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教學反思 > 寓言兩則教學反思

寓言兩則教學反思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得得9

寓言兩則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

  寓言兩則教學反思(一)

  今天,我給學生講了《寓言二則》,分別是《亡羊補牢》和《南轅北轍》。感覺很是失敗,覺得很有必要反思一下,總結一下。

  葉瀾教授曾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的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課上完了,到底上的有效率嗎?靜下心來細細回顧一遍,會發現自己在哪些環節是有效的,哪些是多餘而累贅的。其實不是每節課都能一帆風順,盡如人意的,如果能敢於面對自己那些課堂教學效益低下的課並及時查找失敗原因,找准不足之處,並進行分析,找到應對的策略,並記錄下這些策略,對以後的教學幫助會更大。

  首先,教學目標不太準確,沒給學生以明確提示本節課的任務到底是一則寓言還是兩則?沒讓學生有充足的思想準備。其次,也是最失敗的一點,就是教師講得過多,以至於學生沒有充足的的時間來獨立思考。沒有深入的結合學習。生活經驗來體會寓意。所以課堂氣氛也不夠活躍。只有課堂活起來了,學生才有可能主動、生動、活潑地發展。課堂上,凡學生能夠自己學會和理解的,老師就應該大膽放手,先自學再交流;凡部分學生能感悟的就請學生來講授,讓其他學生聽得感興趣;教師要講解一些規律性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一些必要的方法,再啟發學生舉一反三。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的反思總結,以後還要虛心學習其他教師的優秀經驗,力爭把自己的每一堂課都上出效率。

  寓言兩則教學反思(二)

  二年級下冊第27課是寓言故事,本課是由《揠苗助長》和《守株待兔》兩篇寓言組成。課文分別為我們描述了古代兩個可笑的人物形象。一個做事急於求成,違背常理,結果把事情弄得更糟;一個是對意外的收穫心存僥倖,不認真做事,結果一事無成。這兩則寓言都是家喻戶曉的作品,語言簡潔明快,內容生動有趣。

  寓言常常是以一個小故事來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是學生們喜聞樂見的一種體載。寓言的學習應抓住課文篇幅短小、內容生動有趣的特點。引導學生結合課文的插圖,抓住理解重點詞句,分析人物的言談舉止和心理活動,讀懂課文內容。同時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理解感悟。抓住課文的內在聯繫,分析因果揭示寓意,讓學生從中受到教育和影響。

  如:《揠苗助長》,講的是古時候有個人盼望禾苗長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高里拔,結果禾苗都枯死了。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事物有它自身的發展規律,如果違反自然發展規律,強借外力,強求促成,反而會把事情弄糟。這則寓言情節簡單,學生一讀就能了解故事內容,但寓意比較抽象,這對於二年級的孩子來說是比較難以理解的。為此,我認真研讀了文本,尋找到了本課教學的關鍵所在,較好地引導學生悟出了深刻的寓意。

  在教學前,我努力思考應該怎麼樣教授,才能讓孩子在短暫的課堂上明白這兩個故事所蘊含的道理。於是,邊看書,邊思考,就在自己手捧着課本想:這兩個人的表現有趣極了,第一個人,看到自己田裡的禾苗沒有長高,好着急,於是自己認為想了一個“好”辦法,“好”辛苦地將禾苗全部拔高,而自己認為的“好”結果卻讓禾苗全部枯死了,於是我們得出結論:這個人好愚蠢。哈哈,自己就用這幾個好字,作為本節課的一條線,作為板書,相信同學們一定會覺得學習好輕鬆啊!

  寓言兩則教學反思(三)

  寓言是一種用比喻性的故事來說明道理的文學作品,大都篇幅短小,情節簡單,含有諷刺意義和教育意義。《拔苗助長》是一篇含有深刻寓意的課文。就二年級學生的知識水平與認識能力,要理解文中的寓意有一定的難度。因此,課堂必須創設一種與學生生活體驗直接聯繫的場景,讓學生去體驗、感悟,從而明理。

  語文學習應時刻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在生活中學習語文,把語文帶到生活中。本片段的教學,通過課件的演示與老師的描述,讓孩子們感受"筋疲力盡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工作計劃,工作總結-燭光漫步"的意思,可謂水到渠成。這樣的教學,喚醒了學生在頭腦中留下的直觀演示,溝通了書面世界與生活世界的聯繫,引發了學生與語言文本的對話。學生在愉悅的情境中實現對語言文字的理解。

  但是自我感覺在設計整節課,還不是很新穎,總想讓學生學得紮實,所以很多時間都停留在生字的教學上。導致學生在讀的時候,沒有很大興趣,總感覺是為了讀而讀,但為了什麼讀還不是很明確。我想,在下一次上時,重點應該是放在如何提升學生朗讀的興趣。

您正在瀏覽: 寓言兩則教學反思
網友評論
寓言兩則教學反思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