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經典散文 >   當高尚成為一種習慣

  當高尚成為一種習慣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得得9

  “技不在高而在德;術不在巧,而在仁。醫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開的是葯,給的是情。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你是仁醫,是濟世良藥。”

  這是我聽到的“2014感動中國”評選委員會給予98歲高齡的感動中國人物胡佩蘭的頒獎詞,深深感嘆再恰當不過!

  每一個感動中國人物的事迹都深深地打動了我,而這位即近百歲的老人留給我的印象最為深刻。在主持人白岩松的提問下老人回答了很多問題,而老人誤聽之後回應的那句話卻使我觸動最大:“我不高尚!”

  台下含着熱淚的觀眾聽到老人這一句不按常理出牌的回答后破涕為笑了,我也笑了,但我笑的不是老人的聽力不好,而是老人那一顆質樸至純的心。

  老人不高尚嗎?當然高尚!

  工作到七十歲才退休,退休后連續坐診20年,堅持每周出診6天,風雨無阻。說她是中國年紀最大的上班族名副其實。

  那她到底是為了什麼?是為了金錢嗎?她用自己的語言和行動做出了最好的回答:“想掙錢就不要當醫生。”她給病人開藥,很少超過一百元,以有效為原則;當有的患者生活困難時,她便大方地為他們墊付醫藥費。主持人問她那麼多錢給了患者自己的生活怎麼辦時,她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家裡不需要我的錢。”其實她生活很節儉,捨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錢,還拿出微薄的坐診收入和退休金,捐建了50多個“希望書屋”。是家裡不需要她的錢嗎?她只是把錢用到了自認為更有價值的地方。

  老人患有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屏幕上我看到她進出都要坐小推椅。而她工作起來又是那麼投入,助手勸她休息一會她便會發脾氣,說那麼多患者還在等着呢。

  老人不高尚嗎?當然高尚!

  在我們眼裡,在當今這個物慾膨脹的時代,胡佩蘭老人絕對算得上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精神崇高的楷模。我們仰視她,讚美她,而她自己卻認為不高尚,我覺得老人並不是故作謙虛,佯擺姿態,只是在她看來這樣做是理所應當的,患者的康復讓她得到了職業上的滿足,辛苦勞碌讓她感受到了生命的價值。

  我想,胡佩蘭老人在做這些我們常人眼裡非常高尚的行為時,她是從未去考慮是高尚抑或不高尚,只是在考慮應該還是不應該。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她覺得忙綠但有意義,辛苦卻很快樂。所以,她打着鋼板,坐着推椅,就那樣風雨無阻地每天做着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每天做着自己認為很有意義的事情!

  很可惜,老人在2014年的1月22日凌晨永遠地離開了她的患者,離開了她的診室,也永遠地離開了敬愛她的人們。但她卻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我們:一個人,當你做那些很高尚的事情卻從來不覺得自己高尚時,其實你才是真正的高尚,因為,你已經把高尚當作了習慣!

您正在瀏覽:   當高尚成為一種習慣
網友評論
  當高尚成為一種習慣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