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德魯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pp958
彼得·德魯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
最近,身邊的老師、同學及領導對“平衡輪”的興趣逐漸增加,而使用過和正在使用“平衡輪”的師生,對於這個輪子能促使我們探索自我、挖掘潛能、明確目標、促進行動之功效,都有些許的感悟,用我們“杏壇教練團”核心成員的話來說,是“誰用誰知道”。而我,自然也是體驗者之一,也感謝這一輪子,因為它在指引我前行。在八件事之一的“個人成長”方面,其中的一部分目標是讀40本書、建立30本讀書摘錄、寫20篇讀後感。正是這個輪子,促使我讀完了今年的第三本書,管理學科創始人彼得·德魯克先生所著《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許是祥 譯,機械工業出版社大前研一著,裴立傑譯,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年10月第28次印刷),並嘗試着寫第二篇讀後感,如果說平均每月寫2篇的話,寫完這篇這個月的目標即算完成了,想想還是挺開心的。促使我寫這篇讀後感的,也是昨日晨起腦袋裡突然蹦出的“思·譯·行”三字,這三個字讓我覺得教練技術能讓我們“思·譯·行”,就是能啟發我們思考和構思;提升我們的翻譯能力,即口譯(表達、溝通)、筆譯(總結、歸納);促進我們踐行和行動。現在突然覺得,“思·譯·行”正是領導力的一種表現(在此不再贅述,今後經過進一步的思考,會將我對這三個字的理解試着翻譯出來)。
一感“貢獻”
“重視貢獻,才能使管理者的注意力不為其本身的專長所限,不為其本身的技術所限、不為其本身所屬的部門所限,才能看到整體的績效,同時也才能使他更加重視外部世界。”“重視貢獻,還可將管理者的先天弱點——過分依賴他人,以及屬於組織之內——轉變為力量,進而創造出一個堅強的工作團隊來。”“重視貢獻,就是重視有效性。”
我們常說“助人助己”,但對這四個字的理解,非親身實踐而不能體會。我很感謝“杏壇教練團”成立以來,大家對這一微信平台發布內容的貢獻,並感謝相關人員對“杏壇教練團”貢獻和支持,但我想,我們的目標雖是在為營造教練文化而努力,但收穫最大的是我們自己,因為希望別人積極你首先得積極、希望感染別人你首先得有資本、希望被關注你首先得足夠優秀、希望團隊走的更遠你自己得先付出,所有的團隊建設好像都應該這樣,團隊中的每一個人也應如此,實際也必須這樣才算是一個好團隊、好員工、好領導。現實生活中,我們都希望身邊的環境是好的、人心是好的、團隊是好的,但細想,能讓別人對你好、能讓你的團隊優秀,是因為你做了什麼?如果想收穫成功,就應把願景放在團隊發展上、放在自己能為團隊所做的貢獻上,如是我們會不自覺的獲益和成長。
“貢獻”的另一個效能,是能夠讓我們從要求別人、關注別人轉而聚焦到自己的所想、所願、所做並啟發我們思考、促進我們行動。“能力=潛能-干擾”,我們都希望自己提升能力、快速成長,而貢獻是我們自我賦能、挖掘潛力的一種方式,何樂而不為呢?我們常說,群眾的眼光是雪亮的,作為領導,我們是否在貢獻,為群眾所辦實事、為團隊發展所做構思和行動、為團隊成員帶來的感召和正能量,我覺得這都叫貢獻。有句話具體怎麼說記不清了,大意是“你只管默默付出,其它的上帝自會為你考慮。”既然是這樣,那我們就去貢獻吧,其它的讓別人去考慮,不論結果如何,自我成長即可。實際上,我們所做的所有的事情,如果自我成長了,還有什麼別的結果和評價需要期待呢?
二感“要事優先”
“卓有成效如果有什麼秘訣的話,那就算善於集中精力。”“所謂今天,乃是昨天所做決策和所採取行動的結果。”“嚴格來說,我們的問題不是缺乏‘創意’,所缺乏的只是創意的執行。”“以下是幾條可幫助確定優先次序的重要原則,每條都與勇氣密切相關:重將來而不重過去;重視機會,不能只看到困難;選擇自己的方向,而不盲從;目標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和方便。”
前段時間,我寫過一篇關於“平衡輪”的玩兒法,有同事回應,怎麼微信圈有這麼多的輪子。現在,我試着結合彼得·德魯克大師對於上面“要事優先”的解釋,再談談這個輪子是不是正統、有沒有功效。我們每個人心中在個人、家庭、事業、社會等方面都有諸多的願景,而我們每天也都需要面對很多的事情。喬布斯說過“你無法預先把點點滴滴串連起來;只有在未來回顧時,你才會明白那些點點滴滴是如何串在一起的。”也就是說,你現在每日所做的一切,在明日的將來是可以串起來的,而不是別人左右你的結果。所以我才建議大家可以先玩兒一生、或是二十年、三十年後的平衡輪願景,然後再玩兒三五年、一年、一個月的平衡輪,逐步化八方面的願景為八方面的行動。
既然是八個方面,就需要我們如何做到“要事優先”,在“平衡輪”練習過程中,經常有人覺得“八方面怎麼可能,寫不完,想做的事情太多了”,還有人冥思苦想,找不到、寫不出自己的八件事。這兩種情況,其一可能是什麼都想要,其二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所以“要事優先”,我覺得能夠讓我們讓想幹事的人聚焦要事,也能引導不知道幹什麼事情的人思考幹什麼、怎麼干。我想“平衡輪”這一工具,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關注的,因為他管用、好用且實用。突然覺得,如有哪個部門感興趣,不妨花上半天時間,試着用平衡輪討論制定年度要做的八件要事、抑或是每月要做的八件事,我想出成果的事情有、完成任務的事情有、打基礎的事情也有,若是真有部門做了的話,我們願意在更大的範圍分享貴團隊的體會和收穫。
“重將來而不重過去;重視機會,不能只看到困難;選擇自己的方向,而不盲從;目標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和方便。”是這四條要事原則,句句有教練技術的影子,是彼得·德魯克的這本書受到了教練技術的影響,還是教練技術本身的發展來自於發展彼得·德魯克先生的貢獻,對於我這個初學教練者尚未去考究。但“People is OK、人們已具備他們需要的所有資源、每個行為背後都有積極意義、人們有能力做出改變”這些教練技術的特徵內涵,與上面的四原則是相通的。現在,對有些人來說,教練是專門的職業,也就是有專業教練的存在。有人曾說:“未來教練這個職業將失業,因為老師是教練型老師、父母是教練型父母、領導是教練型領導。”既然談領導力,我覺得教練型領導一是我們能教練自己,二是我們能用教練帶團隊。“教練即生活、生活即教練”,其實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的行為都有教練技術的影子,只是我們需要提升的是整合和系統應用、需要營造的是對話的語境和環境。
三感“卓有成效”
“要想提高管理者的績效和成就,使工作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提高有效性。”“所謂有效性,就是使能力和知識資源能夠產生更多更好成果的一種手段。”
“卓有成效”是本書的定語,其實作者談的更多的是“有效性”,不知道是不是作者覺得不加“卓”字不吸引人、書中的觀點就不足以引起人們的重視,也許作者這樣的目的就是一針見血的暗指我們日常工作的怪圈,好像不談創新就不被重視、不談卓越好像我們的人才培養就沒有新方法。其實,從有效性來說,我們原來的工作有效了,創新、卓越還用大提特提?還有就是,如果只是把該做之事完成了,即只是真正實現了“有效性”就算創新和卓越?其實這裡面有很多的東西需要我們思考。
“有效性”實際和我上一篇所寫大前研一《專業主義》讀後感是一致的。“有效性”就是“業”,即成果、效果。其實《專業主義》這本書不但適合管理幹部讀,也適合我們每個人讀,尤其是知識分子,如何做到用“業”來支撐“專業”的頭銜。“有效性”實際就是績效導向、成果導向。教練技術曰“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不完美的行動勝過完美的等待”,這就是告訴我們要去行動而不是空想、要去實踐而不是空喊、要去做好自己的事情而不是批判別人。體會作者的“嚴格來說,我們的問題不是缺乏‘創意’,所缺乏的只是創意的執行”這句話,有效和執行是多麼的重要。
雅斯貝爾斯曾說:“教育意味着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而生活即教育,我們每一個人一輩子都在當老師,因為你時刻在搖動、推動和喚醒身邊人;也時刻被身邊人搖動、推動和喚醒。“今天你不改變自己,明天就會被別人改變”。作為團隊的負責人,你是希望去改變、感召、影響團隊中的其他人,還是希望被其他人改變、感召和影響。但只要是正向的,結果就是好的,就符合“有效性”,就會有“業”。正能量互相影響、負能量亦然,真心期待我們的教練語境、教練作風、教練文化能早日到來。
相關範文
-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
-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
- ·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
- ·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
- ·彼得德魯克讀後感
- ·彼得德魯克名言
- ·《德魯克管理思想精要》讀後感
- ·《彼得·潘》讀後感
- ·德魯克名言
- ·邂逅彼得·潘
- ·只有一個真實的彼得·潘
- ·英文求職信模板-有創意的管理者
- ·《高效的管理溝通訓練》培訓心得
- ·麥田裡的守望者讀後感,麥田裡的守望者
- ·公務員管理科科長強化管理建設一支高效
- ·學校管理者的五堂必修課讀後感
- ·布魯克林有棵樹讀後感
- ·《中層管理者的技能提升》培訓后感
- ·《粘住》讀後感:沒有成不了的事
- ·讀《德魯德疑案》有感
- ·《彼得潘》讀後感350字
- ·《彼得潘》讀後感300字
- ·彼得潘讀後感
- ·小飛俠彼得潘讀後感500字
- ·彼得潘讀後感500字
- ·《小飛俠彼得潘》讀後感500字
- ·豐田招聘:培養企業管理者
- ·強化管理建設一支高效的公務員隊伍
- ·《管理者角色認知》學習心得
- ·如何塑造管理者的性格魅力學習心得
- ·施工管理者演講稿:我愛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