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抒情散文 > 過潔世同嫌

過潔世同嫌

手機:M版  分類:抒情散文  編輯:pp958

  “世氣質美如蘭,才華馥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視綺羅俗艷;卻不知太高人越妒,過潔世同嫌。可嘆這,青燈古殿人將老;辜負了,紅粉朱樓春色闌。到頭來,依舊是風塵骯髒違心愿。好一似,無暇白玉遭泥陷;又何須,王孫公子嘆無緣。”

  這是《紅樓夢》中十二金釵中描寫妙玉的一首判詞。主要是說妙玉的清高。她的這種清高是骨子中帶有的,一個宦家小姐出身的出家人,在看破紅塵后,會有清高的表現,這是正常的,我想作者讓這個女性有着一種清高的性情,恰恰是為了表現出這個女子的又一高尚,但是不免有一種矯情的味道,連黛玉也被她稱為“大俗人”,是否自我標榜?

  人,即使真的“氣質美如蘭,才華馥比仙”,也沒有必要“孤僻人皆罕”。那樣只能是將自己孤立起來。你可以是清高的,但卻不能因此把別人視為濁物,否則,還是缺乏良好修養的一種表現。有一些彷彿清高的人,是因為從來不缺乏牛奶和麵包。一旦發生生存危機,他便會斯文掃地,搶得比誰都瘋狂。中國歷代文人都不缺乏清高超拔之士,所缺的是清醒冷靜之人,狂熱時候的清醒和挫折時候的清醒。

  《紅樓夢》中的妙玉即是如此,她“為人孤高,不合時宜”,你想,她連黛玉都瞧不起,只是和寶玉一人往來,還有親情、友情嗎?實際,如果說寶玉對黛玉還有一種俗情的話,那麼他對妙玉有都不敢有這種感情,此情即使偶一閃念,他也會視為罪過,他對妙玉有的只是一種敬重之情。這樣看來,寶玉對妙玉的疏遠,也是情理之中的了。正值青春芳齡的妙玉,在需要朋友的年齡周圍卻沒有一個朋友,她獨守靜庵,心中孤苦可知。其結果也是可悲的。第一一二回“妙尼遭劫”,道出,賈府被盜,眾賊將妙玉劫持而去。豈不是悲哉!

  妙玉的悲哀和悲劇,就是因為自認為是畸零之人,這意味着她對政治,對權力,沒有興趣;對社會,對俗世,對名利,也都看破;她不合群,自願在邊緣生存,享受孤獨。但因為她能與天、與宇宙、與自然達到和諧,她又覺得自己很有尊嚴,很有價值,不可輕褻,凜然莫犯。所以“好一似,無暇白玉遭泥陷;又何須,王孫公子嘆無緣。”

  《紅樓夢》是百科全書,給人以無限的啟迪。通過對妙玉的描寫,我們會從中得出什麼呢?

  愚意以為:“太高人越妒,過潔世同嫌。”

  筆者不敢妄自尊大和《紅樓》的人物比較,但是反省起來也是教訓有加。

  三十多歲以前自持有一定的文筆、出身於地市級幹部家庭,加之“文革”中倍受苦難,性格過剛、較真倔強、年輕氣盛,遂有清高和雄心勃勃的抱負,不願與同齡人一起吃喝玩樂打發時光、懶得與人閑聊交往、也煙酒不動,幾乎整天埋頭工作、讀書、寫作,不諳官場人情,結果朋友不多、吃虧不少,“驕傲”的帽子戴了十多年,到頭來一事無成、空空如也。好在“迷途知返”,稜角磨圓了許多。但是熟悉我的朋友還是說,“你骨子裡傲氣的東西還有”。無奈!江山易改,秉性難移。因此讀《紅樓》關於描寫妙玉的判詞有“太高人越妒,過潔世同嫌。”的感想。

  人不可以俗不可耐,但也不要以清高自傲,“各色”,不和群。你再有本事、有能力、有志向;出身再高貴、門第再顯赫,也不能不食人間煙火、超塵拔俗啊。屈子屈原怎麼樣?老人家憂國憂民,一隱士曾規勸他:何必眾人皆醉你獨醒呢?結果獨木難擎天,含恨汨羅江。自古清高之士遭白眼者居多,因為他們不善於團結大多數人,將自己孤立起來、封閉起來。這現實就是這樣,你不隨遇而安、不與時俱進,就會成為孤家寡人、頭撞南牆。

  人有一點清高是無可非議的,可以獲得人的好感;太過於清高,卻易招致人的反感。這是生活中,我們不能不注意的。過於清高容易使他人與“驕傲”、不好接觸聯繫在一起。這個界限也確實不好掌握。大凡清高之人都是有一定的“資本”和歷史、政治、文化的背景,同時也有一些特性,諸如不善於與人交往、溝通;過於憨直和實誠;甚至有時不近人情等,如妙玉,她本是蘇州人氏,出身讀書仕宦之家,這使她秉承了一種雅潔之氣,因從小多病,不得已皈依佛門,帶髮修行,所以她清高,與眾不同。你說這是一種美德還是缺點?這是一種境界還是毛病?但不管怎麼說,總是有些與多數人格格不入,使人敬而遠之,甚至遭人嫌惡。在這種人際關係中如何生存?越是清高就越孤立,所以,還是放下架子、低調的、夾緊尾巴做人的好。

  其實,人無完人。所謂與眾不同的清高也是相對的。大千世界、芸芸眾生,按佛教的說法,人人都皆可成佛,因此沒有高低之分、清濁之別,只是在於悟性和修養。而能夠與“凡夫俗子”打交道、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恰好是悟性和修養的一種表現。正如孔子云:“三人行,必有吾師”。如果一個人太清高,就會造成“太高人越妒,過潔世同嫌。”的結局。說穿了,我輩也是普普通通的人,因為你不是神仙皇帝、也不是不食人間煙火,有一點本事那是自己努力和生存的必須,沒有必要去清高,好像自己就如何如何。看與誰比,一代偉人毛澤東還與群眾心連心,我們豈不是滄海一粟也不如?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的古訓不該忘記;為人做事不能過,過則生錯。《紅樓夢》是一面鏡子,妙玉是一個真實的寫照,我們還是面對現實、面對實際和周圍的人們、和世界融為一體吧。

  清高要有,這是氣節;但不可過,過則為驕傲。

  這是一個過來之人讀罷《紅樓夢》的一則感想。

您正在瀏覽: 過潔世同嫌
網友評論
過潔世同嫌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