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愛情散文 > 家鄉的鳥鳴聲

家鄉的鳥鳴聲

手機:M版  分類:愛情散文  編輯:小景

  在我們鄉下的山裡,山連山,坡連坡,滿山滿坡的樹,滿眼滿目的綠。這裡,山多樹多鳥也多,有能叫出鳥名來的和叫不出名兒的,人們長年能聽到各種各樣的鳥鳴聲。

  鄉親們說,在山裡,常聽到鳥鳴聲是一種享受。

  在這些能叫出名兒的鳥中,有喜鵲、竹雞,畫眉、麻雀、野雞、錦雞、斑鳩、陽雀、布谷鳥等。那些叫不出名兒的鳥也和叫得出名兒的鳥兒們一樣,在這樹多林茂的山裡築巢,下蛋、孵蛋,繁衍各自的後代,它們也能叫出各式各樣的鳴叫聲,和那些山裡人熟悉的有名兒的鳥兒們一樣抖開翅膀叫個不停。鄉親們說,山裡的鳥鳴聲就是原生態的天籟之音。

  在這些有名兒的鳥中,鄉親們把陽雀、布谷鳥稱為陽春鳥,它們叫的時候就在山裡的陽春三月,在這裡就有這樣的一種說法:清明三早陽雀叫,年年如此,每年的清明節過後三天陽雀就會準確無誤的開叫了,在陽雀的叫聲中,山裡的綠樹長出了新枝,坡上的青草露出了新翠,人們的春心春情萌發了,耳里聽着陽雀叫好像在聽一支歌,心情就格外舒愉明朗開來,就在陽雀的叫聲中,人們忙着山裡春播春種的農活,男人們揚起鞭吆喝着趕着牛翻犁着泡了一冬的水田,犁耙水響耕田忙,女人們高揚起農具在土壩里種下包穀高粱黃豆,種黃瓜,南瓜,冬瓜,絲瓜,豇豆,四季豆。在陽雀的叫聲中,人們用手摸着精細的土粒,高挽起褲腳赤着光腳踩在鬆軟的泥土裡,頓覺得有一股暖暖的地氣在流動,讓他們更加明白一年之計在於春,春時多流汗,秋後多打糧的真諦。

  在布谷鳥叫的時候,該是在山裡農曆的“立夏”前後,也該是山裡田裡搶插的大忙季節,山裡海拔高,田裡的秧苗搶插要比海拔低的平壩遲插十天半個月。這時節,布谷鳥不停的在青山的綠樹上鳴叫着,人們彎着腰在水汪汪的大田裡把早已育好秧苗扯下再在大田裡重新插上,搶插不亞於搶種,在布谷鳥的叫聲中,人們的沙沙扯秧聲和嘩嘩插秧聲融合成一隻動聽田間小曲在田壩上縈繞。

  在山裡,鄉親們還有農曆大年初一清早聽鳥叫的習慣,也就是在每年農曆過春節的除夕夜,人們就得在自家的火塘里燒上一夜的旺火,一家人就打鋪圍睡在旺火邊“守夜”,大年初一清早聽聽該是麻雀還是喜鵲最早先叫,麻雀先叫就意味着新一年田裡穀子要長得好些,喜鵲先叫就意味着新一年土裡包穀要長得好些,人們期盼的是麻雀喜鵲同時叫,來年田裡土裡都是豐收年。這種習慣我在童年時代經歷過,鄉親們愛聽鳥鳴由來已久。特別是喜鵲在人們的心目中至高無上。它們就在山裡人家寨子旁邊高大筆直的楓樹上搭窩,只要它們搖頭板尾在大樹上嘰嘰喳喳的一叫,一定會有喜事好事來臨或家裡會來貴重的客人。好多年前,這山裡曾發生了一個與喜鵲息息相關的傳說故事。( 散文網: )

  就在山青水秀綠樹成蔭的山下,住着一戶龍姓和一戶秧姓的人家,兩戶人家的主人叫龍二和秧大,秧大的祖上是大富人家,可到了秧大這個既抽大煙又好賭的敗家子手上,好端端的富人家變成了窮得叮噹響的破敗人家。而龍二的祖上是戶窮人家,可到龍二的份上,苦苦耕耘,精打細算,漸漸變成了遠近有名的富人家。同在山腳下,同事一寨人,窮得精光的秧大嫉妒心強,看在眼裡,恨在心頭。並四處揚言說,是龍二的祖墳埋去了他家的龍脈,才讓他家敗落得慘不忍睹。說不定那一天他一把火把龍二的家燒了,一夜之間讓龍二窮得比叫花子還要窮。秧大的話傳到了龍二的耳里,狗急跳牆,不得不防。一到夜晚,龍二連睡覺時也在提放,在一個夜深人靜的夜晚,龍二剛迷迷糊糊閉一下眼,他彷彿聽寨子邊那棵大楓樹上的喜鵲在嘰嘰喳喳的給他唱支歌:龍二龍二聽好了,防着房屋被人燒,我不叫我不鬧,你可放心睡大覺。我一叫我一鬧,你可要小心了。龍二想問個仔細,轉眼間喜鵲不見了,他醒了,原來是做了一個夢。龍二細細一想,是不是喜鵲託夢於他,過後幾天,沒聽到喜鵲的叫聲,而龍二家裡的防秧大放火的事也風平浪靜的,終於有一天,喜鵲不停地叫,不停地鬧,龍二聯想起喜鵲託夢的事,不由警覺起來,那天夜裡,秧大趁着人靜夜深的時候舉着熊熊的火把朝龍二的家裡走來,早有防備的龍二在秧大剛要準備放火的一瞬間,以猛虎下山般的態勢朝秧大撲去,將其死死地摁在地下,龍二的兒子媳婦聞訊趕來,一齊把他當賊打得個半死不活的,回到家裡就一直吐血沒多久便一命嗚呼了。而龍二一家因喜鵲託夢避免了一場滅頂之災。龍二就把兒子媳婦叫到身邊,立下一條規矩,從他這代起,以後子子孫孫忌吃喜鵲肉。這個習俗至今還保留着和代代相傳。

  在我們山裡的眾多的鳥鳴中,數畫眉鳥、竹雞叫得最旺,它們一年四季都在叫,只要它們在青山綠樹什麼地方,什麼時候一開叫,山裡的鳥兒們都自覺加入到齊鳴的大合唱中來,顯然成為它們嬉戲叫鬧的天堂。

  在這鳥鳴不斷的山裡,鄉親們把時時處處聞鳥鳴當做一種榮耀,近山識鳥音,他們能從眾多的鳥鳴聲中辨別出是什麼鳥叫,是公的還是母的,是高歌還是低語,是示強還是示弱,是談情還是說愛,是激昂還是低沉,鄉親們都能聽得真真切切,辨得清清白白。

  在山裡過日子,一輩子難免坎坎坷坷,難免風風雨雨,難免起起伏伏,難免喜喜憂憂,難免生生死死,難免紛紛揚揚,順的喜的樂的歡的得的時候聽鳥鳴,人的心境更會海闊天空,逆的憂的悲的傷的失的時候聽鳥鳴,頓會雲消霧散化為烏有,重新拾得自信心。於是,鄉親們把時時處處聽鳥鳴當做他們生命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們忘不了山裡沒有鳥鳴聲的光景,那都是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事,山裡颳起了亂砍濫伐的風,滿山滿坡的樹都被砍伐光了,人窮山敗,山山坡坡光禿禿的,鳥兒們只好遠走高飛去了別處,人們就再也聽不到鳥鳴聲,到處都是荒涼、寂靜、落寞的窘境。到了八十年代責任田土到戶后,人們放開了手腳在山裡植樹造林,封山育林,後來又退耕還林,山裡又長上了滿山滿坡的樹林,遠去的鳥兒們又回來了,人們又聽到了久違的鳥鳴聲。鄉親們說:莫忘那段難堪的經歷才會珍惜今天的擁有。於是,他們對鳥兒更是情有獨鍾,愛鳥護鳥又養鳥,農活閑着的時候,他們就在畫眉鳥,竹雞經常出沒的高坡上綠樹下,安上些鳥套子,然後抿着嘴巴皮學鳥叫,把畫眉鳥,竹雞誘進套子里來,然後把套上的畫眉、竹雞關進十分精緻的鳥籠里,在家裡精心馴養起來,馴養好了,早晚就把鳥籠子掛在屋前屋后的綠樹上,有意去逗一逗,讓它們開叫起來,於是,一鳥叫來百鳥合,整個村子都是鳥鳴聲。

  農活忙不開的日子,鄉親們乾脆把鳥籠子也帶上,就在田邊地角的綠樹上掛着,邊干農活邊聽着鳥叫,在清脆悅耳的鳥鳴聲中勞作,一天的時光過得風快。有時出山趕集或走親訪友,也把關上畫眉,竹雞的鳥籠子帶上,去跟鳥友們去鬥鬥鳥,比比鳥鳴聲,看看誰的畫眉、竹雞斗得狠叫得好,斗鳥、比鳥鳴的地方總會聚來圍觀的人們,大家輕言細語地評頭論足,兩鳥之間你來我往的激烈打鬥,此起彼伏的鳥鳴聲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樂趣。那些斗贏了的叫得好的畫眉和竹雞能得到許多圍觀人們羨慕的目光和讚許聲。

  想起當年我還在山裡的時候,也特別喜歡去樹林子聆聽各種各樣的鳥鳴聲,尤其是畫眉和竹雞,有時看到人們馴養的畫眉、竹雞關在籠子里,我便有意去挑逗挑逗,讓它們又跳又叫,最接近的聽到它們的鳴叫聲。在山裡的時候,我也深深感受到,鄉親們愛鳥護鳥養鳥而重情於鳥的鳴叫聲,是因為有鳥的地方就山清水秀,綠樹成蔭,聚鳥的地方就有聽不夠的鳥鳴聲,就意味着和象徵著這地方充滿鮮美的靈氣和鮮活的靈性,充滿蓬勃生機的生命力和青山綠水般不老的情。於是,我想,我們鄉下的鳥鳴聲就是一支流動的音樂。她有如高山流水,她有如藍天白雲,輕輕地飄來,悄悄地飄去,在青山綠水間流動,在陽光下的天地間流動,在鄉親們的熱望和憧憬里流動,也在我思鄉念鄉的心境里流動。我想,這種流動該是我們山裡人與大自然和諧美的交融。

您正在瀏覽: 家鄉的鳥鳴聲
網友評論
家鄉的鳥鳴聲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