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讀《清塘荷韻》有感

讀《清塘荷韻》有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小景

  讀《清塘荷韻》有感

  《清塘荷韻》是已故著名國學大師、我們家鄉近鄰山東臨清人季羨林先生所作的一篇散文。該文寫成於1997年中秋節,最初發表在《人民日報》,后收錄到河大版八年級語文教材第五單元中。作者分別從"種荷""盼荷""賞荷"等方面為我們展示出荷花生長的各個階段特徵。文章最令我感動的是季老對荷花的那份殷切期待,以及對荷花的耐心守候。這份愛與守候體現在種種細微的事件中,無時無處不在。

  誠然多數中國人都愛荷,但論愛荷程度大概很少有人能夠超越季老。本來是朋友饋贈給他的幾顆蓮子,但季老卻用它們來了卻樓前無荷的這一心病。他小心翼翼地"用鐵鎚在蓮子上砸開一條縫,希望蓮芽能夠破殼而出",希望不要對蓮子造成意外的損傷。雖然季老對內心的那份期盼輕描淡寫,用"盡人事,聽天命"這樣的話語來簡單帶過,但"盼荷"過程中的種種焦慮與沮喪卻無法掩飾他對蓮子生根發芽的希冀和對荷的真情,因為愛之深才"恨"之切。在等待蓮子發芽的兩年時間內,季老把每天去塘邊觀荷當成一件工作,"心裡總是希望,忽然有一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有翠綠的蓮葉長出水面".

  正是季老的"盼荷",對蓮子的苦苦守候,對蓮子的耐心等待,終於在第三年得到了意外的回報。水面上突然有了幾片圓圓的綠色,雖然"細弱單薄、可憐兮兮",但卻正是蓮子生髮出的葉片。也因之季老絕望的心再度燃起了新的希望。在接下來的一年中,令他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現了,這幾片蓮葉竟然如燎原星火一般迅速生長,幾天之內就遮蔽了半個池塘。這真是一個奇迹!

  季老的等待與守候,沒有隨時間的流逝而有所消磨,他以他的耐心和深愛,帶領我們一起見證了這一奇迹,並把它分享給眾人。我們在欣賞這一生命爆發的過程中,會收穫內心的感動與同樣的喜悅,也會有自己的思考與感悟。蘇東坡曾在《稼說送張琥》中說 "厚積而薄發",蓮子的成長過程,不正生動地體現了這一古訓嗎?我想它也同樣適用於教育。

  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件需要我輩終身力行的工作,也是一份需要強大耐心和長久守候的工作。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各種秉性的學生,他們或聰明伶俐,或乖巧可愛,或調皮任性,或難以管教。對此,我們老師又該如何去做?是像季羨林先生一樣耐心守候,還是任其隨波逐流?我想絕大多數老師們會選擇前者,以教育者的良心與長輩的耐心去守候去堅持去一如既往的關愛與呵護。我們可能暫時難以看到學生的改觀,但多年以後,誰能否認學生們像蓮子一樣強大爆發呢?正如季老所言,"天地萌生萬物,對包括人在內的動植物等有生命的東西,總是賦予一種極其驚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極其驚人的擴展蔓延的力量",我們需要的是多花點時間,耐心見證學生們帶給我們的奇迹!

  作者:李小勇

您正在瀏覽: 讀《清塘荷韻》有感
網友評論
讀《清塘荷韻》有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