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是一個能動的認識過程。學生的思想狀況、學習目的,對學習的積極性起着決定作用。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引導他們把個人的學習與祖國的前途聯繫起來,培養他們愛祖國的品德和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熱情,就能給學生以巨大的學習動力,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亦是說學科知識是提高學生思想素質的基礎,而學生思想素質的提高反過來會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產生積極的影響。   2、注意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指導   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以學科知識為基礎的,是知、情、意行的統一發展過程。其中“知”是指對思想、道德的認識,是一個學習掌握基本道德概念、原理的認識過程。因為課堂教學是完成智能的主要途徑,當然也是向學生進行德育的主要途徑。因此,學科教學加強德育工作,最主要的還是通過課堂教學這一環去完成。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強烈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慾望是影響學習效果的直接原因。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是自發產生的,而是教師教育的結果。教學中思想教育因素的發掘,學生正確思想觀點的形成,思想覺悟的提高無一不是教師教育指導的結果。因此,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注意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引導學生知識學習的同時,加強德育指導,完成教書育人的任務。   3、深入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因素   學科教學內容是科學性和思想性的統一。要把德育滲透於學科教學之中,就要根據學科實際,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把知識教學與思想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在此,僅以小學教學為例,簡述小學數學教學中應如何滲透德育。   (1)挖掘教材中的已有內容因素,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如在“圓的周長”一節,講圓周率時,就應當介紹祖沖之及其偉大貢獻,講他發現的圓周率(355/133=3.1415926)比歐洲人安托尼茲要早一千多年,從而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以教材內容為載體,寄寓思想教育因素   如:A、在教學“數”的認識及統計圖表時,可以通過具體的數據,反映建國以來各行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B、在講授“整數加、減法”時,可以告訴學生我國運動員在第十一屆亞運會上,運動員奮力拚搏而獲得的金、銀、銅牌數,讓學生算出總數,從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C、在講授整、小、分、百分數應用題時,可以通過與學生學習生活有關的數據計算,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優越性的啟發教育。   如:據1983年統計,國家培養一個小學生每年花費84元,培養一個中學生每年花費173元,培養一大學生每年花費家2000元。試問:一個人從小學到大學,國家要花費多少錢?   國家採購的一千克大米,成本為1.92元,賣給居民為一千克0.35元,其餘部分由國家補貼。試問你家一年僅大米一項享受了國家多少補貼?全國以2億城鎮居民計算,一年國家共要補貼多少元?   通過計算,學生自會通過現象看本質,感受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D、在講分數、百分數的意義時,或以通過學生計算其父母現在工資與10年前的工資之比,家中有彩電、冰箱數與全班總人數之比,讓學生感受到改革開放給人民帶來的物質文化生活的提高。   (3)通過數學內容中的辯證唯物主義因素,對學生進行變化與發展,對立與統一,現象與本質等辯證觀點的啟蒙教育。   如:整數→小數→分數→百分數應用題的發展變化是現象與本質的關係;乘法與除法,加法與減法則體現對立統一的關係。   (4)通過數學內容與形式的特點,如數學概念、判斷之準確,推理之嚴謹,數學知識聯繫之緊密與精妙,數學思路之豐富與簡潔,數學語言之精當與凝鍊及數學學科的整體性、系統性、有序性、結構性等對學生進行數學美、科學美教育,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如:“三角形”的概念“三條直線圍成的圖形”,為什麼不能將“圍成”改為“組成”?“平行線”概念為什麼不能將“在同一平面”五字去掉?為什麼說0.與1是相等關係?   總之,只要教師在教學中明確了把德育放在首位的主觀願望,通過鑽研教材,就能挖掘到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設計出恰當的思想教育內容與教育形式,真正做到“傳道、授業、解惑”,即教書育人。   三、學科教學滲透德育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注意因勢利導,淡化德育痕迹   有效的教育是在不知不覺中完成的。學科教師進行德育也要注意方法與效應相對應,注意改善與教育對象的關係。古人說,寫文章“理不直指也,故即事以明理;情不可以顯出也,故借物以寓情”。我們也需要研究教育的“即事明理,借物寓情”,用愛心換愛心,以信任換信任,注意因勢利導,淡化德育痕迹,讓德育在教育自然而然地進行,增強德育的滲透性和效果。如一次教學中,我發現一個學生在搞小動作,暗示多次未改,我將他叫上講台,請他在黑板上左手畫長方形,右手畫正方形,並且左右手同時進行,學生試多次后表示畫不出來。我問:這說明什麼道理?學生回答:一心不可二用。借事明理,沒有批評、訓斥,讓學生懂得了道理。   2、不牽強附會,避免生搬硬套 學科教學滲透德育,一定要按學科自身的教學特點,結合每一節課的具體內容,自然地在課堂教學滲透德育,切不可牽強附會,生搬硬套的硬性滲透,不要因為強調把德育放在首位,就非得在每一節課都戴一頂德育“帽子”,或栽一條德育“尾巴”,殊不知,學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重視的學習興趣的激發、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培養就是德育的重要內容之一。   3、客觀、公正、尊重事實   學科教學在滲透德育的同時,還應注意客觀公正,尊重事實。對學生、對事物的分析要一分為二。防止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從一種傾向轉為另一種傾向。不能一說重視德育,對學生錯誤就以點帶面,抓其一點不及其餘,上綱上線,深挖思想根源,嚴而無格;一強調與黨中央在政治上、思想保持一致,教學中就“報喜不報憂”,夸夸其談,華而不實,只講國家在學科領域的成就,不談其差距。這些做法都不是真正的重視德育。客觀公正評價學生,客觀公正評價社會,才能增加學生對教育的可信性,提高教育效果。因此,我們既要講古代燦爛文明,又要講當前四化建設所面臨的嚴峻形勢;既要宣傳社會主義建設的輝煌成就,又要讓學生看到我國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既要講改革開放的意義,又要強調抵制資產階級思想侵蝕的必要性;既要讚美祖國的名山大川,又要指出森林、古迹破壞的嚴重性等。讓學生既為之鼓舞,又為之憂心,進而為國家、民族的繁榮、富強而奮鬥。   4、注意“四點”,增強效果   學科滲透德育應注意創造良好氣氛,態度要真誠、熱情、尊重學生,注意學生的個性特徵和心理狀態,從實際出發,充分準備,尋找彼此溝通的接觸點。切忌主觀武斷,信口開河、海闊天空,缺乏重點和針對性。總之,要民主一點,幽默一點,熱情一點,客觀一點,才能增強德育效果。   綜上所述,學科德育目標是教學大綱和中小學德育綱要的綜合要求。學科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加強學習動機、學習態度、良好學風及政治思想品德、意志教育,寓德育於各科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之中,把加強德育具體落實到教學工作的實處。

  德育管理—淺議德育滲透於學科教學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您正在瀏覽: 德育管理—淺議德育滲透於學科教學
網友評論
德育管理—淺議德育滲透於學科教學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