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經典散文 > “心靈的叩問”系列之《心碑》

“心靈的叩問”系列之《心碑》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小景

  碑,許慎說是豎起的石頭。它出現之初可能上面沒有文字,後來便附之以文字,用以記錄一些覺得需要向別人展示的內容;而且,為令其長久,文字大多鑿刻而成。

  時間的延續讓碑的含義越發狹窄。現在的人們每每談到碑,彼此都會心照不宣地認定:那是用來記載前人生平及其功績的刻石。

  早先的碑多用於記載國之重臣或時之名士們業績,其文字多為歌功頌德之類;而帝王老子們碑文之華美自不待言。但碑上文字的形成,多半是在這些人故去之後,由其生前友好或受其恩惠者編撰。若此,連篇累牘的讚譽之辭,是客觀評價還是極力吹捧恐怕只有蒼天知道了。

  有位老先生一定十分憎惡那些生前魚肉百姓,死後被人捧作聖賢的碑文。他老人家咬着牙說這些人“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的,名字比屍首爛得更早!”從這一點上說,武則天可能算是明智的了。她生前自比日月當空、古今第一女皇,死後卻讓人樹了塊無字碑,任爾後來者如何評說。頭腦清醒的人都知道,如果是個遺臭萬年的角色,不管碑文上歌頌得如何流芳千古也是枉然。所謂是非功過自有後人評說是也。

  從時間角度看,無論古之帝王將相,還是今之平民百姓,其後人為了備忘,在其墳墓前立塊碑,刻上生卒年月和相關生平,藉以寄託後人的紀念之情。則碑文之華美或質樸亦無可厚非了。

  有個成語叫作“有口皆碑”,大概是說已經死去或者仍然或着的人,因為做了一些讓許多人高興的事,大家都稱頌他。

  老百姓對當權者的評價,往往叫做“口碑”。人們通常也以口碑的好壞評判當權者的功過。所以,多數當權者都十分重視口碑。古人比較實在,知道“防民之口,甚於防川”之理,處處派人提放老百姓說壞話,於是出現“國人道路以目”之類敢怒不敢言的窘狀。現在的不少人要聰明得多了,他們反古人之道而行之:既然阻止不了別人的口,那我乾脆教會你怎麼說。一些地方官長或某類圈子內自詡為領軍者,為了實現自己的宏圖偉志,藉助現代宣傳媒介之便暢,經常將收穫的一粒芝麻描繪成一車西瓜,甚至把欠收篡改為豐收,有的竟然敢把虧洪決堤說成力挽狂瀾。總之,八仙過海,重彩紛呈。結果弄得百姓對各類宣傳無所適從。

  良善的人們往往最容易被欺騙。對於那些官長或自詡為業內高手們泡泡糖式製造口碑的方式,知情的聰明人自然笑而不語;至於多數不明真相的善良之輩恐怕真的會“有口皆碑”的了。況且,即便是在事實的原發地,往往因為趙高之流的功效,指鹿為馬的現象也難免存在。

  口碑之名與實確乎令人沉思。

  忽然想到古裝影視鏡頭:皇帝出現的時候,在場的所有人都必須下跪,且口頌“吾皇萬歲萬萬歲”之類令人發聵的讚歌。但這些人是否都“言為心聲”呢?或許腹誹者大有人在,但場面上大家都必須這麼唱着。

  一般都認為童言無欺。一個小孩,如果當著其父母的面,你認真地問小孩,其父母的好壞,回答一定是讚譽的。但如果一個值得孩子特別信任者單獨問同樣的話題,答案多半會不一致。

  其實,老百姓的心裡確實是有一桿秤的,且年月越久,秤也會越准。對於那些沽名釣譽者們的所作所為,有些人雖然迫於某種情形,人云亦云地稱道幾句,但他們內心裡的那塊所謂功德碑上的內容卻迥然不同。

  不知道蘭考的土地上是否立有焦裕祿的功德碑。生前連一張工作照都不肯攝入相機的焦裕祿,一定沒有想到要蘭考人為他立一塊言辭好一點的功德碑,他更不會教老百姓為他高唱讚歌。是的,一個為了百姓的生存與幸福連性命都不顧的人,哪會想到這些?但是,“焦裕祿,我們的好書記”這句簡潔的墓志銘,卻早已深深鐫刻在華夏一代又一代所有良知尚存的心碑之上。

  塗脂抹粉的墓碑或許難敵風雨;而自我吹捧,甚至教猱升木的口碑必然稍縱即逝,且令人髮指;只有樸實無華的心碑才會真正流芳百世。

  二00一年深秋雨夜

您正在瀏覽: “心靈的叩問”系列之《心碑》
網友評論
“心靈的叩問”系列之《心碑》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