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優秀散文 > 田野又是青紗帳

田野又是青紗帳

手機:M版  分類:優秀散文  編輯:得得9

  生活在鋼筋水泥的城市裡,沒有人不感覺到很壓抑很浮躁,沒有人不想給自己找一個理由去放鬆心情。於是,到了雙休日或長假日人們便挖空心思去鄉村一定要遠離喧囂,去尋找那“世外桃源”般的快樂,去感受那天蒼蒼野茫茫一望無際青紗帳的浪漫。

  在咱盤錦,進入中伏后仍然驕陽似火,除了悶熱便是陰雨。但是,那些田野里的莊稼似乎並不在意天氣的變化,它們快樂地成長快樂地奔跑默默地相互攀比着依戀着。它們要把握住這大好的時光,盡情綻放生命中一段又一段美麗的色彩,詮釋生命的真諦----你看,那生活在“棋盤”里的水稻已經返青挺起柔弱的身軀出水芙蓉般變得玉立亭亭,微風吹來稻浪起伏,宛如浩瀚的海;那些“高人一等”的高粱玉米們開始孕穗灌漿驕傲地揚起頭來如此豐滿嫵媚。難怪當年詩人郭小川會發出如此真誠的感嘆:“北方的青紗帳啊,你至今還這樣令人神往!”

  走進鬱鬱蔥蔥令人如痴如醉的青紗帳,盡情地享受那撲鼻沁肺的青秸桿的馨香。你絕對能夠想象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這裡不僅僅有“知了” 與蟈蟈的奏鳴曲,還有那些可愛的生靈們“拔節”時發出的清脆的“嘎嘎”聲響,你絕對能夠奇妙地感覺到宇宙萬物成長過程的壯美----那是一個又一個不甘示弱的生靈們發出的最為令人激動的集結號,更是一首又一首感天動地的生命之歌!

  我從小學三年開始便隨父母走“五七道路”在農村生活了整整三年,那是個被蘆葦盪、青紗帳、稻田環繞的美麗的小村,有着淳樸的民風民情。不過在那個流離失所前途迷茫的年代,彷彿一切的一切都要“運動”都要“革命”。我們學生自然也不甘落後,每天的任務就是寫大字報、開批判會、練集體舞,還要下生產隊勞動,至於學習基本無人問津。剛剛十二、三的年齡,根本不懂得什麼是政治,那大字報的內容五花八門,都是緊跟形勢的,老師讓我們怎麼寫我們就怎麼寫。大字報用鉛筆和鋼筆寫不了,只能用毛筆,我們根本沒有學過,所以寫出來都是扭扭歪歪的。寫完的大字報先是貼在自己班的四壁,後來貼不下了,就擴展到學校、生產隊的牆上。寫完貼完大字報還要開批判會,生產隊的批判會不讓小孩參加,就在班裡開。我的同桌家是小地主成分,據說他有一個父親、兩個母親,這下就大難臨頭了----班長經常在班裡組織召開批判會,每次都讓我的同桌站在座位上,供同學們發言批他。我是怎麼也不相信他會有問題的,因為我天天聞到他嘴裡喘出的大蔥味兒。我也去過他家玩兒,在他家吃過飯,全是鹹菜疙瘩大蔥蘸大醬,那玉米面大餅子干硬幹硬的粗得直刮嗓子。當班長讓我發言批他的時候,我說他的父母對我挺好的,他家吃的還不如我家的呢。這下子算捅了馬蜂窩,所有的矛頭都指向了我:“你們下放戶和地富反壞右是一家……”

  “田家少閑日,五月人倍忙”,春天在鳥兒們的歌唱中眨眼就過去了。夏天來了,陽光瘋長,這時候我們就要開始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了,要到農村廣闊的田地里體驗“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勞動樂趣。說是樂趣,其實也是一種迫害----作為乳毛未退還是兒童的小學生,從初夏到暮秋,要像父輩們一樣忙在田裡,那還是個學生嗎?

  對我們來講最累的活兒就是到水田插秧,要穿上沒過膝蓋的薄膠靴下到田裡,沿着放好的線一手托着秧苗一手插秧,像小雞叨食一樣重複着同一個動作後退前進,一天下來腰酸背痛真是累死個人呀。那時的口號是“大戰紅五月,不插六月秧”、“出大力,流大汗,早上三點半,晚上看不見,面朝黑土背朝天,月末拿下插秧關”……好不容易挺過來了,緊接着還要參加“連續作戰不鬆勁,二十天拿下撓秧關”大會戰……

  最幸運的是能夠分到旱田區幹活兒。那真是一種很愜意的勞作----春天播種、產地,仲夏時節,高粱玉米長到人的腰的時候,要為它們間苗,等到它們沒了人頭的時候,一片一片的綠色便遮住了你的眼睛,大家會趁大人們不在玩“藏貓貓”進進出出的心花怒放。當然,有時餓了還會偷偷折一些高粱桿當甜桿嚼,還會偷掰青玉米棒子燒着吃。但是,如果讓“看青”的民兵發現抓住了,是要受到嚴厲懲罰的,重了還要扣大人的工分。記得一次我和幾個同學看見一片瓜地緊挨着高粱地就動了偷瓜的念頭,我們首先鑽進高粱地里,學着電影里偵查兵的動作匍匐前進到兩地邊緣,抬起頭來小心翼翼地探望着,直到覺得萬無一失時,照着瞄準的香瓜下了狠手,大家決定每人最少要搞到三個以上,不然對不起這千載難逢的機會。誰知最先摘完的哥們開了個玩笑,小聲地喊了一聲“來人了!”,嚇得我們撒腿瘋跑屁滾尿流地鑽進高粱地。跑着跑着,就聽一哥們“撲騰”一響,我回頭一看,他人已被高粱杆子拌倒,隨即聽到他哼哼呀呀的叫聲,只見他用手托着下巴滿嘴的血,問他怎麼了,他說磕掉了兩顆門牙。我知道闖禍了,其他人都躲得無影無蹤,只好陪着那哥們往回走,一路上千叮嚀萬囑咐讓他死咬住掉牙是鬧玩兒碰的,並嚇唬他如果暴露真情非得被打死不得。自那以後,我們再也不敢偷瓜了,即使聞着瓜香饞得直流口水。這樣的日子轉眼就過去了,到高粱紅了玉米棒子黃了的時候,我們的好日子就到了……

  時光荏苒,年華老去。永遠不老的是心中那片神奇的土地,雨打過,風吹過,嚴寒侵襲過,野火燃燒過----雨打風吹過後更加鬱鬱蔥蔥,野火燃燒春風吹又生機勃勃。

  咱們人類自起源之始就從沒有離開過土地,一切發展都建立在土地的基礎上。春秋時期晉國的公子重耳,遭受迫害逃亡。途經衛國,向鄉下人討飯吃,鄉下人給了他們一土塊,表示自己一無所有,重耳大怒。他的隨行勸他說:“這是上天賞賜的土地呀。20年後,您必將捲土重來。”重耳聽后馬上磕頭致謝。重耳面對農民手中的土塊叩拜,說明在他們心中,土地就是皇權的象徵,是至高無上的。隨着人類社會的進步,開始有了社會分工,從而產生了農民、工人等不同謀生手段的職業。而農民就是完全依賴於土地這一最基本生產資料進行工作,土地成了他們的生存之根。但由於貧富分化、階級產生和不斷的戰爭掠奪,使很多農民失去了土地,成為奴隸。自此,農民圍繞土地展開了幾千年生生不息的鬥爭。新中國成立后,國家把土地重新還給了農民,為了防止再次發生兩極分化,又逐漸進行了一系列改革。雖然在文革時期這一改革曾一度中斷,改革開放以後,土地在農民手中再次體現了它強大的生命力。

  田野又是青紗帳,這裡有多少甜蜜的生活,這裡有多少美麗的夢想,這裡有多少幸福的希望。紅的是高梁,黃的是玉米,綠的是谷穗,農民朋友用妙手繪製丹青,用巧手編織綵綢。我很欣賞一位作家這樣深情地寫道:讓我們捧起一把泥土來仔細端詳吧!這是我們的土地呵!

  2013年8月5日

您正在瀏覽: 田野又是青紗帳
網友評論
田野又是青紗帳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