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百合班的故事讀後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pp958
中國百合班的故事讀後感(一)
胡惠琴
讀了俞玉萍老師寫的《完美教室——中國百合班的故事》,只有2個字:震撼。震撼之餘是感動。感謝學校為我們班主任提供了這麼好的書,讓我們班主任在休息之餘能夠讀到這麼好的書,洗滌自己的心靈,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夠用深邃的思想思考自己所從事的教師這一職業。從教17年,當班主任已經整整16年,在教師這一工作崗位上,沒有閃亮的軌跡,沒有豐功偉績,一直默默無聞,辛勤耕耘,因為我愛我平凡而神聖的職業。雨果曾說過:"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我願做紅燭,我甘為人梯,我慶幸命運賜給了我這個職業,塑造靈魂這一神聖的使命是金錢所無法衡量的。
讀完這本書,我深深的感到當一名優秀的班主任不容易,不僅要有優美流暢的語言、淵博的知識、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顆愛心,一顆疼愛別人孩子的心。這種愛是不求回報的、無私的愛、是聖潔純真的愛。學生一旦體會到教師這種發自內心的愛,就會"親其師、敬其師",從而"信其道",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教書育人就實現了其根本功能。
教育需要愛,更需要智慧,需要一個智慧型的班主任。而俞玉萍老師正是這樣的班主任。每個孩子都是一本書,需要我們頁頁翻、行行看;每一個孩子又都是一朵美麗的小花,俞玉萍老師正是用智慧發現並培育每一朵小花的美麗。智慧的老師其實就是善於思考的老師,在平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在積累經驗的過程中,一定要及時總結反思,隨時記錄學生點滴成長的過程。當我們面對犯錯的學生時,靠的不再是嚴厲的面容,犀利的言語,而是心平氣和,選准教育的契機,讓學生在和風細雨中明辨是非,從而實現教育的根本目的。
教書育人是艱辛而恆久的事業,只有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和汗水,才能懂得教育的美麗和意義。我正在這條路上艱辛地前行。
中國百合班的故事讀後感(二)
花兒有開就有落,葉子有青翠就有枯黃。人,有生,就有死。死,無法迴避,那我們就要有勇氣去面對。
百合班的俞老師,就帶着孩子們與"死亡"面對面,這一行為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老師學習。
1.面對死亡,自己要先有直面的勇氣。面對着像戰友、像母親般親密的楊老師,突然離世。俞老師先是痛苦、接着麻痹自己,最後,循着自己的內心,看了叔本華、尼採的書,對死亡釋然了。這種從書中找智慧、找方法的做法,也很值得我們學習。此後,她能幸福地上課,幸福地和孩子遊戲,幸福地吃飯……且更幸福了。老實說,我沒想到自己的死亡問題,也無法面對至親的人離世,就像童話里的故事一樣,希望能和家人幸福地生活一輩子。對我,死亡的教育是缺失的。
2.讓學生懂得,還能悲傷就是幸福。我們習慣了誇學生,也習慣聽別人的誇獎,哪怕是違心的也違背自己實情的話。我們習慣了他人的笑臉,不願意看別人的憂傷、痛苦。對自己也是,要是悲傷,就立馬逃避或醫學專用自己。正如月有陰晴圓缺,那麼人的喜怒哀樂,也很正常,沒有什麼好壞之分,該高興是開懷,該發怒時衝冠,該傷心時流淚……那麼我們就是一個真性情的我,我們就會懂得,活着就是一種幸福,那麼坦誠地活着更是幸福。
3.讓學生懂得,要做到美麗幸福每一天。我們人,從生,到死,關鍵的是怎樣走過這一段路程。正如,葉,感受過陽光的溫暖、風的和煦,也抗擊過雨的肆虐、雷的轟鳴……不管開心與痛苦,無論順境與逆境,都坦然面對。那就真正做好自己了,心安,一切都好。活好這每一天,就串成了美麗的一生,不悔的一生,那麼,死,也就沒有遺憾,也就能坦然面對了。
4.讓學生懂得,肉體可以死亡但精神長存。"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那麼,學生就會懂得追求自己的精神長進,不再是膚淺的表面的物質追求了。這樣的生命就是高貴的,學生也就有了直面死亡的勇氣。
還有很多的話想說,千言萬語都化作一句:直面死亡,是我們每個人該有的態度。
中國百合班的故事讀後感(三)
最近讀了俞玉萍老師的《完美教室》感受頗深。像俞老師這樣的好老師讓學生一生受益,家長一生感激。這樣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才是先輩們創辦教育的初衷。俞老師,她用全部的愛心、耐心和責任心,詮釋了一個老師的光輝形象和崇高魅力。
曾記得,俞老師剛接初一班時,班中的孩子也是兩級分化,良莠不齊。但三年的共同學習生活,俞老師用她全部的教育智慧改變了一切——從她的班中走出的孩子個個活潑開朗,積極上進,心地善良。這巨大的改變是俞老師用心血和汗水澆灌而成的,她帶給我的感動是深刻的。
俞老師發現孩子們對學習沒有興趣,只是一種機械記憶、機械學習。於是,課堂小動作、作業不能按時交、老師屢次點名不聽講……這些普遍的小問題在教學中暴露無遺。如何改變這樣的現狀,俞老師給出分析問題的答案是因為孩子們不專註於事情本身所致。找到了問題所在,俞老師便通過各種方式引導他們觀念的改變,從細節抓起,堅持為養成習慣而努力。俞老師讓孩子們到草地拔草是為了使他們懂得"在任何情況之下,人都不能敷衍自己的任務,即使有一萬條理由。在任何時間與空間下,人能做好的其實只是手邊的那件事。做着這個,想着那個,一事無成。"讓孩子從早鍛煉的跑步中體會專註於跑步這件事情對身體的重要性,讓孩子們寫作業時,上交橡皮、修正帶、修正液,以破釜沉舟的心態對待每一次作業,培養他們專註作業的心態,讓孩子們課堂上摒棄雜念,積極舉手發言這些同樣為了專註每一件"當下"之事。活在當下,把握當下,孩子們在俞老師的幫助下理解了其重要性。
俞老師的"大語文"觀,同樣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當俞老師發現孩子們在花壇邊晨讀的時候,他們有的三三兩兩地交頭接耳,有的對着來往的行人指指點點,有的專註地在地上看螞蟻打架。俞老師沒有說他們,只是把各樣的姿態拍進了相機。然後,放給他們看,請他們評選出最美的姿勢。自然,那些讀書專註的孩子成了最美的孩子。看似不經意的評選給孩子留下了深刻印象,孩子們自己教育了自己。從此,花壇邊晨讀的孩子成了東洲最美的風景。在排隊打飯的餐廳里,俞老師讓孩子們做了一回觀察員,觀察排隊同學的表現揣摩他們的心理。他們交流說:有的孩子踮起腳尖一遍遍地數着前面的個數,恨不得把自己的腦袋塞進窗框里,心裡一定是火燒火燎的;有的邊和周圍的同學有一搭沒一搭地說著話,一邊瞄着窗口,很無聊的樣子;有的不說話,安靜地挪動着,但眼神很空洞,茫茫然的樣子。他們總結:等飯吃的樣子不好看不說,心理還備受欲吃飯而不得的煎熬。於是,他們提出:帶着書去看,樣子好看不說,還能讓自己的心靈平靜下來。俞老師提倡讀書,讀書長的是精、氣、神,因此,她減掉了語文中的習題,把時間節省了讓孩子讀書。
專註手頭的事,做個愛讀書的孩子。俞老師的"完美教室"給了我很多的啟示。我希望自己也是這樣一位踐行者,我相信只要行動,堅持下去,總會創造生命的奇迹!
中國百合班的故事讀後感(四)
《完美教室——中國百合班的故事》是新教育榜樣教師、海門市完美教室工作室領銜人俞玉萍老師的工作手記,這是一個曾經把班歌唱到中央電視台的班級,一個令無數家庭嚮往的班級。"我要開花,是因為我知道我自己有美麗的花。"百合班的孩子們渴望像百合一樣綻放生命的美麗。俞玉萍和她的孩子們締造着一間完美教室,一路享受着教育生活的美好與幸福。
從物理視角講,一所學校,是由一間間教室組成的。而從社會學角度看,每一間教室都是一所小學校,一個小社會。一所學校的品質,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一間間教室的品質決定的,新教育實驗的最終成就與品質,也取決於每一間教室里的故事與成就。然而,一間完美教室,既是傳統意義上教學場所的無限擴容,又是現實生活的適當微縮。這是一間可以無限長大的教室。締造完美教室,就是要讓教室里的每個孩子穿越課程與歲月,朝向有德性,有情感,有知識,有個性,能審美,在各方面訓練有素又和諧發展的生命,而一天天地豐盈着、成長着。
"孩子感受着我的愛,於是,眸子漸漸變得明亮;家長感受着我的愛,眸子里是滿滿的信賴。"這是出自《完美教室》 "愛的功課"一節的一句話,從讀到它的那一刻起,我的心就顫動了,因為它幸福的讓人陶醉。孩子明亮的眸子和家長滿滿的信賴正是我,作為一個人民教師想要追求的。我久久地品讀着這句讓我羨慕又嫉妒的話,一霎那,我猶如茅塞頓開,得到那個原本就在表面卻容易被人忽視的答案——源自"愛".締造一間完美教室,是要用我們為人師的愛心來做地基,用孩子們的愛心搭建的。
A同學在國慶放假前不小心摔了一跤,把胳膊摔骨折了。我聽聞,便和班裡的孩子說了這件事,並跟他們說可以去醫院看望他。沒想到,孩子們聽到這話,馬上一個個爭着要去看A同學,好多人都拿出他們的零花錢,說是要給他買水果。我看到這情景,心裡十分感動,開學沒多久,這些孩子們卻已有了深厚的感情,孩子們用最純真的心來對待家人,老師,甚至是陌生人,這份愛一定能讓他們以後的人生都籠罩着溫暖的陽光!我們班雖然成績不是最完美的,但是我們40位同學40顆心都是完美的,都是有愛的。在我的心裡,在我們所有同學的心裡,我們七(12)班就是一間獨一無二的完美教室!因為"完美"只是一種朝向,而"幸福"才是目的。
在教室里,信任兒童是教育幸福的種子;理解兒童是教育幸福的萌芽;閱讀經典是師生精神富有與精神成長的不竭源泉;創造美好的當下生活是師生幸福生活的奧秘;傳播幸福是教室價值的最高體現。教室與生命聯繫在一起,是為生命而存在。教室一頭挑着課程,一頭挑着生命。沒有生命綻放的教室,就不可能是完美教室。生命,是新教育最重要的一個詞彙。
締造完美教室,就是要求我們下最平凡的苦功夫,做最不平凡的大事情。一間小小的教室,一個大大的夢想。居里夫人說:"我們要把人生變成一個金色的夢,然後再把這個夢變成現實。" 締造完美教室,讓莘莘學子的未來更精彩,;締造完美教室,享受教育生活!
中國百合班的故事讀後感(五)
這學期,學校推薦給我門班主任一本書——《完美教室——中國百合班的故事》。初拿到書,以為是關於教學案例或教學設計方面的書。讀後才知,俞玉萍老師著的《完美教室》為了孩子、老師、家長,為了每一個開花的生命,記錄了她在百合班與孩子成長經歷,為大家留下了美好的瞬間。而我感觸最大的莫過於以下三方面:
相信是最好的開始
和孩子們一起,喚醒、激勵、鼓舞,是最大的幸福。相信是最好的開始,從相信出發,你就能讓孩子逐漸享受關愛,享受"當下",享受生命,享受成長,享受學習,你就能享受孩子們人性的豐盈與完美,你就能和孩子們一起享受完整幸福的教育育生活。"這是俞玉萍在她的新著《完美教室》自序中的一段話。
喜歡俞玉萍的《完美教室》,沒有炫耀的字眼,沒有華麗的詞藻,更沒有高深難懂的理論與說理,一個個教育故事娓娓道來,像一條條小溪慢慢流入心田,發人深思、令人警醒。
在清風中讀書
在許多精彩片段中,給我影響最大與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如何學會讀書".清風中的早讀,每天的晨讀幾乎成為學生的早晨必做的事情。學生每天早早來到教室,交作業,搞衛生,吃早飯,呆坐在,閑聊着等等,早讀成為這些事情過後被老師逼迫而不得不做的事情。我們老師常常為了防止這類事情的惡性發展採取來的比學生早,喊得比學生響,催得比鈴聲急。老師們喊累了,學生們聽煩了。結果還是那樣,甚至更糟糕。《完美教室》里沒有批評,沒有呵斥,當一個個不同的讀書鏡頭在教室的屏幕上穿越時空回放在每個同學的眼前時,同學們明白了"專註產生美"的真諦。眼神的特寫出現了睿智、懵懂、獃滯等不同類型分類。一個無聲的教育竟然就這樣深入到每個學生的內心深處,他們羨慕地看着睿智的同伴,默默設定着接下來早讀的目標與任務。
讀書的空間不需要找,我們很多時候都因為課緊、事多等苦惱着找不到讀書的時間空間。《完美教室》通過哈佛另類圖書館的故事告訴同學們怎樣讀書。哈佛是最高智慧的象徵,人得意志,理想為什麼能在哈佛兌現。哈佛的餐廳很難聽到說話的聲音,沒見過哪個學生光吃不讀的。一個個具有喚起人們內心靈魂的生活實例,一封封來自已經走向成功者的真誠告誡信件,都在告訴我們應該怎樣讀書,如何學會讀書。
愛的功課
愛的功課部分有這樣一個故事:老師端湯。俞玉萍在每天餐前15分鐘來回20次給學生端40碗湯,30天不間斷,並由此引發問題:"當有人向你請教學習上的問題時,你是幫助他解決了問題快樂呢,還是無能為力快樂呢?"
俞玉萍用自己無聲的行動告訴學生:"幫助別人是快樂之本!"學生也因此想到:"我們先打飯的人幫同桌把湯端好,這樣后打飯的要囑飯時會感到溫暖,而端湯的同學也會很自豪。"一個題為:"給他人一份溫暖,留自己一份幸福"的主題活動由此拉開。
我相信,俞玉萍的目標不會僅僅是想開展一次主題活動,更不會只是每天幫學省下幾分鐘的學習時間,也不會僅僅是關愛、呵護學生這麼簡單。
雛鷹要練就搏擊風雨的本領,就要先把自己稚嫩的翅膀練硬。我們給予學生的不應該僅僅是關愛與呵護,而應該教給他們生活的習慣與生存的本領。俞玉萍用行動教會了學生尊重別人、享受人生,我相信,這樣的教育會影響學生的一生。
春雨潤物細無聲,從身邊的最小事入手,化教育於無聲,讓學生沐浴在愛的海洋中,感受教育的熏陶,讓生命之花盡情綻放。
相關範文
- ·中國百合班的故事讀後感
- ·鹿和狼的故事讀後感
- ·列那狐的故事讀後感500字
- ·維也納森林的故事讀後感500字
- ·列那狐的故事讀後感300字
- ·女兒的故事讀後感500字
-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800字
- ·家長笨狼的故事讀後感
- ·維也納森林的故事讀後感
- ·列那狐的故事讀後感400字
- ·除夕的故事讀後感
- ·永遠講不完的故事讀後感300字
- ·列那狐的故事讀後感
- ·聽潮的故事讀後感600字
- ·笨狼的故事讀後感400字
- ·科學家的故事讀後感
- ·聖經的故事讀後感
- ·雷鋒的故事讀後感兩篇
- ·女兒的故事讀後感
- ·十三歲的故事讀後感
- ·永遠講不完的故事讀後感
- ·諾貝爾的故事讀後感
- ·書的故事讀後感
- ·漁夫和魔鬼的故事讀後感
-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600字
- ·啞天鵝的故事讀後感
- ·雷鋒的故事讀後感
- ·聽潮的故事讀後感
- ·數學家的故事讀後感
- ·鑿壁偷光的故事讀後感
- ·邱少雲的故事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