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再讀李紳《憫農》有感點滴

再讀李紳《憫農》有感點滴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得得9

  珍惜勞動成果

  ——再讀李紳《憫農》有感點滴

  桃花源151地主 小毛驢市民農園

  一晃來農園租地種菜、做志願者已是四年嘍!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忙忙碌碌,甚是生活愉快!對"人、土地、生活"有何感想,乍一說,空空如也!認真回顧一下,感悟多多,收穫大大。切入再讀到唐朝詩人李紳《憫農》詩句,感悟珍惜勞動成果之必須。

  李紳的詩句"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本人年輕時就能背誦,今日重讀《憫農》詩句,深感古代詩人之偉大,僅僅幾句,竟然對幾千年農人辛勤勞作做出了精闢的概括、褒揚。從而又告誡人們,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都是農人用汗水換來的,要注意節約、珍惜,不要浪費。時過境遷,歷史沿革,它仍為當今世人遵循的遺訓。結合在農園幾年的切身體會,對於"鋤禾"才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鋤禾一是為蔬菜疏鬆土壤,給秧苗保墒、透氣;二是除掉雜草和多餘秧苗,免除它們與必要的秧苗爭取營養,促進蔬菜茁壯成長,無後顧之憂。鋤禾最佳時間段就是中午前後,正是"赤日炎炎似火燒"之時,被除掉的雜草才能快速晒乾,不致復活。

  也正因為蔬菜禾苗的自然生長要求,促使來農園租地種菜的都市市民,面朝黃土背朝天,或拔草,鬆土,或施肥,整地,澆水等;冒着炎炎烈日,不怕流汗,勞作於農園這塊土地上,哺育着無化肥、無農藥的生態蔬菜與大自然進行有力的抗爭,在各種害蟲的侵襲下,得以健康成長。一些市民到農園的勞動強度,辛苦勁,就是現在的農民也難以做到,難以承受,有的早上五點就起床乘公交出發,忙時一干就是幾個小時,比如桃花源9、20號的地主,夫妻倆一般自駕車都在八點以後到,忙時一干就到下午三點左右,中午也從來不休息,正值炎熱天氣,襯衣被汗水全浸透,人如同游泳剛上岸,大汗淋漓不是誇大,喝水十來斤,全由出汗排毒了,感嘆說:"真鍛煉,煉在三暑"!再如34、35號地主來農園一干就是十來個小時,餓了吃點東西,渴了喝點水的功夫算是休息,如此地主,不一一列舉,"真能幹",使人佩服,是我學習的榜樣!功夫不負有心人,辛勤的勞動,一年來生產出30多種新鮮蔬菜,豐富了家庭餐桌,並自覺不自覺的鍛煉了身體,我們為之自豪,為之高興,全家人從種菜中得到體驗學習,這些都是無法用經濟價值來衡量,來計算的。

  用貨幣換來的間接勞動產品,也應該珍惜,仔細想一想,一個人能生長到上班掙錢的年齡,多不容易:父母的精心哺育,老師的諄諄教導,自己的百般努力,社會各方的付出,二、三十歲掙點錢,還得起早貪黑,有的兩頭不見太陽,說實在夠累、夠辛苦的了,可有的人買了東西,沒用幾天,好好的,說是過時了,到期限了,扔掉買新的。連賣破爛換倆錢都懶得。試問,像這種做派,中華民族勤儉持家的傳統美德,能發揚光大嗎?我們富裕了,別忘了還有一些偏僻山村的人沒有脫貧呢,需要人們的幫助!

  說起種地辛苦,這是大家共識的,種好地,那就更辛苦,來農園種菜的市民深有體會,親自付出勞動而獲取的勞動成果,不容置疑是不會、不能浪費的,要珍惜。不但要珍惜個人的勞動成果,而且也要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做到不損、不採。有個別人會有意無意地扔掉辛勤勞動的成果,營養專家看到感嘆說:可惜大家只會種,不會吃!比如:甘藍葉、蘿蔔葉、大蔥葉等葉類菜葉,老一些的豆角、黃瓜等,都可以加工存放、食用的,不可以當垃圾扔掉。農園應該適時請一些專家講授這方面的知識,以防不明不白的產生這種不必要的浪費,我們生產的蔬菜,一般市場上買不到啊!這樣說來更應該去珍惜,更不應該浪費,用不完送給別人也是一種分享啊!

  延伸一下,農園的優美環境,也是由大家共同創造的一種成果,供大家休閑、種菜、享用,需要大家愛惜和維護。大部分地主勞動過後,都會自覺收拾好自家地里產生的垃圾雜草,有的還主動幫助清理相鄰地塊的,運送到堆放處,公共工具竹竿等用后歸還到原處,大家也會主動地維護和清理公共場所的衛生,但是也有個別地主將用來行人、排水的道路,佔道"經營";有的用完了工具就隨意丟放,這類方便了自己,卻給大家造成麻煩的事,不能不使人厭煩,還希望農園強化管理,和各位地主共同努力,維護農園美麗環境,讓我么優美的農園長久持續下去,歡迎、留住更多的人們在這塊土地上快樂耕耘,以創造出豐富多彩的勞動成果,並且使之發揮更大的作用!

您正在瀏覽: 再讀李紳《憫農》有感點滴
網友評論
再讀李紳《憫農》有感點滴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