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教學反思 > 傅雷家書兩則教學反思

傅雷家書兩則教學反思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pp958

傅雷家書兩則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

  傅雷家書兩則教學反思(一)

  本單元的文章展現了文壇泰斗、文化巨人,教育家、學者的思想風采,將學生引向更為廣闊、深邃的人文世界。《傅雷家書》兩則是着名學者傅雷和音樂家兒子傅聰的藝術交流,蘊含著深刻的哲理。細細品味,將使學生對人生,對藝術等問題有逐漸深入的領悟與思考。教學本文時,我充分考慮到這一點,準備課件,設計問題,教法學法上,都進行了斟酌。具體表現為:

  一、教學準備:充分有理有序,趣與新與效和諧統一

  為每天都能給學生一個全新的感受,仔細翻閱了《傅雷家書》,上網查閱了許多諸如傅雷及其家人的許多材料,並下載了一些相關的圖片,目的是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加深學生對人物的理解,增強學生閱讀學習的樂趣。同時新穎的教學設計程序,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二、設計層次:由淺入深,由易到難。

  初三學生真正接觸的說理性的文章還不是很多,沒有羅列成一個系統的整體。考慮到這一因素,在教學層次的設計上,以字詞的掌握入手,以《一封家書》為導引,將學生帶入優美的意境,指導學生學會寫信,注意書信的正確書寫格式,然後將兩篇文章進行比照朗讀,發現兩文的內在的共同精神,理出文章的主題,最後以其中一封家書為實例,引導學生篩選信息,組織相關要點,並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從而學會精選信息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突出重點,循循善導難點。

  “堅強”含義的理解是本文教學的重點,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了這一點。朗讀後學會篩選信息,組織了三個問題的討論,設計講究層次性。第一個問題:貫穿兩則書信中的主線是什麼?第二個問題:“堅強在兩則書信中的含義分別該怎麼理解?第三個問題:我們所接觸到的名人中,有哪些“堅強”的人?選取兩三個,說說他們的事迹。

  難點是:“孤獨”“赤子之心”的理解。將書本知識,文本價值巧妙結合在一起,關注學生的獨特體驗,從優秀作品中汲取精神的食糧。

  四、教學方法:比較閱讀法,批註閱讀法。

  關注細節,關注文本,關注學生,關注互動,關注價值意義.

  在課前預習中,引導學生進行批註閱讀,小到一個標點,大到一篇文章,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看法,教會學生賞析文本,賞析詞句,鼓勵學生逆向思維,大膽質疑,從而培養學生的批判精神,尤其是敢於向權威、經典問難的勇氣。

  其次,考慮到兩則家書的異同,引導學生進行比照朗讀,設計三個層次的問題,讓學生互動,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同種求異,異中求同,理解教材選材之精之妙。

  五、教學效果:積極調動學生思辨激情

  整個教學流程如同山間溪水,自然而流暢,實實能聽見叮咚響。由於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調動學生的情緒體驗,所以學生積極發言,展示個體的慾望高。特別是在拓展過程中,將學生自己與父母的交流融入課堂,讓學生有話說,很想說,不吐不快。結果幾乎是搶着發言,學生整體的感受是,語文課關注我們的心靈發展,關注我們的心理健康,學生將生活中碰到的困惑,與父母交流的絆腳石,一一呈現出來,大家獻計獻策,兩節語文課下來

  學生積極思辨,感覺心裡痛快了不少,內心的苦惱畢竟需要宣洩。

  六、教學體會:珍視學生的思維火花。

  教學中特別應該關注細節。這個班級學生很善於思考,幾乎每節課都能提出許多問題。比如本文,學生在自主閱讀,並做了批註之後,有一個學生就問:“《傅雷家書》里這麼多書信,為什麼就唯獨選這兩篇呢?”多好的問題啊!我立刻讓學生展開討論,幾份鍾后答案赫然出現:兩則家書有代表性,有典型性啊。教學中注重學生的生活實踐,關注學生內心的情感變化,關心學生的家庭生活,加強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促進教育的立竿見影,實現語文教學的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這正是語文教師的追求。

  教學瑕疵:

  多媒體教學的普遍毛病,課堂反應轟轟烈烈,學生內心的情感很容易被喚起,但知識掌握效果模模糊糊,導致知識點不夠落實;另外,學生積极參与思考,但沒能個個都主動發言,特別是一些不善言談的男生,聽的入神但沒能淋漓盡致的表達自己的感情。儘管聽課老師共同反映,學生的積極性調動的比較好,但我覺得,大多人主動參與的地課程還不是好課,只有讓每個人都有話說,都有躍躍欲試的衝動,都有非說不可的憋勁,都能酣暢淋漓的來一次心靈的洗禮,那才是一堂優美的課程。

  傅雷家書兩則教學反思(二)

  在第九周周五上午第五節課,我第一次站在講台上正式上了一節語文課——《傅雷家書兩則》。前八周一直處於聽課階段,沒有實踐的機會。而大學的課堂上雖然給我們提供了設計教案、模擬課堂等鍛煉,但歸根到底,這些都只是理論學習階段,等正式站在講台上,面對一群仰頭望着你的初三學子,一切都與預想情況不一樣了。聽課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反應是悶、無趣,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結果?回想一下整節課堂,出現的問題主要有:

  一、教師過於緊張。還沒上課前,我就意識到可能會出現這一問題,但是課前一直注意鍛煉自己,早在正式上課的前一周,我就開始備課,短短的兩則傅雷家書被我翻來覆去地分析,早已爛熟於心。但是一站上講台,緊張感不由自主地湧上心頭,我半側着身子,目光只在班級右側的同學身上,整節課只有一次目光掃過左側同學。我心裡清清楚楚地知道一節課程的標準,比如目光掃視全班、不時走到同學身邊、聲音洪亮並有明顯的起伏等,這些我明明都知道,可是卻做不好,無法壓抑內心的緊張感。

  二、教學內容過多。本來《傅雷家書兩則》的內容需要兩個課時,但是學校只給了一個課時。備課時,面對內容的取捨,我猶豫不決,似乎每一個知識點都可能是考點,生怕漏講的知識點正好是同學們不明白的。在這樣的憂慮下,雖然我盡量刪減教學內容,但仍然保留了大部分。

  三、對學生期待過高。設計問題時,一直假想學生可以流利地回答,因為在我看來,那些問題毫無難度。但實際情況與預想大相徑庭,再加上教學內容過多的問題,兩大問題相加,造成課堂毫無生氣,我就像在說單口相聲一下,擺出問題,提問“有沒有同學能回答”,在一片靜默下,自己再給出答案。

  除了這三點大問題,整堂課的小問題也不少,比如過於依賴PPT,本來按照我的設想,PPT展示問題和答案更直觀,但實際上也造成PPT內容過多,讓學生感到疲勞。問題過多,沒有細緻地帶領學生分析等等。上完一節課,我有一種無力感,明明知道該怎麼做,卻無法做好。所以真正在中學上完一節課,我對教學又有了新的感悟,對所學知識才有了初步的消化吸收。要消除緊張感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為了達到更高的層次,我還要在支教的路上及時找出不足,並積極改善。

  傅雷家書兩則教學反思(三)

  今天我們學習了《傅雷家書兩則》,課堂上我把理解課文的切入點放在了以下兩個方面:

  1、引導學生從傅雷與傅聰兩個角度來研讀課文。

  研讀的目的在於:信是用來交流思想感情的,閱讀本文,引導學生體會父子之間的感情,體會書信的作用,理解本文的思想內容。

  從傅聰的角度:第一封信中反映了傅聰遇到了生活上,感情上的創傷,在前信中向父母傾訴與發泄,然後又寫信表示不應該為了自己生活感情上的事情而讓父母感到不安。可見,傅聰是愛父母,體諒父母的,父子之間的感情是真摯的。第二封信寫於演出獲得巨大成功的時候,向父母傳達自己藝術成功的喜悅之情。

  從傅雷角度:首先,傅雷是傅聰的父親,父子之情是主要的,在這兩則書信中,流露出父親對兒子的寬慰和理解,為兒子取得成功而表現出的無比喜悅之情,這些都是真情流露,是最真摯的愛。但是更重要的是,傅雷家書與一般家書不同之點在於,作為文藝評論家的傅雷,在藝術上給兒子以引導:鼓勵兒子擁有一顆赤子之心,不畏孤獨,保持心靈的純潔,達到藝術的高峰;期望兒子的演奏,能表現出中國的黎明,響遍每個人的心,能表現出中華文明,有氣吞鬥牛的氣勢,對藝術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也有對兒子人生的指導:能夠從客觀的立場分析前因後果,敢於正視現實,不要刻骨銘心的傷害自己,要有自知之明,要謙卑,要堅強,要不怕孤獨。從這兩個角度深入的研讀課文,引導學生更深刻的領會文章中表達的思想和情意,效果很好。

  2、把兩則書信放在一起研讀,體會語言的魅力。

  傅雷對兒子生活、藝術方面的指導,對我們都很有啟發意義。作為語文課,我們更要重視對語言的學習,在品味中,在思考中加深對文章的認識,總之通過對語言的品味,理解其中的意義。

  如對兒子生活方面的引導時,用了比喻,用陽光雨水的猛烈,對植物的傷害來解釋人不能夠總是處於高潮期,安慰兒子正確看待高潮與低潮,如對兒子藝術方面的指導時,希望兒子能用音樂的形式表現出愛國之情,愛國之心,要有中華文化的傳統作為積澱,表現出氣吞鬥牛的氣勢,感染聽眾。這段意思的表述中,語言相當有特色,用黃河之水天上來,用無邊落木蕭蕭下形象的說明,文雅又生動。

  把握好這兩個切入點,更好的引導學生學習本文,體會傅雷的愛子之情,教育兒子的巧妙之處。

  從文中走出來,讓學生再次重新審視自己的親人,特別是感受表現不太明顯、常被忽略的父愛。利用口、手結合的方式,先口頭表述,再用筆抒懷,學生聯繫生活實際,產生真實的生活體驗,從而對於身邊存在的的溫暖和關懷有了真切感受,真正受到教益。

  課堂上的時間總是有限的,在課內外銜接的語文教學中,光靠課堂是學不好語文的,它還需學生在課後以課堂教學為突破口不斷發掘、填充,自由地吸收更充分的養料來成長,故通過相關鏈接這一途徑,引導學生課後繼續探究。

您正在瀏覽: 傅雷家書兩則教學反思
網友評論
傅雷家書兩則教學反思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