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佛得法喜無以言說
手機:M版 分類:散文欣賞 編輯:小景
佛在《金剛經》中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實相是世界的真實,事物的本來面目。
那麼,怎樣才能見到實相那?唯有以般若(智慧)觀照實相,即對此假設的名相採取不住,不執,不取的求實態度,才能實見真相。
就像釋迦牟尼的色身有三十二種端莊的特徵,但是不能依據這三十二相來認識如來,因為三十二相只不過是外在的虛妄之相,如果執著於這三十二相就不能認識如來的真實面目(法身),因為真正的法身是無相的。
故經中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事實上,世人要做到面對大千世界的各種紛紜雜噪而不住,不執,不取,着實很難。《金剛經》中就以布施為例,討論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不住相”。
凡人與世上每布施一件事物,就會給自己記一注功德,以圖日後有所圖報,施的多啦就會算計積累了多少功德。但實際上,真正修行佛法之人要以“三輪體空”的精神去布施。
也就是要對能布施的我,受布施的人,和所布施的財物不產生任何的執著,這樣證得的才是,離相無住,性空無所得的道理。也就是在修行的實踐中於世界萬物都無念,無系的“無住”,就可以得到真正的解脫。
佛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其實菩薩不是不生心,只是不生妄心,而生清凈心;不生妄識,而生般若智。無所住,離一切相,才是清凈心,才有可能生般若智。
我們在修習佛法的過程中一旦覓得了隱秘其中的這些看是玄而不玄的真髓,外在的和內在的執著都會變得雲淡風輕了,這個時候的舟就已離岸不遠,那種無法言說的圓滿安樂,至純的法喜溢滿心間。因為筏就是佛給我們的一個方便法門。到了岸了,就可以捨棄那個筏了。
因此佛言:“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網友評論
悟佛得法喜無以言說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