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后感 > 周恩來的四個晝夜觀后感4篇

周恩來的四個晝夜觀后感4篇

手機:M版  分類:觀后感  編輯:pp958

周恩來的四個晝夜觀后感4篇 標籤:春晚觀后感

  篇一:《周恩來的四個晝夜》觀后感

  近期,我認真觀看了《周恩來的四個晝夜》這部電影。該電影講述了上世紀六十年代,我國遭遇連續三年自然災害的困難時刻,周恩來同志深入革命老區伯延考察調研,實事求是調查研究,千方百計為群眾排憂解難的感人故事。看了之後,我備受感染。在當前開展當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時期,老一輩革命家實事求是,心繫群眾,為人民利益鞠躬盡瘁的故事恰似一本鮮活的學習教材、一劑凈化心靈的良藥、一面指引方向的旗幟。

  觀看影片后,影片中真切的畫面、樸實的話語、誠摯的情感讓人久久不能忘懷,周總理心繫百姓、求真務實的偉大品質和光輝形象,老區人民愛黨愛國、為國分憂的質樸情感,深深的印在了我腦海里,使我感觸最深的是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實事求是、密切聯繫群眾和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優良作風以及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法。

  第一,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電影中周總理時時處處為群眾着想,熱愛人民、勤政為民,依靠群眾、為了群眾,深刻詮釋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偉大宗旨。這一宗旨,是由黨的階級性質決定的,是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根本要求,也是黨的各項事業取得勝利的重要保證,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現實需要。90多年來,我們黨能夠帶領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設勝利,能夠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能夠凝聚全國人民的力量向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就是因為黨始終是為人民服務的黨,從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已成為政黨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並早已深入共產黨員的內心。儘管當前社會中仍存在一些損害人民利益的問題,但是絕大多數黨組織和黨員是好的。作為一名黨員,應該始終與黨的大局保持一致,遵守黨章,模範遵紀守法,努力“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第二,黨的三大優良作風是傳家寶。影片中周總理深入基層農村,在調查研究中充分體現了我黨理論聯繫實際、密切聯繫群眾和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優良作風。我們黨在9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在領導作風、思想作風、工作作風中形成了三大優良作風,是我們必須堅持、務必弘揚的傳家寶。理論聯繫實際就是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觀點和方法,去分析、研究和解決我們發展中的實際問題;密切聯繫群眾就是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尊重群眾,向群眾學習,對群眾負責,就是要求黨一刻也不能脫離群眾,一刻也不能放鬆群眾工作,要為廣大群眾求解放,謀幸福。批評和自我批評,就是對黨內、同志之間在思想上、作風上、工作中存在的缺點、錯誤,真誠而又嚴肅地提出批評,幫助犯錯誤的同志提高認識,取得進步,對自身的缺點、錯誤認真地進行自我檢查,提出糾正的方法,取得深刻教訓。結合當前全黨開展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的四風問題,我們更應該弘揚優良作風,時刻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以優良作風把人民緊緊凝聚在一起”。

  第三,調查研究是黨的重要工作方法。影片中,周總理深入基層農村,融入農民之中,在同村幹部和廣大農民群眾的共同勞動中,實事求是調查摸底,透過伯延表面現象看到了伯延的嚴重問題,最終為掌握實際情況,及時制定調整政策做出了重要貢獻。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法,是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從毛澤東同志“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到改革開放等一系列黨的重大決策的提出,歷史表明,正確的決策來源於對客觀實際的周密調查研究。凡事一旦脫離實際、不調查,搞主觀主義、經驗主義就註定會失敗。堅持調查研究、一切從實際出發,是我們黨取得成功的一大法寶,是我們必須堅持的一條鐵的定律。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調查研究的重要性,他指出:“調查研究不僅是一種工作方法,而且是關係黨和人民事業得失成敗的大問題。回顧我們黨的發展歷程可以清楚地看到,什麼時候全黨從上到下重視並堅持和加強調查研究,黨的工作決策和指導方針符合客觀實際,黨的事業就順利發展;而忽視調查研究或者調查研究不夠,往往導致主觀認識脫離客觀實際、領導意志脫離群眾願望,從而造成決策失誤,使黨的事業蒙受損失。”

  總之,這部電影,使我深刻地理解了中央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的八項規定,通過“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來解決“四風”問題,作為一名黨員,應該自覺加強黨性修養,注重品行鍛煉,弘揚良好作風,踏着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足跡,繼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篇二:《周恩來的四個晝夜》觀后感:徵求群眾意見

  《周恩來的四個晝夜》,影片通過周總理走訪老幹部黨員,實地查看學校,廣泛聽取廣大群眾意見等等措施,透過表像,一步一步揭開公社幹部的“善意隱瞞”行為,最終了解到當地群眾的真實生活,找准了工作的調整方向。周總理的密切聯繫群眾,實事求是,一絲不苟的工作作風對於我們今天“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工作尤為重要。

  難忘四晝夜,一顆公僕心,影片中周總理與群眾同甘共苦,俯首體察民情、人間疾苦的真心、真情與真誠表現的淋漓盡致,再現了周總理身上那種“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奉獻精神;周總理始終堅持做真學問、搞真調研、當真公僕,在他的身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容不得任何“形式”和“過場”。

  當前,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進行的如火如荼,什麼才是真正的群眾路線,領導幹部怎樣走基層調研了解情況,如何得到第一手 “群眾意見”,是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而《周恩來的四個晝夜》是一本活的教材。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一是靠真心,我們要學習周總理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工作態度,要象總理一樣用“不了解到真實情況是絕不離開的”的真心去發動群眾;二是靠真情,周總理把食堂為他準備的紅燒肉,讓炊事員倒回大鍋,和群眾集體分享以及無奈地吃完了“老姐”的手擀麵,這種真情無不讓廣大群眾為之潸然淚下;三是靠真誠,當周總理髮現村幹部和部分村民隱瞞真相時,總理並沒有高壓批評,而是真誠地與群眾交心,通過細緻耐心地做群眾思想工作,直至打消群眾的顧慮,最終解決問題。我們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就是要充分發動廣大黨員、幹部群眾積极參与,像周總理一樣,用真心、動真情、靠真誠去引導發動群眾,讓他們打消疑慮,積極投入到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來,幫助各級領導幹部找准問題;領導幹部要自覺接收群眾監督,正確處理群眾提出的各種問題,認真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自覺接受群眾的批評和意見,認真查找在“四風”方面存在的問題,立行立改,自覺地“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從而更好地投身於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去,切實做到為民、務實、清廉。

  篇三:看《周恩來的四個晝夜》有感

  我們這一輩的人,沒有經歷太多的磨難,但因為是從農村出來的,從小也對長輩們嘴裡所說的他們的故事有很多的記憶。對我來說,父母經常回憶的就是他們年輕的時候過的大集體生活,說的最多的就是他們那個連吃飯都是難題的歲月。因為沒有經歷過也沒有看到過,所以只是聽聽覺得有意思,聽多了也會有不同的想法——不能用以前的眼光看現在的社會。

  以前沒有認真地看過類似的電影,至少是不太情願看。因為要搞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緣故,看了這部叫《周恩來的四個晝夜》的電影,不想一字一落地認真看完了。也許是因為工作了,長大了,電影里所宣揚的主題說中了自己的想法。其實並不想借這部電影來駁斥自己所處的環境,但“實事求是,謙虛謹慎,我記在命里了”,這句台詞觸動了我。我想說這八個字是要求,也是目標,所以要努力達到不是那麼容易,可以為什麼很多時候明明就知道越來越偏離了這8個字還“義無反顧”呢。自己所工作的環境里,每天都是那麼的忙碌,但回頭想想,這也是工作,忙是常態,為什麼有那麼多的不平。聽領導、聽長者們說要奉獻,要融入,也知道改變不了就要去適應。但真的這樣就是對的嗎?我覺得可能對於一些事來說,這樣的做法是很對的,因為可以打磨一個人。但是如果從一開始這個氛圍就是人為普遍地製造出來的,本來就不是這樣的,為什麼不改變呢?

  很多時候自己就反思,你這一天到底做了些什麼呀,你有什麼值得檢驗和推敲的,是幫助了人,還是推動了社會的發展呀。確實想得太大了些,可不能否認,自己現在所做的很多事,不值得,或者說是在做沒用的事,反“形式主義”的時候還是用形式主義來反對,這不是很諷刺嗎?很多領導都說,你們年青人不能總是坐在單位里,你不是機關幹部,要多到村裡去。這句話背後是說我們享樂主義呢吧,其實沒有誰不願意“出去動動”,那麼這些多得能把自己埋起來的業務怎麼辦呀,回來還不是自己做,想卡着時間做都要受批評,誰來理解我們呀。之前看了一篇《忙得忙死,閑的閑死》的文章,說的就是這個狀況。我常常想,如果自己就這樣下去了,是不是到老的時候也會說著跟他們同樣的話呢……

  實事求是,如果說誰做到了,那他就是偉大的,這不誇張。現實是,“寧願騙自己騙別人,也要做到按上級要求來;寧願被人騙看到被騙,也要在嘴上說好好好”就是現在很多基層與上級之間的關係寫照。我曾經在一場檢查準備工作中直接就聽到電話那頭的“領導”說,這就是給領導臉上貼金的事為什麼不落實呢。好吧,結果人家壓根瞅都瞅一眼,諷刺哈。決策是個很嚴肅的詞,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聽不進意見盲目做決定 的事 就是不完善的,想想我們在執行多少不完善的決策呀。

  篇四:《周恩來的四個晝夜》觀后感:心繫百姓,為民解憂

  2014年3月25日,我懷着一個崇敬的心情觀看了電影《周恩來的四個晝夜》。電影講述了1961年新中國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周恩來總理深入河北邯鄲伯延公社實地調查的情景,通過四個晝夜對總理言行舉止細緻的描述,展現了周總理時刻心繫人民,急群眾之所急,憂群眾之所憂的優良作風。

  四天四夜,周總理兢兢業業,深入災區了解人民群眾的疾苦,把人民群眾利益放在自己心坎上,親自到百姓家中、田間地頭與群體談心了解情況,用自己的言行感動着身邊的每個人,實地了解到了伯延公社的真實情況,為群眾解決難題,從此開創了中國農村自主經濟新局面。

  周總理是深得人民群眾愛戴的,公社的燉肉和白饅頭他沒有吃,分給大家,但他吃了連弟奶奶做的那碗拽面,因為這不僅僅只是一碗面,這面里揉進了群眾對於周總理的敬愛之情。影片結尾伯延公社的老百姓都來送總理的這一幕讓人久久難忘,總理和廣大人民群眾的魚水之情是那麼的淳樸和真摯,前來送總理的鄉親拉着紅色條幅,上面寫着“周總理再來呀”短短几個字,卻表達了人民對周總理深深的情誼。依依不捨的場面感人肺腑,引發我們的思考。

  《周恩來的四個晝夜》觀后讓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面對當今良好的生活條件,我們雖然不為溫飽問題擔憂,但艱苦樸實,求真務實、不求回報的付出,全心全意的為人民服務品質仍然是我們應該代代相傳的優良傳統。我還深深感到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及時性、必要性和迫切性。我們只有牢記黨的宗旨,切實增強群眾觀念,去解決“四風”問題,扎紮實實做好本職工作,才能更好地實現為民務實清廉,才能為基層企業提供深度服務。

您正在瀏覽: 周恩來的四個晝夜觀后感4篇
網友評論
周恩來的四個晝夜觀后感4篇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