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賞月
手機:M版 分類:抒情散文 編輯:得得9
童心賞月
文/觀鵝會意
中秋之月復年年,長大成人後感覺失去了對月亮的神秘感,總是難以忘懷童年時對月亮的崇拜。
晉北人把中秋節稱作為八月十五,在六十年代初農村還在吃大鍋飯,八月十五臨近的時候,大隊領導會在高音喇叭上發號施令,“社員們注意了,後晌收工后,到大隊倉庫打糧去,每口人三斤麥子半斤油。”這樣在八月十五前,各家各戶就可以做月餅了。條件好的家庭去大隊支起的加工攤去做,光景過的緊巴巴的家庭,就在自己家的火蓋上烤沒稜角的土月餅,反正不論月餅做的好賴,八月十五這一天月餅是不能缺少的。
從懂事起就聽過大人講嫦娥奔月的民間故事,過年買年畫只有買上嫦娥奔月的年畫,全家人才不會有不同意見,因為人們把月亮和嫦娥奔月看作是一種美好的願望。八月十五前一天,大隊還有一個“大動作”,就是要殺一頭年老有病的大牲口,這樣各家各戶都能分到一些肉,生產隊還會給每戶分幾個西瓜,這樣在八月十五的晚上,就可以吃到一頓包餃子,一個農民當時能一頓吃100多個餃子不為稀罕。
八月十五這一天,小夥伴們一整天談論的最多的還是月亮,會因為月亮上有沒有嫦娥爭論的面紅耳赤。因為晚上要看月亮,所以小夥伴們早早就結束了玩耍,各自就像快樂的小鳥興奮地奔回家。
夜幕很快就降臨了,星星咋着眼睛早早出來了,我站在院子里焦急地望着月亮升起的方向,不時會回屋問媽媽:“星星早出來了,月亮怎麼還不出來。”媽媽會逗我說:“嫦娥可能是還沒有打扮好呢?你再去等等。”終於看到天邊出現了白道兒,月亮探出了頭頂,我急忙跑回家告訴大家月亮出來了,他們不出來我也會拉出來的。
月亮款款地升起來了,悄格沒聲地越爬越高,我屏氣靜靜地望着它,生怕它受了驚嚇會藏回去。“撈餃子啦——”,還是吃餃子重要,聽到媽媽的吆喝聲急忙又跑回了家。哥說他能吃50個餃子,姐說她能吃30個餃子,他們問我能吃幾個餃子?我說我能吃吃飽個餃子,全家人都被我的回答逗的哄堂大笑。
餃子西瓜吃的個肚兒圓,打着飽嗝才想起來看月亮的事情來。這個時候月亮已經像一個大銅盤掛在半空了,清清晰晰地可以看到上面有一條長長的陰影,我說月亮上有宮殿和嫦娥仙女,姐姐、哥哥說上面沒有,爭論到眼皮子開始打架時,爭論也就結束了。
成家立業養兒育女后,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生活好了,飯量反而小了,現在再給孩子們講那個時代普通人一頓飯吃100多個餃子,他們是絕對不會相信的。每年中秋節夜晚來臨之前,愛人就分配我打扮西瓜,我每年都能在西瓜上翻着花樣兒,有四季富雨造型,嫦娥奔月造型,大花籃造型等,女兒還取此材寫了一篇《我的巧手爸爸》的作文。在月亮升起前,在院子里擺上炕桌,炕桌上放一個大磁盤,磁盤裡放好各種水果,有西瓜、香瓜、哈密瓜、蘋果、梨、大紅棗、小紅果、月餅、餃子和碗筷,還要在炕桌上點燃紅蠟燭,然後就是等待月亮露出了笑臉,燃放禮花鞭炮。
多少年過去了,對月亮的虔誠並沒有減,我感悟,不論童年還是成人,只要對生活充滿信心的人,他的願望會在中秋之月的“庇護”下不斷地去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