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讀者讀後感

讀者讀後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小景

讀者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篇一:讀者讀後感

  暑假裡,我看了一本書——《讀者》,裡面的故事很精彩,其中有一篇讓我至今難忘。

  故事大概是,在美國加州的一個大草原上,生活着兩種不同的動物,一種是溫順的長頸鹿,另一種是兇猛的美洲豹。長頸鹿天生就是教育家,它教它的孩子任何生存技巧,而美洲豹卻不怎麼管剛出生的小豹,甚至丟棄它們。就算有別的動物吃小豹,母豹有時也不會管,小豹只能靠自己。可是,長頸鹿用千百次的告誡換來的僅僅只是基本生存,而美洲豹因為擁有痛苦的經驗,成為了強者之中的強者。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要想成為強者,就必須經過一番磨難。像音樂家貝多芬,他的一生就像是為了演繹生命的悲劇。他從小就被他的的父親逼迫去學習音樂,長大后,他的耳朵也聾了。可他卻沒有向命運妥協,而是向命運抗爭,創作了驚世之曲——《命運交響曲》。

  現實生活中不也如此嗎?一個農民的孩子,天生就是口吃,可他卻立志當一名主持人。因此,他被所有的人恥笑,可他卻沒有認輸,而是以堅強的意志,向命運發出挑戰。他將小石子放到嘴裡含着,不停地練習發音。他的舌頭不知被磨破了多少次,最終,他成功了。他就是央視着名主持人白岩松。

  每一個成功的人,在成功前都會有許多困難在等着他們。所以命運是很公平的,他不會同情弱者,它使你悲痛,讓你受挫折。是為了讓你戰勝命運,成為強者。困難固然可以打擊我們,讓我們內心受挫,可困難也可以鍛煉我們,讓我們變得堅強。

  要相信,當一切暴風雨過去之後,你的世界將變得很美好。

  篇二:讀者讀後感

  《讀者》就象一朵花,悄悄地開放,不需要別人去觀賞或者讚美;《讀者》又或者小巷裡的女人,幽雅地立在那裡,安靜地做着自己的事情。總之,沒有《讀者》的日子,我不想她,她也不想我,就象兩條平行的流水線。

  有一天,不經意間,又碰到了《讀者》,娓娓讀來,或清新淡雅、或奔放熱烈;或陽春白雪、或下里巴人。《讀者》包羅萬象,既有大家、專家之雅,也有小民、百姓之俗;既有科學經典,也有小品隨筆。總之,《讀者》是一本真正的打破了精英與草根,打破了雅俗的界限的雜誌。後來,我每個月都會按時買回最新的《讀者》,彌補自己因為上網過多,落下的閱讀功課。最近的《讀者》對我的思考有很大的啟發,譬如對於中國大學教育擴招的思考,譬如對於全球氣候變暖的兇手追究,譬如看待生活垃圾的角度等等,《讀者》是一本比較適合這個時代的人們補充知識與精神財富的雜誌。

  《讀者》雜誌與互聯網也有莫大的關聯。首先,《讀者》採用的讀者推薦機制,很類似於今天互聯網的dig機制,從這一點來說,《讀者》的讀者不僅僅是信息的消費者,也是信息的搜尋者,不僅僅是消費,也有勞動付出。其次,《讀者》是一本符合博客精神的雜誌,真正地做到了共享的理念,《讀者》分享的是知識,是情感、是希望。再者,今天Chinabbs、Qihoo、Bolaa等聚合型網站之所以流行,與《讀者》有着異曲同工之處,就是對廣袤無垠的知識或者信息中,為網民或者讀者尋找到最能滿足讀者(網民)需要的信息。

  很喜歡《讀者》,沒有太多的理由,就是喜歡。

  篇三:讀者讀後感

  雙休日,路過書攤時,我會一口氣買上幾本,慢慢讀,細細品,無須擔心它的時效性。閑來無事時,我會找出幾個月前甚至幾年前的《讀者》,隨意翻開一篇,彷彿遇見一位老友,是那麼熟悉、親切,卻又有以往不同的新鮮,真是“讀你千遍也不厭倦”!《讀者》中的故事篇幅短小,玲瓏剔透,卻醒人耳目,啟人深思,充滿了智慧與靈性,這也是一種無痕的教育吧。

  但《讀者》卻很俗。

  俗在內容上。每一篇選登的文章都敘述了街頭巷尾、司空見慣的市民生活,極少有大企業家、銀行家等精英創業的坎坷經歷,也沒有大歌星、大影星的緋聞逸事。它那麼地貼近我們老百姓的生活,就像冬日午後,大伙兒圍在小院里,沐浴着溫暖的陽光,講述着鄰裡間的真人真事及真情。

  俗在讀者本身。凡是念過幾年書的人,都看得懂《讀者》。《讀者》里沒有什麼專業術語,也少見什麼高深言論,只要念完小學的人,都可以從中得到各自所需:或消磨了時間,或得到了啟示,或心靈有了寄託,或精神得以升華。俗人雅士,層次不同,收穫不同。

  這麼俗的一本雜誌為何常年暢銷不衰、為國人所推崇呢?我想,“大俗即大雅”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越是貼近自然,貼近生活的事物,它的生命之路就越寬廣,它的生命軌跡就越長遠。

  篇四:讀者讀後感

  一本好書能陪伴你的一生,我最近讀的這本《讀者文摘》讓我深深的感悟出了“情”、“愛”、“義”。

  古人有云:“沒有泉水澆灌的土地,註定會寸草不生,沒有感動滋潤的人,心靈註定是會幹涸枯竭。”

  也許,繁忙的生活節奏讓我們的感情愈來愈麻木,愈來愈讓人感覺你鐵石心腸。當我們閉上眼睛可以看不見,我們堵上耳朵可以聽不見,閉上嘴巴可以不發聲,但我們的心靈總是有善良的一面,正可謂“人之初,性本善”。在這本書里,一個個震撼人心的真實故事的面前,我們能聽見心中的天使和惡魔的爭辯,因為總會有一份“情”、“愛”、“義”能感動你。

  我認為,在人生中一個人最壞的處境,不是貧窮,不是厄運,而是當你的心不再受感動的時候。

  朋友,如果你好久沒有被感動過了,那就請你翻開這本書,因為這本書能讓你滿面流淚。

  篇五:讀者讀後感

  雖然那已經是老《讀者》了,老的頁面都微微泛黃了,但文章卻依舊不老。那篇《愛的力量有多大》讓我有感而發。文中,記敘了那麼一件事:

  一位編輯找隔壁的小女孩,讓她為他的雜誌寫一篇文章,小女孩花了三天,擠出了一篇文章。那篇文章語句不同、沒條理、錯別字多、字跡如同狗爬。編輯部不忍心退稿,便登上了雜誌。原本的稿費是25元,但編輯覺得太對不起小女孩的努力了,於是倒貼了15元,湊成40元給了小女孩。那個女孩欣喜若狂,從此,她沒事就寫文章,最後,作文以幾乎滿分的成績考進了北大。

  那40元錢,它代表的不只是稿費,代表的,還有編輯對小女孩的愛。愛使小女孩走進了北大的校門。

  寫到這裡,所有人都應該明白我的意思了--愛的力量是偉大的。世上有很多愛:關愛、父愛、母愛……這許許多多的愛,都是偉大的。

  還有一篇文章,講述的是一位弱智哥哥的愛--那全身心的愛。因為他是弱智,一個有愛的弱智,所以他才會把原本就少得到的糖全給弟弟;因為他是一個有愛的弱智,所以他才會把所有新年裡長輩們給他的新衣服,在弟弟考上大學的那一天,全給弟弟,而自己一生只穿着同一件衣服;因為他是一個有愛的弱智,所以他堅決地把"兄弟"讀成"弟兄",只是為了告訴所有人,沒有弟弟就沒有哥哥;因為他是一個有愛的弱智,所以儘管他不會游泳,也要跳入河中救出溺水者,而不在乎自己的死活。這一切的一切都只因為,它是一個有愛的弱智。

  我們的生活需要愛,世界需要愛,愛的力量永遠是偉大的。

您正在瀏覽: 讀者讀後感
網友評論
讀者讀後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