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后感 > 三槍拍案驚奇影評

三槍拍案驚奇影評

手機:M版  分類:觀后感  編輯:小景

  三槍拍案驚奇影評(一)

  有朋友看完張藝謀導演的《三槍拍案驚奇》后,就發表評論了,說《三槍拍案驚奇》是北方人喜歡,比較搞笑;南方人不喜歡,覺得莫明其妙。

  我看,南方北方人,都覺得莫明其妙。

  一個是小家子氣,看樣子,張導想要回歸到《紅高粱》的感覺,但《三槍拍案驚奇》的情節,卻是平淡到無奇,雖然同樣的鄉土,但這個鄉土卻完全無法跟《紅高粱》比。

  二是生硬地編了一個故事,然後把現在一線演員小瀋陽、閆妮、孫紅雷、丫蛋等集合在一起,讓老趙本山客串一把,看完后讓人有種被愚弄的感覺。

  三是趙本山的客串,覺得莫明其妙出現那麼一下,然後沒人,沒有過渡,沒有前與后;而且,這不能用非主流或意識流來解釋。

  四是結尾很尷尬,不是那種給人回味的,而是突然結束。讓人覺得,就像是兩集不太成熟的《武林外傳》拼在一起一樣。

  我不敢說,這部片子沒體現出張藝謀的水平,但其碼是張導沒有用心去拍,來湊數的。

  有點票房的緣故,都是因為人們沖張導和一線演員去的,電影本身,讓人太失望,這幾十塊錢,實在不值。

  女友一句話很有代表性:為啥要叫《三槍拍案驚奇》,這一點也不驚奇,一點也不拍案啊。

  三槍拍案驚奇影評(二)

  《三槍拍案驚奇》播放好久,據周遭反應不甚好,於是倒激起我想看看的慾望。相反,《唐山大地震》一片叫賣聲、哭喊聲,說是極催人淚下,痛斷肝腸,我反而不想看了。

  不是說影片質量如何,只是想到,原本人生短暫且充滿不確定,災難時刻綻放,無處躲避,身心隨時準備承受苦痛,已然驚鴻未定,尋覓片刻歡愉尚屬奢望,何苦再用天災人禍的幻像憑添哀傷呢?

  也不是反對災難片,我向來以看恐怖片為樂,只所以“樂”,是因為那裡的災難、恐怖、血腥、變態基本屬虛構,其本質是具藝術娛樂效果的,拍得好的,甚至發人深省,寓意暗藏。或許《唐》拍得惟妙惟肖,真實再現,悲痛欲絕,但是----我實在不想周圍已是充滿哀鴻遍野的災難之後,再重溫過去的、早已深埋了傷口的創傷。

  那段歲月不堪回首,無論對經歷過或未經歷過的人,都是無法忘卻的悲愴。然,不忘卻不等於要時刻記起,就如同把好了的傷疤隨時揭開,在撒點鹽進去,體會當初的痛絕。

  這不是憶苦思甜,也不是給世人警醒,更不是緬懷逝者的英靈,倒像是一種變態,是用真實的無奈慘死的生命,活着的人的傷感記憶,封存許久的悲痛,來作為賣點,刺激那些體驗和未體驗過的人的神經、視覺、情感、乃至善良,最終除了抽搐淚灑,就剩下無奈。

  這種以真實再現為目的的影片意義到底是什麼?我們不陌生,因為我們剛剛經受了幾起災難,真實的不能再真實,在夢裡都可以淚如雨下。

  把過去的天災和慘絕再搬出來回味,就是要告訴世人:人不可勝天嗎?抱歉,要是這樣,這個道理我們在小學時就領悟了。還是說緊抓時下賣點,用眾生的淚水號召票房?或者說,用慘死已久的孤魂來號召票房?如果是這個目的,那麼,我還是去看《三槍》吧!

  眼淚廉價了,就等同於汗臭了!

  《三槍》應該是張藝謀拍得第一步喜劇片吧,要說有紀念意義的。一開始,影片就彰顯喜劇色彩,李四的桃紅,老闆娘的柳綠,叫囂着鋪展開紅男綠女的喜宴。

  但是再往下深入就有了黑色幽默的成分。首先是老闆王五的出現,驚現了《菊豆》的一幕場景,依然桃紅柳綠,奼紫嫣紅,卻帶了一絲悲劇的色彩。

  原來老闆娘和李四的關係不尋常,原因在於王五的虐妻。於是想當然以為,往下會繼續《菊豆》的殺夫,弱者反成強者,續演一部轟轟烈烈的愛情至上美片,其實卻不是。李四的懦弱、沒野心、好脾氣,正好和他一身的粉嫩、露出的纖腰、擠眉弄眼的腔調相輔相成,證明這樣一個“南坡第一娘娘腔”也就是“no:wen”不可能為情婦報仇,也不可能演繹轟轟烈烈的愛情大片,只能在老闆不發現的前提下偶爾吃回腥。

  你說他不愛老闆娘,那是假的,但是讓他愛吧,他真的沒勇氣的樣子。老闆娘恨鐵不成鋼,李四成了雞肋,丟也不是,留也無用,只要老闆不計較,就這麼這麼稀里糊塗地混下去。

  問題是老闆能不計較嗎?老闆買通了殺手張三,用十五貫買老闆娘和李四的人頭。

  這裡為什麼用十五貫,想是引用了《十五貫》的典故,誤會加錯綜成了故事講述的伏筆。再往下的每一個鏡頭都沒了想當然,每一步都是因前因而後果卻都是匪夷所思,不符合邏輯。

  不要說當事人,就算觀眾也不可能有任何聯想。

  影片的高明之處之一就是用喜劇的色彩貫穿於一個悲劇的故事,一個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潛伏故事,一個看似血腥卻又充滿人情味的愛情故事。

  一切連鎖現象都是矛盾重重,從一個矛盾奔向另一個矛盾,每一個交集都是一個死結,死結永遠打不開,於是故事的人物就一個個死去。他們死的是那樣不可思議,總是不該死的死了,不該死的時候死了,死的原因之一就是貪慾。

  從老闆的歹毒,張三的貪念叢生,導致老闆的死亡;從店夥計的貪慾,導致他和小保姆的死亡。死的這些人,無一不是殘暴貪婪之徒,當然小保姆除外,是個陪葬品。

  沒有貪慾的是李四,李四的死是出於對老闆娘的愛情,懦弱的他鬼使神差地為張三打掃了殘局,卻以為幫了老闆娘的忙。本想男子漢一把卻暗中幫了張三,同時也害了自己。

  故事中處處又是巧合,玄機,讓故事的發展變得不可捉摸卻又順理成章。李四是故事發展的引線,沒有他的多事和好心,事情完全是另一個結局。然而好心沒給他帶來好運,儘管最後他死了死得如此不值,但是他認為終於為他的愛情I衛了一次,死得其所,一點也不後悔。

  死到最後,終於成了男子漢,可見愛情的力量不可小覷,能讓這樣一個貪生怕死、懦弱無比的娘娘腔化身護花使者、愛情I衛的勇士。

  但是戲劇性的是,老闆娘始終蒙在鼓裡,這個敢愛敢恨卻對整個事件一無所知的人物倒成了這個故事中最後的贏家,當然也成了孤家寡人,不知會如何收場。

  人一旦起了貪念,就等同上了絞索。要想擺脫絞索就要不停地犯錯,本以為能幹乾淨凈退出,卻發現越抹越黑,越陷越深,已經變了本質,人也愈發的瘋狂,儼然已成魔獸,最後才發現絞索已結結實實套在自己脖子上了!

  故事的寓意本身很深刻,小中見大,不拘泥於現象。但是用喜劇的形式,戲劇的情節,悲劇的結果來演繹及愛情、血腥、連環案、人性道德,就是張藝謀的不凡了!

  看完影片,沒覺得可笑之處有多少,只有一股悲意從心而出,卻又欲哭無淚的感覺。有對小人物不堪一擊的輕蔑,也對關鍵時刻能挺身而出的孱弱深感敬佩,有對不該逝去的市井感到惋惜和無奈,同時又對世上大部分貪心兇殘的惡徒感到鄙夷和不齒。

  至於三槍。兩槍給了老闆自己,一槍給了張三本人。本來是老闆娘用於自殺的槍,卻惡有惡報地歸屬了宿命。

  本片的拍案驚奇之處在於李四的好心辦好事,如果不是他,如果老闆沒死,就是《十五貫》中的誤會故事了,甚至流落到無聊的一般情節。正是李四這個人物,故事才有了奇妙的轉折,變成了離奇的《無間道》。

  如此離奇的案宗,估計福爾摩斯來判也不見得能發現蛛絲馬跡,因為太不符合常理了,哪怕身處其中的人都很難明就裡,兇手本身也是糊裡糊塗,除了追殺別無他法。本來是黃雀,追來追去自己也成了蟬。

  影片的色彩效果絕佳,一定是張藝謀的御用攝影師,保持了張藝謀電影的一貫風格,時而濃墨重彩,時而清新典雅;時而奢華迷醉,時而質樸簡約。

  每幅畫面大氣磅礴,線條流暢,美好雋永,張揚嫵媚。有時人物是點綴,有時只定格一秒鐘,在動靜交錯間,表現艷而不俗的魅力,有點到為止的精闢,無論什麼類型的片子,都在畫面的精湛處理上,透出一股文藝片的藝術內涵。

  效果如此和諧完美,是頂級的視覺大餐。

  其實張藝謀極具浪漫主義和完美主義的,是那種就算哭也要化好妝,就算死也要穿戴整齊的類型。

  看他每部片子,從《紅高粱》到《菊豆》,從《大紅燈籠高高掛》到《英雄》,都有美輪美奐的布景和色彩。連充滿村野氣息的《秋菊打官司》,也不忘忙裡偷閒地秀上一把風光片的范兒。

  影片中選用了喜劇演員是為了增加喜料,恰如其分。最不具喜感的就是孫紅雷演的殺手張三了,從頭至尾閃現出貪婪愚蠢和兇殘本色。

  這個人物自始至終都是全副武裝,連在掘墓地這樣辛苦的時刻都未曾卸下盔甲,可見這人防範心理多強。但是武裝到牙齒也沒用,愚蠢就是愚蠢。自以為每一步都做到天衣無縫其實處處留了尾巴。在其一次次收拾殘局的同時,自己也殞命。

  正是貪心不足蛇吞象,偷雞不成蝕把米。就像《瘋狂的石頭》中那個那個香港請來的大盜,乍一看神神秘秘,高深莫測,一身專業行頭令人咂舌,結果卻是草包一個。即便有真本事,有超級武裝,沒用到正地方或者不會用照樣是失敗,並且留下千古笑柄。

  這樣的人物刻畫,就像萬花叢中下面的陰影鮮艷的背後暗藏卑劣。

  總之,看張藝謀的片子的確是享受,雖各有不同感受,但是共同感受就是:猶如欣賞一部妙趣橫生的連環畫,色彩紛呈、環環相扣,最後一個驚堂木拍案,把一個玄妙的結局休止成一個大大的彩色驚嘆號!

  三槍拍案驚奇影評(三)

  喜劇電影的觀眾和在家看小品的觀眾心理預期是不一樣的,為了證明自己花的錢物有所值,電影觀眾會盡量吸收甚至放大電影中的每一個笑點,這樣一來反而會造成一種心理緊張。同樣的一個笑料,可能在電視上會奏效,因為電視觀眾心理很放鬆,除了時間以外沒什麼可損失的。

  而這個笑料面對搭上時間和金錢的電影觀眾的時候,觀眾就會想這個東西到底值不值得笑——你的笑料是否對得起我花出去的真金白銀,就算你僥倖地把我胳肢笑了那麼幾次,可能我的笑也不是為了配合你的伎倆的,而且為了對得起我為此所付出的代價,而當我認定你所兜售的不過是一些打開電視“一分錢能聽八段”的廉價笑料時,我會為我智商被侮辱、金錢被掠奪、時間被糟蹋而感到鬱悶、糾結以至憤怒。對於有些觀眾來說,看《三槍拍案驚奇》,就是這個狀態。

  可以說,《三槍拍案驚奇》中對小品、二人轉、電視欄目的過度嫁接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敘事的節奏,前半部分基本上是《武林外傳》的電影版,這些喜劇元素於人物性格刻畫和故事發展走向無關,從我的立場來看,我向來是排斥這種喜劇的。有些導演一直是在用輕視觀眾的方式來親近觀眾,會一廂情願地認為他們的設計會引爆觀眾的不高的笑點。前不久《熊貓大俠》的導演王岳倫曾經炮轟《三槍拍案驚奇》,甚至說《三槍拍案驚奇》只是“攝影比較好的《十全九美》”而已,其實現在看來,倒也不無道理,《三槍拍案驚奇》中的小品式笑料的植入和《熊貓大俠》中的網絡用語的泛濫在生硬程度上一樣的,在本質上都是屬於造作的喜劇。

  張藝謀是否真的過高估計了電視喜劇文化的殺傷力了呢?也許未必。《三槍拍案驚奇》無疑將是今年賀歲檔最有票房潛力的影片,不管有多少人討厭它,現在我更加堅信了這一點。全片中讓我笑得最開心的是小瀋陽對閆妮說的總結他們姦情的一句話:“當初我就是太好奇了,其實這玩意兒吧,沒啥意思。”我感覺這句話的好笑之處並不是它在影片中的意義,而是道出了這部影片得以成功運作的本質。以張藝謀在中國電影界的地位,能夠把姿態放到如此之低,去拍攝一部以小瀋陽為標籤的賤格喜劇,這足以吊起所有人的興趣,無論你是具有深厚藝術修養的高端觀眾還是僅僅為了謀求簡單快樂的普通看客,都會樂於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去見證這種略顯詭異的事件的,雖然見證之後的結論可能真的是“沒啥意思”,但消費行為已經完成了。

  《三槍拍案驚奇》確實存在着諸多的缺陷,很多影評人也表達了對這部電影的失望甚至憤慨,這個事情我覺得有點可笑,張藝謀畢竟不是王岳倫,這些缺陷你都能看出來,張藝謀自己會不知道嗎?你當他這麼多年是白混的?這個解釋只有一個,張藝謀根本就沒有把你當做他的目標觀眾。這電影所要討好的觀眾群是那些長期浸淫在電視庸俗文化中、能夠輕易被流行偶像所捕獲的人們,他們一年可能只進一兩次電影院,他們在看《三槍拍案驚奇》的過程中所能得到的樂趣和滿足才是這部電影存在的真正價值。當然張藝謀也會付出信譽透支的代價,但這點損失他再拍一部《金陵十三釵》就掙回來了,這不算什麼事。

  張藝謀拍電影一直有以文學作品為藍本的習慣,這就讓他的電影在人物刻畫和情節構架上有個基本的保證,《三槍拍案驚奇》是翻拍美國導演科恩兄弟年前的*作《血迷宮》的,於是相對紮實的劇情便成為《三槍拍案驚奇》質素的一個底線,因為原作在情節的懸疑性和爆發力上的建樹是有口皆碑的。《三槍》對原作的忠實程度極高,除了開頭硬塞進去的喜劇段落,後來的情節走向和人物設計甚至包括細節都與原作高度對應,這也導致了小部分熟知《血迷宮》情節的觀眾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懸疑樂趣。為了適應國內觀眾的口味和賀歲檔的氛圍,張藝謀做了風格上的微調,《血迷宮》作為一部黑色懸疑電影,其中充滿了夢魘般的絕望和人性掙扎,而《三槍拍案驚奇》中的故事更體現了善惡有報的傳統價值觀,

  比如為老闆娘的偷情設置了遭受虐待的緣由,相比起原作陰鬱冷酷的色調,《三槍拍案驚奇》在人物服飾和環境的色彩運用上極為奔放鮮明,這也是極具張藝謀風格的。情節處理上也盡量去除了原作中某些重口味的處理,可以對比一下埋屍一場戲兩部電影的區別。要知道原作中可是活埋的。相比起大多數連故事都講不利索的國產電影來說,《三槍拍案驚奇》至少做到了圓熟敘事。

  張偉平一直在澄清《三槍拍案驚奇》以低成本製作“搶錢”一說,但是《三槍拍案驚奇》製作成本的低廉是顯而易見的,全片採用的是數字高清拍攝,場景單調且室內居多,人物自始至終沒換過衣服,沒有一線明星加盟,如果張偉平所言不虛,可能最大的投入就是購買《血迷宮》版權的萬美元了。藉助張藝謀的號召力和小瀋陽的噱頭,以低成本博取高回報,《三槍拍案驚奇》的生意經極其精明,《三槍拍案驚奇》可能會成為今年投資回報率最高的一部電影。

  很多情況下電影的工業屬性都讓製作方面臨一個選擇,那就是要臉還是要錢,這次張藝謀的選擇無疑是要錢,不管影片會遭受高端影迷和影評人的多少惡評,這都應該是在張藝謀意料之中的,這也應該是《三槍拍案驚奇》正式上映前面對媒體和影評人一直保持低調的根本原因,它不需要口碑宣傳來給電影填柴,只要沒人潑水就行,最終這個穩賺不賠、利潤豐厚的生意他們是做成了。現在《三槍拍案驚奇》已經以勢不可擋之勢殺入了賀歲檔,對這樣的電影做藝術評判我覺得很多餘,這不過是一樁生意,他們賣的就是油潑面,你吃了以後說這個不是魚翅的味,有意義嗎?當然我並不是說電影要賺錢就要以枉顧觀眾利益為代價,對投資商負責和對觀眾負責,這並不一定是一道單選題,兩者兼顧才是最理想的選擇。

您正在瀏覽: 三槍拍案驚奇影評
網友評論
三槍拍案驚奇影評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