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讀《她們知道我來過》有感

讀《她們知道我來過》有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得得9

讀《她們知道我來過》有感 標籤:你不知道將來有多好

  站在生命的末尾

  ——讀《她們知道我來過》有感

  教學部/宋瑩瑩

  這本書拿到手之後很久,我都不敢去翻動它。灰色封面上那排"中國首部高危老人深度關懷筆記"的字樣,總似乎在提醒着我它可能帶來的沉重感。畢竟,生命的終結是很令人哀嘆的,而自己好像還沒做好心理準備去迎接這些哀嘆。不想,後來卻是母親先於我翻開它,並每日一讀、很快便看完了整本書。在向母親確定了書籍內容沒有設想中那麼讓人難過之後,我終於有了打開它的勇氣。

  其實當初之所以選擇這本書去閱讀,是有一些原因的:一是自己曾經了解過發達國家的養老情況,想做個比較;二是因為各種機緣巧合,曾經近距離接觸過一位快滿百歲的科學家,他的生活狀態引發了我很多思考;三是在自己年少不知愁滋味的時候,故作姿態、自以為深刻地思索過"生與死"的問題,並得出結論認為"如果死亡是瞬間發生的,那就沒什麼好可怕的"(對比現在連看本相關的書都要做心理建設,可見這結論多麼幼稚)。這諸多種種的疑惑,我都期待着從書中得到解答。

  一、關於即將到來的逝去

  書中的那位"歡樂奶奶"尤其令我敬佩。她已經九十幾歲高齡,癌症術後來到醫院,被醫生告知今後只能躺在床上。但奶奶卻沒放棄,通過自身努力從卧床不起到慢慢站立、再到能試着挪動腳步,最後竟然成功的走出了房門!要知道這一系列的動作如果交給一個健康成年人去完成,大概也不超過一分鐘。然而在"歡樂奶奶"這裡,是好幾個月的反覆練習、忍受疼痛、堅持不懈的結果。

  "躺在床上和走出房門有那麼大區別嗎?反正過不了多久一樣會離開這個世界,做這些事情、忍受那些疼痛有什麼意義?"或許有些人會這麼想。對此,"歡樂奶奶"早就準備好了答案:"我希望自己早點去世,活得可以了,夠長了。但我不會悲觀,我會活一天就高興一天。"

  多麼平靜的心態!多麼令人敬佩的觀點!

  在該書作者接觸到的人里,如談起死亡,有人是恐懼、有人是麻木、還有人是哭泣,唯獨"歡樂奶奶"是平靜地等待。這甚至讓我想起羅琳筆下的那則死亡聖器的故事——三兄弟和死神會面了,死神願意滿足他們每人一個要求。老大和老二都做出了挑戰死神權威的選擇,他們妄圖藉此羞辱死神、跨越生死,最終只得到惴惴不安的生活。唯有老三選擇在年老時像迎接自己的朋友一般,迎接死神,因而獲得了平靜、安詳的晚年。在面臨即將到來的逝去時,能夠平靜對待生命終結,毫無疑問是智慧、勇敢的!

  二、關於最後擁有的東西

  年輕的容貌、矯健的身姿、漂亮的衣服、寬敞的住宅、豪華的汽車,還有世俗看重的錢、權、利。這些我們曾經擁有過的,或者正拚命追逐的事物在一個高危老人面前,已經顯得那樣微不足道、一文不值。到底在生命面前,什麼才是最有價值的?什麼才是當我們站在自己生命的末尾,仍舊珍惜的?答案是:記憶和情感。

  由於疾病或者年齡太大出現的記憶力衰退,許多老人在自己生命的最後能記住或者能交流的東西,已經很少了。他們的人生彷彿已經濃縮成現在還能記得、表現的一兩點。例如,"電視奶奶"就能用五分鐘講完自己的一生,"警惕奶奶"只有文革時期的記憶,這讓她誤以為現在還是文革時代因而處處保持着警惕。或許有人認為這挺悲哀的,過往的許多精彩被淡忘了。但我卻覺得它是記憶刻畫的痕迹,無論悲喜自有其美麗之處。書中老人各自的身體狀況不同,記憶力的好壞也不一,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進入了一個非常純粹情感階段。書中提到"他們會有更為本能的情感,喜歡你就是喜歡你,討厭你就是討厭你,這種情感已經不再允許理性的介入,是情感的‘純粹表現’".這是不是很像幼兒時期的選擇?沒有那麼多借口和條件,一切都只是因為出自於內心。再簡單不過,但卻十分珍貴的情感。

  三、關於我們能夠做些什麼

  這本書看到後來,我越發覺得故事中那些永遠無法結識的老人可親可愛,"這些高齡的老人,是世上的寶貝。因為他們就是我們的未來。"讓他們在人生中的最後一站過得安好,就是我們在為自己的將來負責。本書的作者總結了許多臨終關懷的注意要點,解釋了老人的身體狀況和精神需求。我想這值得我們再次審視自己對待生命的態度。而身為一個保險人,如何做好養老工作,讓更多的老人站在生命的末尾,能得到更好的照料,平和地走完最後的旅程。我們相信,我們能做的一定是"沒有止境,永無止境".

您正在瀏覽: 讀《她們知道我來過》有感
網友評論
讀《她們知道我來過》有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