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條崗上聖君在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pp958
鳴條崗,中條山以北,柏王山之南,東起夏縣,西延臨猗,崗巒起伏,綿延百里,藏秀聚奇,勢若游龍,盤旋翔舞在河東大地。
這裡重疊了億萬年厚重的層層黃土,這裡鐫刻了祖先繁衍生息的足跡,這裡留下了文化碰撞融合衍生的記憶,這裡可以觸摸一個悠久民族的脈搏,這裡能夠傾聽一個古老國度的心跳,這裡是讓靈魂徜徉駐足的地方,這裡是讓生命思索的地方……
鳴條何意?百度解釋:指風吹樹枝發聲或隨風動搖發聲的樹枝。三國曹植《橘賦》:“颺鳴條以流響,希越鳥之來棲。”晉陸機《猛虎行》:“崇雲臨岸駭,鳴條隨風吟。”晉成公綏《嘯賦》:“動商則秋霖春降,奏角則谷風鳴條。”宋梅堯臣《和人喜雨》:“夕風不鳴條,甘潤忽周普。”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微風欲來勤插棘,熏風有意不鳴條。”
也許鳴條崗曾經林木繁茂,鳥兒競鳴。微風乍起,萬千枝條,聞風起舞,搖曳聲響,故得名。背稷山,帶涑水,面中條,瞰河洛,山水孕秀,黃土厚壤,將一代帝君舜帝永遠珍藏。《孟子》曰:“舜生於諸馮,遷於負夏,卒於鳴條……”人文始祖——虞舜重華,充滿憂患的雙眼,儘是仁愛的目光;鑿琢石器的雙手,點燃古老的炊煙;跛足行進的腳步,播撒原始的智慧。也許是太累了,巨大的身軀赫然倒卧,化作了鳴條崗的沃土,滋潤着道德的萌芽。從此,一脊鳴條崗,一道中華文脈!
於是,千年歲月一路相繼,留下歷史車輪碾過歲月的深深淺淺的轍痕:天子貴胄,碩儒巨匠,禹王、荀子、蔡倫、杜康、關公、柳宗元、王勃、薛仁貴、溫公、關漢卿、衛鑠……是炎黃的子孫,是虞舜的後裔,血脈里傳承着祖先的氣質,接踵而來,薈萃於斯,絡繹於道。在這黃土層層沉澱的記憶里,隨手抓起一把泥土,就能攥出戰國的醇香,隨手撿起一塊石頭,就能折射出漢代的炊煙,隨手採擷一把青青的小草,就能匯成壯美的史詩篇章……它如一窖濃香的陳年美酒,四溢着歷史的恢弘,積澱着歷史的璀璨與厚重。
“天下明德,自舜帝始。”司馬遷如是語!
鹽池岸畔,南風習習,琴音綿綿,正從遠古蒼茫里,鼓盪先祖聖賢的亘古大音:“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雄姿儒雅的舜帝,目睹鹽工們忙碌的場景,觸景生情,感慨萬千,去撫摸五弦琴跳動的脈搏,彈奏同家國一起舒緩憂鬱的心房。琴聲響起,伴着鳴條的風聲,伴着鹽湖的濤聲,伴着舜帝聖君憂國憂民的惆悵,飄過每一條道路,吹過每一條河流,拂過每一處村莊,淌過寬廣博大的原野,裊裊飄散,撫慰着蒼穹下的萬千生靈。
“友悌仁孝兮德侔地天,躬耕歷山兮漁魚雷澤,冶陶河濱兮以利萬眾,象耕鳥耘兮諧和興邦”,是誰的福澤在拓展八荒?是誰手執的恩典在運籌四海?“勤民事”“苦憂人”“只為蒼生不為身”,終於明白,這是我們血液的源頭,這是我們道德的源頭,這是我們歷史的源頭。
詩以言志,詩為心聲。且讓我們再聆聽你那寬廣無私的心胸吧!
《南風歌》:“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溫暖的南風吹來啊,可給我民眾解愁苦;適時的南風吹來啊,可給我民眾帶來財富。
《祠田辭》:“荷此長耜,耕彼南畝,四海俱有。”扛起這長長的鏵犁,到那南邊去耕耘田地,我希望四海民眾都富裕。
《古風歌》:“陟彼歷山兮崔嵬,有烏翔兮高飛。瞻彼鳩兮徘徊,河水洋洋兮清冷。深谷鳥鳴兮嚶嚶,設骨張骨兮思我父母。力耕日與月兮往如,馳父母遠兮吾將安歸?”登上那歷山啊高大雄壯,有鳥兒高飛啊左盤右旋。看見那斑鳩啊徘徊來往,河水滾滾啊發出清冷的聲響。深山峽谷的鳥兒啊嚶嚶地招呼,讓我想起啊生我養我的父母。每天每月努力耕耘啊一如既往,我離開父母很遠啊,將如何回去瞻養?
《卿雲歌》:“卿雲爛兮。乣縵縵兮。明明天上。爛然星陳。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時從經。萬姓允誠。遷於賢聖。莫不咸聽。鼚乎鼓之。軒乎舞之。日月光華。弘於一人。於予論樂。配天之靈。精華已竭。褰裳去之。”卿雲燦爛如霞,瑞氣繚繞呈祥。日月光華照耀,輝煌而又輝煌。上天至明至尊,燦爛遍布星辰。日月光華照耀,嘉祥降於聖人。日月依序交替,星辰循軌運行。四季變化有常,萬民恭敬誠信。鼓樂鏗鏘和諧,祝禱上蒼神靈。帝位禪於賢聖,普天莫不歡欣。鼓聲鼚鼚動聽,舞姿翩翩輕盈。精力才華已竭,便當撩衣退隱……
堯天舜日,是國泰民安的代名詞,是太平盛世的禮讚語。沒有堯天,何來舜日?而沒有舜日,或許華光的堯天早已消逝在茫茫的黑暗中。如果說帝堯是我們的始祖,那麼,舜用他的行為完善和豐滿了始祖的形象;舜更是繼往開來的人文始祖!舜,曾是民,曾是臣,更是帝。“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常教化天下,躬身為范,為民,他是眾人稱道的智者;為臣,他是百姓擁戴的賢臣;為帝,他又是萬代稱頌的帝王。仁愛之道像他的足跡一樣,深深嵌進了他的每一個去處。他仁愛耕牛,堯訪賢時見他不忍心打牛,而是敲打犁耙上掛的簸箕;他仁愛鄉鄰,見他們為田土爭鬥,就發明了田壠,排除了糾紛;他仁愛大臣,讓老臣在上庠養老;他仁愛子民,讓平民在下庠養老;他仁爰廣眾,還在上庠辦國學,在下庠辦小學,教化萬民;他仁愛繼母,即便遭受繼母的屢次迫害,但仁懷不計,孝心不減。在傳統的《二十四孝》中,舜當之無愧是第一孝;在《百孝圖》里,舜又當之無愧是第一圖。
陵寢巍巍,佔據了虞舜後裔敬仰的最高峰;古柏森森,虯勁駐紮守護幾千歲。無語黃土裹聖骨,斑駁青磚寄哀思。慢步履,悄無聲。長長的神道上,一排排仰視的目光;裊裊的香火里,一次次虔誠的祈禱。拜謁在舜帝陵,看着遠遠近近的前來祭奠的遊客,我彷彿被拽回到歷史中去。我相信這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文化的回歸、精神的回歸、道德的回歸,是對先祖的肯定、是對民族魂、對道德觀的弘揚。似乎隱隱約約聽到了昔日的馬蹄聲疾,喑喑啞啞,匯成一種天籟之音,從夏、商、周而來,鼓號聲聲,旗幡飄動,帶着累累風塵,在這鳴條崗上響起;忽而又鈴鐺清脆,輕車慢騎,向唐宋而去,艷麗的朝暉,蒼涼的晚霞,讓前來膜拜的遊人,感受時空之真,領悟自然之美。鳴條崗是一爿精神沃土,是一塊思想聖地,更有一股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靈秀之氣,它們在天空之下大地之上,在歷史的源頭、在現代的驛站中傳遞,在我們的腦海之中,若隱若現。
這是源自生命本真的一份感動,一份站立在山巔之上的承諾,一份仁愛天下的聖境。在歲月的行旅之上,不管你學富五車,還是布衣桑農,只要心地純凈,只要胸存善念,只要在物慾面前行當所行,止當應該所止。只要悲憫天下,愛着蒼穹下的生靈。只要笑為春花,淚為落葉。只要難眠時思戀這故園,夢中親吻着這熱土。只要孤獨寂寞時還有心思去聽小河流水,去看那白雲幻形。哪怕只有片刻,哪怕只是偶爾。那一聲扣爾心弦的呼喚,那一聲久違了的顫音餘韻,就足以讓那雙依然清澈幽深的眸子為之一亮,然後就是那晶瑩的淚珠滾滾而下……
讀你的傳說,往事越千年。向南,一直向南,刀兵洌洌,大氅飛揚。承堯天、開舜日,揮師中原,巡狩八荒。離北國,入南疆,安邦治國,闢土拓疆……如同落日隱入草叢,時光將背影融入大山,把江山社稷裝上馬車出發,妃子望眼欲穿秋水,用心和淚與長路揮別,萬里河山,愛情絕唱,翠竹斑斑湘妃淚,萬點千滴不了情。
“四海之內,咸戴帝君之功。”我們一直親近的故事——中華民族的厚德載物,那些勤勞與智慧的標本,我們在草根里瞭望,包涵一個民族的智慧與韌性,那些質樸與奉獻,犧牲與傳奇,我該怎樣地匍匐在一段茹毛飲血的歷史上,來細數自強與進取的強心劑?
“百孝之首,道德之祖,文明之元。”
鳴條崗,一座道德隆起的人文坐標!
舜帝陵,一部弦歌不輟的中華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