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工作體會 > 切實加強師範教育 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切實加強師範教育 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手機:M版  分類:工作體會  編輯:pp958

切實加強師範教育 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標籤:愛的教育 兩個文明建設 給教師的建議 實習教師 教師法

  教育是一個充滿理想與激情的事業;教育是改變我們每一個人自身命運的最有效途徑;老師 是一個充滿智慧與愛心的職業;教師隊伍建設是主宰一個民族興衰的基石。百年大計,繫於 教育;教育大計,繫於教師。最近,我到中小學和高校就師資隊伍建設和師範教育作了點調 查研究,深刻認識到:要振興教育必須有一支師德和業務水平過硬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師範 教育是培養教師的母機,決定了教師成長的先天素質。教師的素質要隨着時代的發展和社會 的進步不斷拓展和更新。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世紀、創新的世紀、個性得到張揚和發展的世 紀。誠然,要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就要加快師範教育的改革。

  教師教育體系的調整,始於自上而下的體制調整。本世紀初,中等師範基本上從教師教育體 系中淡出,除少數升格為師專外,大量中等師範學校改辦高中、九年(或十二年)一貫制實 驗學校,其中不乏轉製為“公辦民助”。需要反思的是,符合小學教育規律的綜合素質的培 養、教學基本功的訓練、人文藝術的熏陶、服務少兒啟蒙的專業思想的養成等中等師範傳統 特色,是否遷移到“大專”、“本科”的初等教育師資的職前培養模式之中?至於師院升格 師大,師大追求“綜合化”,無論自身條件如何,舉“教師教育”之名,卻又不得不行“綜 合大學”之實,其中“招生驅動”、“排行引領”、“生存需要”種種非教師教育因素,似 乎不依意志為轉移,從而導致以下師範教育培養的種種弊端。

  一是師範專業的生源質量普遍下降。由於中小學教師的生活待遇總體上偏低,尤其是農村中 小學嚴重偏低,再加上師範畢業生就業渠道不暢通,致使越來越多的中學生不願報師範,不 敢報師範。師範院校也追求綜合性,致使師範生培養陷入了非良性循環境地,整個師範教育 的發展受到了嚴重的衝擊。

  二是師範專業的培養模式普遍陳舊單一。無論是教學內容還是教學方法手段都是老一套,缺 乏師範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訓練。據基層反饋,近幾年的師範畢業生對當前基礎教育改革進 展情況非常陌生,對新課程不了解;師範技能的訓練普遍有所放鬆,現代化教育技術、“三 字一話”等基本功的訓練,在一些學校沒有採取相應的措施予以保證;教育實習環節和教學 實踐環節沒有完全到位,師範院校的教學、實驗學習場地的建設和師資的配備,沒有跟上擴 招的速度,使教育實習流於形式。

  三是教師資格認定製度不夠完善。盲目擴招導致師範專業的培養規模和教師的實際需求失衡 ,初中畢業五年制專科師範生質量已近失控。其次非師範教師資格認定僅是“紙上談兵”, 而實際教育教學能力是一紙空白。這些問題的存在,從源頭上直接導致教師素質的下降。

  那麼,這些問題怎樣才能得到有效的解決呢?關鍵要在三個方面提高認識,加強工作。

  一、師範教育是培養教師的母機,要確定師範教育的戰略地位

  我國有近500所師範院校,近200所綜合性大學設有師範教育專業,近千萬中小學教師承擔著 世界最大規模的基礎教育。

  1.加強師範教育是新世紀國際競爭的戰略選擇

  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21世紀頭20年,對我國來說,是一個必須緊緊抓住並且可以大有作為 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綜合國力競 爭日趨激烈。而綜合國力的增強,科學技術的進步,歸根結底要靠教育的發展和全民族素質 的提高。可以說,誰掌握了21世紀的教育,誰就能掌握21世紀國際競爭的主動權。國運興衰 ,繫於教育;教育成敗,繫於教師;教師素質,繫於師範。在以知識和科技為基礎的現代社 會中,教師不僅在培養掌握先進生產力、創造先進文化的人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 且他們本身就是發展先進生產力的優秀人才,發展先進文化的重要力量,是“先進生產力和 先進文化的弘揚者和推動者”。加強師範教育,建設一支高素質教師隊伍,我們應當具有這 樣的民族憂患意識、歷史責任感和時代緊迫感。

  2、加強師範教育是全面推進教育創新的戰略基石

  十六大報告指出:“教育是發展科學技術和培養人才的基礎,在現代化建設中具有先導性全 局性作用。”必須“堅持教育創新”,“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 ,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這樣,就把教育創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 高度,並把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推向了新的重要階段。教育的創新包括教育理論、教育體制、 教育內容、教育方法與手段等各方面的創新,但歸根結底是培養知識經濟社會迫切需要的創 新人才。而正是在這一方面,教師的作用不可替代。師範教育是培養教師的母機,決定了教 師成長的先天素質。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進教育創新,培養大批高素質人才,離不開教師 的辛勤工作,教師在教育創新中承擔著重要的使命。特別是未來的教師作為新世紀教育創新 的主體,如果自身不具備創新的精神與能力,就根本不會有真正意義的教育創新。因此,加 強師範教育改革,建設一支高水平、創新型的教師隊伍,是推進教育創新的基本條件和迫切 要求。

  3、加強師範教育是大力推進新一輪課程改革成敗的戰略核心

  “帶着知識走向學生”,不過是“授人以魚”;“帶着學生走向知識”,才是“授人以漁” 。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引導者、學生髮展的領路人,而學生本人才是成長的主人、發展的主體 這是新世紀中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真諦。新課程所蘊含的先進理念反映了當今時代經 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會信息化的特點;體現了世界教育發展的宏觀趨勢;折射出了人 們對美好未來的追求。

  新的教育思想,必然要在教育教學改革的實驗中產生;新的教育理念,應當在教育教學的試 驗與探索中逐步升華與完善。要真正實現我國中小學課程從學科本位、知識本位向學生本位 的歷史性轉變,核心問題是能否把國家的意志、專家的思想轉變為千百萬教師的教學行為, 即教師要實現從理念到實踐的艱難轉化歷程。誠然,在新課程改革師資培訓中最重要、最關 鍵是讓教師接受新的理念,變接受為認同,變認同為教師擁有的素質,所以加強對教師的培 養和培訓工作,改革教師培養和培訓課程是建立一支適應新一輪課程改革教師隊伍的關鍵。 要讓未來的教師及時了解新課程實驗的改革進程,深刻理解、認識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意義 、內涵、特徵和一些課改實驗操作方案,以提高其專業素養,加強其教學實踐活動能力,使 他們在教育教學實驗實踐中、探索中感受新課程理念的魅力,沐浴新課程案例的光輝,品嘗 新課程體會的甘甜。

  二、師範院校是培養教師的前沿陣地,要改革師範教育的辦學體制

  師範教育是培養教師的母機,決定了教師成長的先天素質。我國師範教育的固有缺陷使得我 國教師隊伍缺少了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素質。

  1.要改革師範教育的招生制度

  高等師範院校的生源一直不理想。由於教師職業尚未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優秀的高中畢業 生一般不願進師範院校。有的考生剛進師範院校的大門就不想當老師,只不過是把進師範院 校當作權宜之計;很多受過正規師範教育的畢業生也沒有當教師的意向。雖然,全國各地采 取了一些措施,如單獨考試、錄取或提前單獨錄取、招收保送生、定向招生、定向就業、免 收師範生培養費、增發生活補貼、試辦高師預備班等,但這一情況並沒有太大的好轉。

  現在的招生制度是制約教師教育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要吸引、激勵優秀的人才從事教 育工作,可以採取一些有效的辦法或措施:(1)實行無息、低息貸款或免費的優惠政策。 這項政策的目的在於吸引部分家境貧困但品學兼優的學生接受教師職業的學習和培訓,畢業 后原則上享受國家這項優惠政策的畢業生必須到農村去、到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從教;並輔 以實行服務期制度,凡是享受國家無息、低息貸款或免費政策的學生,必須事先與政府簽訂 合同規定服務期限。(2)實行本碩連讀學制。在有碩士以上學位授予權的大學,優秀本科 畢業生可直接進入教育碩士階段的學習、接受教師職業的培養;本碩連讀可實行七年學制, 前四年是學科專業學習,后三年中應安排一至二年的時間帶着課題到中小學去實踐、取得第 一線的教育經驗,然後繼續完成教育碩士學業,這樣可以吸收一些優秀人才從事教師職業。 (3)實行教師培養提前單獨招生辦法。要改變以往一流生源進綜合性大學或名牌大學、二 三流生源才進師範院校的現狀,應像軍事院校或藝術類院校一樣實行提前單獨招生,讓教師 教育優先選擇優秀生源,這樣有利於改善教師教育生源的質量。(4)調整教育碩士招生考 試製度。要為優秀教師提供繼續深造的機會和良好發展的條件,教育碩士招生應對一線優秀 的教師採取特殊的政策,不囿於考試尤其是外語考試,要破格接受他們繼續深造,並通過教 育碩士制度使他們成長起來,從中產生既有實踐又有理論的真正的教育家。

  2.要改革師範教育的辦學模式

  要改革師範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突出師範教育的特色。我曾經在湖南師範大學說過,師範大 學要“一切為了學生,一切為了教育”。師範院校要重點投入師範專業的建設與發展,不要 “見利忘業”,要保證教師專業培養目標實施,師範專業要按規定開設教師教育課程,並開 足課時。加強教師職業道德、現代教育技術、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等方面的教學,加強教 育實踐和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學校要建立與師範生培養規模相適應的穩定的教育實習基地, 並安排教育實習專項經費,做好師範生的教育實習工作,讓每個師範畢業生都能成為未來合 格的教師。 非師範院校參與教師教育無疑給教師教育的發展帶來了良好機遇,然而非師範院校由於培養 目標和價值觀的多元化,其教師教育將面臨更多新的挑戰。如江蘇省教育廳對非師範院校舉 辦教師教育情況的調研結果表明,有41.7%的師範生認為非師範院校對師範生的管理與其他 專業的學生管理相比,並無自己的特色。這充分說明非師範院校在舉辦教師教育時不僅削弱 了師範生的“師範性”,而且忽視了教師教育的專業性特點。那麼如何保證非師範院校教師 教育的質量呢?一是要明確教師在學校工作中的地位;二是要增強為基礎教育服務的意識; 三是營造教師專業發展和文化環境;四是教育行政部門加強對非師範院校教師教育的質量評 估。學校領導應從思想認識、經費投入及政策保障方面重視教師教育基地建設,在師資隊伍 、教學條件、經費預算、科研立項等方面做出統一規劃,在教師教育專業招生、就業、師範 生待遇等方面採取傾斜政策,以確保教師教育建設能與整個學校的發展協調一致。非師範院 校還應成立專門的教師教育管理委員會,對全校的教師教育進行統籌規劃,促進校內非師範 專業與師範專業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以培養學術性和師範性相結合的高素質人才。

  3.要改革師範生的分配製度

  我國有一千多萬教師,和世界發達國家比,我國教師隊伍基數大、分佈廣、層面多,城鄉之 間、教師個體間存在着諸多差異。特別是廣大農村教師不管從質量和數量都嚴重失調,農村 教師的興衰就是中國教育的成敗。所以要加快農村教育的發展,一是改善辦學條件;二是保 證有足夠優秀合格的教師。要實施農村小學教師定向培養專項計劃,要採取每年由師範類學 校面向全省招收一定數量的優秀初中畢業生,為農村特別是民族貧困縣市農村鄉鎮以下小學 定向培養五年制大專層次的教師。要在省本級教育經費預算中設立專項資金,對培養對象適 當減免學雜費並給予一定的生活補貼。農村小學教師定向培養專項計劃由各縣市區政府按需 向市州教育局申報,市州教育局匯總報省教育廳審定,省教育廳將計劃定向安排到培養學校 和市州。由市州、縣市區教育局組織本地區志願從事農村小學教育工作、品行良好、成績優 秀(以市州初中會考成績為依據)、身心健康的應屆初中畢業生報名,培養學校與市州教育 局共同組織面試,確定預錄名單。預錄學生與培養學校和縣市區教育局正式簽訂培養和服務 協議后,報省教育廳審批錄取。學生畢業后,由縣市區教育局按照協議安排到鄉鎮以下小學 任教,享受資助的學生任教時間應在5年以上。

  三、教書育人是培養教師的目標真締,要拓展師範教育的教學內容

  教書育人是每個未來教師的教學行為真締所在,所以師範教育既要重視師範生的知識水平和 職業技能的提高,更要關注學生的職業道德的培養。如果一個職業是人人可以擔任的,則在 社會上是沒有地位的。教師如果沒有社會地位,教師的職業不被社會尊重,那麼這個社會的 教育大廈就會倒塌,這個社會也就不會進步。

  1.要弘揚教師職業道德

  師德建設,意義深遠。教師作為“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良好的師德不 僅對於培養高素質合格人才,進而提高整個國民素質具有重大意義,而且也是建設高素質教 師隊伍的前提和承載高質量教育的基石。因此,師德建設,必須始終放在師範教育的首位。

  江澤民同志提出的“志存高遠,愛國敬業;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嚴謹篤學,與時俱進”的 師德新要求,將師德建設提高到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抓緊落實。要根據全面建 設小康社會師德建設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積極探索新形勢下的師德建設新特點和新規律 ,在內容、形式、手段、制度、機制等各方面進行創新,把師德建設提高到一個新水平。要 進一步健全教師資格職業道德規範,建立和完善師德考核、獎懲和定期表彰制度,將師德作 為考核教師資格的重要內容。要教育廣大教師學習老一輩教育家徐特立和當代教育戰線先進 典型胡昭程等,淡化“官”念,獻身教育;要清心寡欲,立志做學問,杜絕一切浮躁的學術 風氣,不能把各種不良習氣帶進課堂,影響學生。要把師德建設和未來教師的發展結合起來 ,要加強對師範生的教師職業道德養成教育,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幫助師範生認 識教育、了解教育、熱愛教育,培養良好的個人品德、健康的生活習慣、優良的團隊精神和 求真務實、敬業奉獻的職業素養。

  2.要着力培養師範生的職業技能

  師範教育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不適應未來教師的需要和發展。首先是在內容上理論多,枯燥 無味,與教學實際不太貼近;重學術、輕實用;國內各種新的教育流派的觀點、特點介紹不 多。其次是示範性不強。再次是教學基本功訓練不足,教學實習時間短且形式主義嚴重。

  要強化師範生教師職業技能和職業道德的培養與訓練。嚴格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和新時期教 師職業技能的實際需要開設相關課程。大力改革教育學、心理學、教材教法等傳統師範課程 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突出師範生的教師基本素質和教學能力訓練。在切實加強師範生“ 三字一話”(毛筆字、鋼筆字、粉筆字、普通話)基本技能培養的基礎上,積極開設現代教 育技術課程,確保每一個師範生都能熟練地掌握和應用現代教育技術。

  要加強和改進師範專業的實踐教學。凡舉辦教師教育的學校,要建立與其培養規模和培養層 次相適應的穩定的教育實習基地,並安排相應的教育實習經費,統一組織教育見習和教育實 習。要保證教育見習和教育實習的時間。教育見習和實習期間應安排高水平的教師進行現場 指導和管理,嚴格考核,市州、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要選擇一批條件好的中小學校作為師範 生的見習、實習基地,並給予適當投入。省、市州的示範性學校至少成為一所高校的教育實 習基地。被確定為教育實習基地的學校應提供必要的條件和方便,選派工作責任心強、經驗 豐富的教師擔任實習指導教師,積極配合師範院校做好教育實習工作,切實保證教育實習的 質量和效果。

  3.要改革師範教育課程

  儘快制定教師教育學科的課程標準。原有的教育學科課程早已陳舊,必須要適應國際教育教 學發展的新趨勢,拓展課程內容,增加應用性的學科課程。要組織力量編寫一部分新的適用 的教師教育學科課程,但重要的是應把課程的標準儘快制定出來,然後採取基礎教育課程改 革的方式,通過申請立項、專家審定后,最後由國家將課程法制化。此外,涉及到教師教育 課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學科教學法的改革嚴重滯后,這與整個學科教學法師資隊 伍的基本素養較低和學科自身發展薄弱膚淺有很大關係;因此,學科課程的改革應把學科教 學法也納入其中,並作為重要的一個方面加以重視。

  目前,我國正在進行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中小學形成了一些新的關注點,如課程的綜合化 、活動化,注重校本課程的開發,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等等。有鑒於此,在師範教育課程 改革中必須關注以下內容:

  教育性課程。強調通過教育性課程使未來教師形成先進的教育理念、穩定的職業意識和全面 的教育技能與方法,關注的重點不僅在於教育課程在課程結構中所佔的比重,更在於教育課 程體系的豐富程度。這體現了加強教育課程的職業性特徵和其在師範教育中的特殊地位的考 慮。

  綜合性課程。強調師範教育的綜合性課程應該包括綜合課程理論課和指向於基礎教育綜合課 程的內容、需要、特徵的綜合課程,以使學生既能理解綜合課程的基本內涵和一般原理,又 能掌握綜合的知識和形成解決綜合問題的能力。

  活動性課程。旨在增進師範生對活動課程的理論認識和直接經驗、提高其有效組織實施活動 課程的能力以及培養其自身的活動能力。其內容不但包括活動課程,還包括活動課程的理論 概述和開發、設計、實施活動課程的方式和方法等。

  自助性課程。即由學校提供教育素材和條件,由學習者自主選擇、開發、設計並付諸實驗性 實施的課程。這充分體現了基礎教育中的校本課程開發對未來教師能力與素養的要求。

  工具性課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強調教師對各種先進的教學手段和方式的應用,工具性課程 的設計即基於此考慮。其內容應包括:以計算機、網絡和多媒體技術應用為主的技術課程, 以常規性語言(漢語、英語)、計算機語言和符號語言(如繪畫語言、音樂語言)為主的語 言課程,以及以心理學的基本理論、應用心理學或臨床心理學為主的心理學課程。

  4.要規範中小學教師資格認定工作

  要進一步規範中小學教師資格認定工作。嚴格執行教師持證上崗制度。嚴格掌握教師資格認 定條件和標準,有下列情況之一的不能作為規範教育類專業畢業生申請認定中小學教師資格 :培養學校和專業未經依法批准的;沒有按規定的學制和課程計劃組織教學的;沒有達到教育實習規定要求的。非師範類畢業生必須到指定的教師培訓基地接受不少於一個學期的教師 教育專業培訓和教育實習,培訓合格後方可申請中小學教師資格證,以確保教師資格的准入水平。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呼喚高質量的教育,高質量的教育需要高素質的教師。各級政府和教育行 政部門,一定要站在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進一步提高對師範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努力開創我省教育隊伍建設的新局面,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教育目標而努力奮鬥!

您正在瀏覽: 切實加強師範教育 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網友評論
切實加強師範教育 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暫無評論

相關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