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讀李伯伯自傳有感

讀李伯伯自傳有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pp958

  信仰似明燈氣節如松柏

  --讀李伯伯自傳有感

  劉凱志

  作者簡介:劉凱志,中國人民解放軍46軍子弟,1969年入伍,在部隊服役二十餘年,曾經在野戰軍的基層連隊和大軍區機關都工作過。作者的寫作視角從基層連隊到高級領帥機關,從普通的市井平民到高級領導,其作品真實的反應了我們曾經的歷史和社會現狀。字裡行間,我們能尋找到歷史發展的軌跡,發現社會發展的規律,感受到社會各個階層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形形色色的百態人生。

  信仰似明燈氣節如松柏

  --讀李伯伯自傳有感

  李伯伯的自傳終於寫到1953年朝鮮停戰。戰爭的硝煙漸散漸遠,雪白的和平鴿銜着橄欖綠盤旋在父輩們舉目可及的天空中,和平之花靠一代人的鮮血澆灌綻然開放。回想父輩迎着烽火大步走來的艱難歲月,彷彿在我的眼前不斷地浮現着他們馳騁疆場的驕健身影:在千里平原縱橫交錯的地道中神出鬼沒,在雄關塞外雪域茫茫的北國戰場上策馬揚鞭,在立體防禦的堅固津門化作插入敵胸膛的利刃,在古都金陵的蔣家首府對岸浩蕩渡江,在高山峻岭的湖廣大地奔襲追敵,在路僻人稀的十萬大山深處肅清百年匪患,在滿目焦土的朝鮮半島挫敗美英聯軍……一個十五歲的窮苦孩子,經過十五年的戰火洗禮,已經成為團級政工首長。這就是足跡和成長,這就是鋼鐵怎樣煉成的實況。

  一、高度的政治覺悟建立在愛憎立場的基礎上。在長期的對敵鬥爭中,李伯伯像勇猛的雄獅,那種兇狠的殺氣恰是來源於對民族對國家對戰友無限的熱愛,充分體現了"對敵狠、對己和"的辯證統一。他在日冦面前死而復生的一幕深刻說明,最大的"對己和"就是為了自己隊伍的安危寧願拋頭顱、灑熱血。當聽到新中國成立的喜訊時,李伯伯回顧:"那一刻,我面向北方,仰望北京,激動的淚水奪眶而出。""喜極而泣"的成語在此得到了極其生動地詮釋,愛憎分明的階級立場是上升為高度政治覺悟的必備內因。李伯伯的喜極而泣,讓我想起江姐在監獄中聽到了同樣的喜訊時的內心表露,"平日刀叢不眨眼,今日里心跳分外急",她是為了"綉出一片新天地"的人民解放事業慷慨就義的。她與李伯伯的共同之處都是因為熱愛和保護自己的組織隊伍而慘遭敵人的毒手,不同之處是李伯伯死而復生,江姐卻再沒有醒來。恨,產生凜然氣節;愛,帶來無限喜悅。這是何等鮮明的愛憎境界啊!

  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建立在捍衛神聖信仰的基礎上。我出國前幾年,138旅政治部的兩位同志找到我,他們索要家父在戰爭年代使用過的實物用於旅史展覽,教育部隊。他們如數家珍地向我介紹:138旅在歷史上先後與日軍、蔣軍、美軍、南韓軍、英軍、蘇軍、越軍等7個國家的軍隊打仗過招,戰績顯赫,英雄輩出。何時與英軍打過仗?我心中一直納悶,今天讀了李伯伯寫的自傳才搞明白。1953年5月,133師399團奉命在朝鮮停戰談判期間對英聯邦威靈頓公爵團發起了陣地進攻,大獲全勝,從而為中朝方在停戰談判桌上增添了有利的砝碼。此戰,我部隊官兵英勇頑強,不怕犧牲,這種獻身精神來源於"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明確信念。身為團政工首長的李伯伯通過有力的政治教育和過細的思想工作極大地激發了參戰官兵們敢打必勝的鬥志,精神變物質,部隊戰鬥力大為增強。

  三、優良的思想品質建立在黨性原則的基礎上。李伯伯負責護送復轉戰友返鄉的任務完成後,"手中餘下的票子還剩下大半麻袋",余錢在執行任務過程中如何使用他是完全可以做主的。乘火車返回途中,面對站台上叫賣的那一筐筐紅彤彤的蘋果和黃燦燦的柑橘,儘管大家饞得直流口水,但李伯伯始終不動用一分錢公款,直到歸隊后將其悉數交公。若是放在眼下,許多幹部在同樣條件下其實是很難做到的。反正沒有監督,不用審計,深合眾意,"大家辛苦,犒勞大家","兄弟們完成了任務,讓我們來慶祝一下"…最起碼也是撮一頓,至於購置些紀念品那更是順理成章的簡單事情,但李伯伯偏要像雷鋒一樣甘當"革命的傻子".廣西剿匪繳獲頗豐,李伯伯的"辦公桌上堆的黃金足有一尺多高,除此還有不少零散的黃金首飾".他仍是不為所動,他認為,"黑金、黃金儘管都很珍貴,但它們依然比不上一個共產黨員的高尚品質珍貴",李伯伯身上表現出來的黨性原則和高風亮節永遠光照後人。貪腐只能在意志薄弱者的身上兌現得逞,但在我們的父輩面前,它永遠是格格不入。

  李伯伯的戰爭生涯是他老人家向祖國和人民遞交的一份優秀答卷。他是真正的共產黨人,他的崇高品德應該得到傳承,能夠得到傳承,必將得到傳承。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您正在瀏覽: 讀李伯伯自傳有感
網友評論
讀李伯伯自傳有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