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經典散文 > 發財之路

發財之路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pp958

發財之路 標籤:復興之路

  發財之路

  發財的捷徑一定要從價值學中尋找。在價值常識中,商品的價值是由生產商品時所耗費的人類勞動量決定的,因此這種勞動只能來自直接參加物質生產的體力勞動者如工人農民,而不能來自物質生產以外的人。這后種人如科技人員,工廠管理人員或老闆等,他們雖然在產品生產中付出了勞動,但他們的勞動不會轉移到商品中,因此不會成為商品價值的一個來源。這是馬克思關於生產性勞動概念的觀點,馬克思甚至認為,一切精神勞動者如政府官員、科學家、演員、教師和軍人等的工作也不是生產性的,因為他們不生產物質產品,因此他們的勞動也沒有價值。至目前為止,由於經濟理論障礙等原因,應當說,上面這些非物質生產者,在分配上都屬於剝削階級,因為他們的勞動沒有價值。他們雖然在工作中付出了勞動,但他們的勞動不能創造價值。他們雖然生產出了使用價值,或者科技產品,或者管理產品,或者服務產品,但他們的產品沒有價值。他們不能用他們創造的產品與別人進行交換,不能用他們的產品同工人農民交換布匹或糧食。然而,要證明他們的勞動成果有價值,或者可用來交換物質產品,必須有待於現代經濟學的發展。沒有價值科學的發展,我們都是物質產品的奴隸,都不能從物質生產中解放出來。我們之所以還能生存,完全聽命於價值生產者工人農民的施捨,靠他們從口袋中施捨一些價值給那些精神生產者,他們才得以苟延殘喘。

  假如經濟科學發展了,世界上的所有精神生產者都成了價值的創造者,因為他們的勞動從此有了價值,他們生產的產品也可以用來交換,到那時,官員、教師、科學家和管理者都可以憑藉自己的勞動為自己創造財富。於是他們不再靠剝削工人農民生活了,他們甚至可以靠自己的雙手為自己積累千萬財富。那麼,這條發財的道路怎麼走呢?首先,精神生產者的勞動一定要轉移到他們所生產的商品中,並成為商品價值的決定力量。如一個教師在講台上講了45分鐘課,這45分鐘課的價值是多少呢?在過去無法確定,今天則應由教師的講課時所付出的勞動量來決定。又比如,一個工廠驗貨員,他驗一天貨的工資就應當由他工作所付出的勞動量來決定,然而在過去他的工資只能來自對生產一線工人勞動成果的扣除。一個官員要獲得每日的工資,他必須從自己每日所從事的服務性工作中提取。然而在過去他們的工資只能來自工廠或農場稅收。可以看出,如果一個社會的精神生產者的勞動沒有價值,那麼他們就必須依靠剝削工人農民而生存,於是剝削存在了。並且農民工人因為存在剝削,他們再也富不起來,他們永遠受窮。所以說,精神產品有價值,是實現消滅剝削,也是工人農民致富的唯一途徑。

  其次,假如社會剝削不存在了,那麼,整個社會的勞動者怎樣才能致富呢?對於工人農民來說,在過去他們的工資只相當於再生產他們的勞動力所必需的生活資料數量。按照馬克思的觀點,這點勞動報酬除了能夠養活勞動者本人外,還能夠養活他們家庭成員以及彌補部分教育開支,至於致富是絕對不可能的。因為工人農民要致富,唯有把他們在生產中創造的全部價值統統收歸己有。然而,如果做到了這點,工廠的利潤就沒有保證,因為工廠或農場的利潤也是來自對工人農民的剝削。然而,工廠或農場要消滅利潤對工人農民的剝削,唯一的途徑就是把生產利潤的工作全部交給自然勞動如汽油或電力等來完成,這就是要允許自然勞動參與價值創造。在實際工作中,即要引進機械化生產。

  第三,對於各種精神生產者要靠自己的勞動致富怎麼辦?由於他們進行的是腦力勞動,而腦力勞動是比較複雜的勞動,所以,複雜勞動的價值一般比工人農民的體力勞動能夠創造更多的價值。此外,複雜勞動往往工作時間短,然而它卻能提供更多的使用價值或效用,因此,精神勞動者的工資確定,還要聯繫他們所創造的使用價值的大小,只有把他們的工資同他們提供的勞動量和創造的使用價值相聯繫,才能得到正確的估價。(2014.9.11)

您正在瀏覽: 發財之路
網友評論
發財之路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