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演講稿 > 會議發言 > 教學論壇發言稿:教學比賽與學科知識的重要性

教學論壇發言稿:教學比賽與學科知識的重要性

手機:M版  分類:會議發言  編輯:pp958

教學論壇發言稿:教學比賽與學科知識的重要性 標籤:安全知識 語文教學

  教學論壇發言稿:教學比賽與學科知識的重要性

  王廣傑

  今天我向大家彙報的題目是"教學比賽與學科知識的重要性".

  首先談教學比賽。

  我是2004年畢業後進入二附中工作,到今天已是工作的第12個年頭了。回想起來,這十餘年來參與了大大小小各種形式的比賽很多次。平均下來差不多快每年一次了。

  關於比賽,我感受最深的兩點就是:首先,它考驗的是個人的毅力和自信。 因為每次比賽都要經過長時間的修改打磨、試講調整,常常是弄得筋疲力盡,但是能堅持到最後,一般就沒問題。其次,這背後所展現的又是團隊的合作與支持。每場比賽其實都不是一個人在孤軍奮戰,背後都有很多的人在為我們提供着各種各樣的幫助。讓我記憶尤深的還是2013年那次參加第四屆"聖陶杯"全國語文教學大賽。因為是代表北京市,市裡、區里、學校都很重視,所以壓力特別大。教案經過反覆修改,試講經過反覆調整,這其間從語文組全體老師到學校的各層領導,再到西城區以及北京市的教研員都在後面給我提供着巨大的支持和幫助。至今回想起來,依然十分感動。

  比賽收穫也很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教學能力的不斷提升,二是學科知識的深入領會。對於後者的體會尤為深刻。而且我漸漸地認識到,比賽比到最後所比的決不是外在的形式技巧,而一定是你對於學科知識的深入領會程度。

  下面我就來重點談一談有關學科知識重要性的問題。

  語文的學科特點決定了其知識特別龐雜,時間關係今天我只能選擇其中的一點來談。我重點談一下語文教學中最核心的一個問題:閱讀教學。

  這些年來我的閱讀教學感悟是:語文閱讀課的核心是文本解讀。而文本解讀的關鍵是打開學生的思路,引導學生細品語言,深挖情感。而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在課堂上就必須要充分地調動學科知識,引導學生找到一個深入解讀的切入口。

  我說一個有關教學的隱喻: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DD陶淵明《桃花源記》

  大家都很熟悉這篇文章。故事很簡單,講述的就是一個以捕魚為業的武陵人,有一天緣溪而行,林盡水源,結果發現一山。並繼而發現了"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這是一種非常美妙的體驗,正是因為有了這種體驗,才調動起了他想進去看一看的"衝動".而進去后最終又有了一番"豁然開朗"的全新體驗。裡面"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這是一個桃花源的美麗世界。

  換一個角度看,這其實正是一個有關教學的絕妙隱喻。

  語文閱讀課中,學生們面對的一篇篇文章恰類似於那一座座山,我們教學的關鍵便是,想盡一切辦法,當然更多是充分調動學科知識,引導學生找到一個好的切入口。讓學生能夠站到"山之小口"處,真切地體驗到"彷彿若有光"的境界。這種真切的體驗對於學生來說很可貴,一旦有了這種體驗,他便體驗到了文學的曼妙之處,也就會繼而產生進一步閱讀的衝動,因而也就會進一步地去就全篇展開深入閱讀,並最終收穫到"豁然開朗"的文學體驗。

  舉一個課例,2013年全國大賽的《琵琶行》。

  這首詩歌很長,整首詩加序七百多字,我們當時通過不斷聚焦,最終選取了一個切入點,即"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中的"如裂帛"三個字。我們以此三個字為切入口,引導學生站在這個"山之小口"處,讓他們體驗到了"彷彿若有光"的境界,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拎出了整首詩情感發展變化的脈絡,而且順勢揭示出了普天之下人所共有的生命淪落之恨這一大的情感主旨。

  再舉一個課例。前段時間學習老舍先生的《想北平》,文中有這樣一段話:

  花草是種費錢的玩藝,可是此地的"草花兒"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錢而種一院子花,即使算不了什麼,可是到底可愛呀。牆上的牽牛,牆根的靠山竹與草茉莉,是多麼省錢省事而也足以招來蝴蝶呀!

  老舍這篇文章的語言很平淡。一般情況下,學生很容易忽略其平淡語言細節背後濃厚的文學意味。我們在課堂上經常強調關注細節的閱讀意識,於是有同學就發現了"足以招來蝴蝶"這樣一個很容易被人所忽視的細節,並且做了獨到且深入的解讀:

  作者提到牆上的"草花兒""也足以招來蝴蝶呀",這讓我瞬間無比感動:這是專屬於老北京市民的蕩漾在身邊的浪漫情懷,當一個人會去牽念一隻蝴蝶是否會如約而至時,他的內心是不可能沒有溫暖、沒有愛的。的確,這種浪漫情懷對於生活並不意味着飽暖,但,正如老舍所言:"即使算不了什麼,可是到底可愛呀!"寫草花不狀其形貌,而是寫"足以招來蝴蝶",與汪曾祺《故鄉人》中那隻"鋼藍色的蜻蜓"神似,細節中體現出對生活的高品質的熱愛。

  DD高二9班 王天翼

  最近幾年的教學中,我一直努力嘗試在文學閱讀與寫作方面做這樣兩方面的探索:

  一是引領學生打開思路,讓他們進入純粹的文學境地,真切地感受到語言文字本身的魅力。

  二是引導學生獨立創作,讓他們通過寫作展現一個十七八歲高中生應有的思想與情懷。

  為了鞏固閱讀和寫作的成果,我們也及時地將學生的作品彙集成冊或正式出版。

  其中關於《在高中與魯迅相遇》那本書背後還有着一些感人的故事,不妨和大家稍作分享。這是2014屆我和學生們的習作,當時我們開了一個多月的魯迅專題學習課。當時我把書稿寄給北京大學錢理群先生,錢先生是當今研究魯迅最德高望重的專家,沒想到錢先生很快給我回信了,他說他讀學生的作品讀得熱淚盈眶,並且還給我們寫了整整15頁近一萬字的序言。這序言讓我讀得也是熱淚盈眶。這對我和學生們來說無疑都是一種極大的鼓勵。

  去年回高一,新接手帶文科實驗班。沒有什麼經驗,於是我就想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優勢,鼓勵文科學生在文學閱讀與寫作方面能多一些積累,因此從高一起便開始着手辦班刊,希望能夠將班刊作為一個平台鼓勵大家多讀多寫。到目前為止已出《綿瓞》《蘭襟》《閱歲》等。班刊中的許多文章讀起來都是讓我感動的。我相信,這一定會成為他們的一份美好的無可替代的青春成長記憶。

  總之,剛才主要談的兩個方面內容中,教學比賽為自己提供了一個不斷挑戰自我的機會, 學科知識的積累又為自己教學的深入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同時我也深刻地認識到,語文教學中還有着許多的更加廣泛的知識需要我繼續不斷地努力學習。向書本學習,向同組老師學習,向在座的各位學習!

  謝謝大家!

您正在瀏覽: 教學論壇發言稿:教學比賽與學科知識的重要性
網友評論
教學論壇發言稿:教學比賽與學科知識的重要性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