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傷感散文 > 那一抹憂傷源自何處

那一抹憂傷源自何處

手機:M版  分類:傷感散文  編輯:得得9

  自打學習識字組詞時,老師就一直教我們去讀一些精粹文章,到最後學着去品味。其實,我一直不明白的是,讀者和作者真的能通過文章就心有靈犀?這大致是有些誇張。

  古往今來,太多的文人騷客,茶餘飯後,吟詩作賦,人生起落,悲歡離合,於他們而言,有時就是執筆一抹,有時甚至因自嘲,反倒落了個“悲情大家”,頗有一代大師之風起雲湧,真是讓人哭笑不得。我們往遠了講,最初人類改變茹毛飲血的猿人生活,是因為人們有了智慧,有了製作勞動工具的能力,可以小範圍的去改造一些客觀因素,因而,人類慢慢壯大。也就是說,從一開始,我們也和動物一樣,只考慮填飽肚子,那時候,不知道有沒有這麼多的憤世嫉俗和多愁善感?

  我個人不會也不善於去用一些華麗的詞藻,因為,在當下這種金錢和權利充斥的時代,任何可以產生共鳴和被大眾接受和喜歡的東西,終將被商業化。所以,而今的一抹憂傷‘幾番生離死別確實是多少都有些加工。本來,我們都喜歡樸實,現在,我們卻沾染了虛榮,在奢華的外表,也不能改變它本身內在的價值,所以,何必那麼麻煩。讀者一直沒有挑剔過,是我們一直要做到所謂的“專業”,這樣,豈不顯得有些本末倒置了?

  但凡看過四大名著的都知道,它們僅僅是在述說,述說一個可能是老一輩傳下來的飯後閑話,有心人把它們完整的在紙上呈現了出來,所以,他們值得敬仰的是,把這個坊間流傳不止的東西很好的保存了下來,這是難能可貴的。

  有的人可能會覺着這麼說會有以點概面的嫌疑,我承認,可是,畢竟時間的長河在流經歷史的途中總會遺失掉一些不顯得那麼矚目的東西或是文化,三人成虎,這道不盡的款款憂傷早已讓我們不那麼衷情朱自清先生的《父親》了,又有幾人還能秉承着傳統到迂腐的準則去做事,恐已無幾人了,呵呵。你好就是你好,為何要把它改到面目全非,既然都想做大師,為何不去尊重歷史,既然只為抒情,為何要改了又改,你抒的是你的情,不是讀者的情,如果只是這樣,複製和摘錄完全可以成就一些精粹,請收收咱們那富裕的感情元素,短短一句話能說明白的,就不要非說到多少篇幅才滿意,作文會有話題,也有字數限制,乃至文體,然而,生活就是生活,所謂創作的源泉來自生活,可我看到的都是偶像劇……

您正在瀏覽: 那一抹憂傷源自何處
網友評論
那一抹憂傷源自何處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