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演講稿 > 公眾演講 > 道路運輸培訓講稿之一:交通事故常見損傷及急救知識

道路運輸培訓講稿之一:交通事故常見損傷及急救知識

手機:M版  分類:公眾演講  編輯:小景

道路運輸培訓講稿之一:交通事故常見損傷及急救知識 標籤:安全知識 行政執法培訓 幹部培訓 暑期培訓

  骨盆和盆腔臟器損傷,會造成嚴重的內出血。盆腔臟器和骨盆血液循環豐富,有髂血管沿盆壁而行,盆底有大量密集血管叢。骨盆骨折,特別是猛烈衝撞和碾軋造成多處骨折,盆腔臟器傷及盆底靜脈叢撕裂等,短期內即可形成巨大的腹膜后血腫,產生嚴重出血性休克。如果髂血管破裂,出血難以止住,多因出血過多或搶救不及時而死亡。

  同時骨盆骨折和盆腔臟器損傷的併發症非常嚴重。因傷后尿外滲或大便污染所致的併發症有盆腔蜂窩組織炎、盆腔膿腫、直腸周圍膿腫,甚至氣性壞疽;有急性化膿性腹膜炎、肺部併發症,諸如肺炎、肺栓塞、急性呼吸困難綜合征等;尿路感染,、敗血症、急性腎功能衰竭、急性心力衰竭也可發生。所以在對骨折加以固定后要立即送往醫院搶救。

  八、交通事故中四肢骨和關節損傷及現場急救

  四肢骨和關節損傷包括四肢骨骨折、關節傷和脫位。

  骨折的癥狀有局部腫脹、疼痛、壓痛、肢體出現縮短,經常容易形成角或旋轉等畸形,活動受限。骨折端互相摩擦時發出骨擦音。

  四肢骨和關節傷是交通事故中的常見損傷,在現場急救處理時首先注意防止休克,並注意復蘇和致命的合併傷處理。而防止休克的最好辦法是及時止血和固定,然後再送往醫院診治。例如,有一股骨幹骨折的老年傷者,在現場並無其他致命傷,就是因為對傷肢沒有採取固定,在送往醫院的途中,由於路面狀況不好,過於顛簸,等送到醫院已死亡。這就是骨折端疼痛刺激加重了休克病情的結果。

  因此,在事故現場急救時,要想方設法利用能夠利用的器材做臨時性固定。對於開放性骨折還要做好臨時性止血和防止感染的工作。一般情況下,可用乾淨的布料覆蓋傷口,外加繃帶加壓包紮,既可保護傷口,又可達到止血的雙重目的。對露出皮膚外的骨折端,原則上不宜送回原位,以免把污染帶進深部。

  現場急救時,殘肢斷面應用無菌敷料或乾淨毛巾、衣服等加壓包紮,盡量少用止血帶。如果加壓包紮不能控制出口,必須使用止血帶時,應嚴格按照止血帶使用規定進行。斷肢用無菌巾或乾淨單子包好以免再污染。如估計送往醫院的時間較長,尤其是熱天,可將包好的斷肢放入塑料袋周圍用冰塊降溫,以減緩組織細胞的變性和防止細菌繁殖。但是務必注意不能讓冰水滲入斷肢組織,更不可將斷肢放人酒精等任何一種液體中浸泡,也不能採用熱水袋保溫等錯誤措施。在事故現場也不能只顧搶救傷者,置斷肢而不顧,任其浸泡在污水、油污之中,這對於斷肢的救治是十分有害的。

  對不完全斷離的肢體,應當使用夾板固定,以免在轉送醫院途中增加損傷。

  如果當地沒有可能進行斷肢手術,需要轉送時,要選用最快速的交通工具,並與有關醫療單位聯繫,做好準備,以便傷者到達后立即進行救治。

  九、交通事故中擠壓傷和皮膚撕脫傷及現場急救

  1.擠壓傷

  在交通事故中,由於車輛變形,乘車人被擠在變形的車中,或者車輛碰撞建築物,建築物倒塌后將人擠在廢墟中,都會造成擠壓傷。擠壓傷一般都伴有皮膚擦傷、挫傷、骨折等,但也可能不立即出現嚴重癥狀。

  由於傷者從擠壓,中解放出來后,有時無明顯嚴重癥狀,有的還可步行,所以常常認為傷情不重,等到受壓肢體腫脹,少尿或無尿,血壓下降時,病情已很危重,死亡率很高。

  創傷性窒息是某些胸部擠壓傷后的特徵性綜合病症。表現為面、頸、上胸、及肩部皮膚出現青紫,創傷性窒息往往是嚴重胸部閉合傷的一部分,因此雖然其本身並不需要特殊治療,數日之後皮膚的青紫色即可逐漸消退,但是也應該送醫院診治。

  對於四肢受擠壓的傷者,在解除壓迫后,應該用夾板等固定傷肢,囑咐傷者不要做不必要的肢體活動或按摩,以免壞死肌肉釋放出大量肌紅蛋白,組織毒素吸收到血液中,誘發和加重全身中毒和急性腎功能衰竭。同時,不要抬高傷肢,不要加壓包紮,不要上止血帶,如果傷肢出血應作局部止血,也不能熱敷,最好暴露於涼爽空氣中或作輕度冷敷。然後用擔架抬運,儘快送往醫院。

  2.皮膚撕脫傷

  在交通事故中,皮膚撕脫傷可能發生在頭部、手足或四肢,一般合併有挫傷或挫裂傷。頭皮撕脫傷在少數情況下發生在骨膜與帽狀腱膜間的帽狀腱膜下疏鬆組織,但一般合併有顱骨骨折和腦損傷。而四肢由於車輪碾軋可在深筋膜下、肌肉層,甚至沿骨膜撕脫。傷后可能伴有大出血,傷者會休克。

  在交通事故現場,對皮膚撕脫傷的搶救,由於常合併有其他損傷,首先應注意有無危及傷者生命的情況,如窒息、大出血等,迅速加以處理,然後進行局部包紮止血。無論頭皮、四肢或軀幹的撕脫傷,經加壓包紮后一般可以止血。如果深部撕裂伴有出血,應考慮有大血管斷裂,經適當包紮后仍不能止血時,可考察採用止血帶,但應注意作好標記與記錄,迅速送到有條件的醫院進行診治。

  如果撕裂的皮膚尚未完全斷裂,包紮時可略加鋪平。如果皮膚已完全斷離,應注意將撕脫的皮膚從現場找出來,用消毒巾或乾淨布包好,隨同傷者送至醫院,千萬不要拋棄。如果估記送往醫院的時間較長,特別是天熱時,可將撕脫的皮膚盛入乾淨的塑料袋,排除袋內空氣,用線將袋口紮緊,然後放人有冰塊的冰桶或容器中將桶蓋蓋緊,迅速隨傷者送往醫院,時間最好不要超過6小時,切忌把皮膚浸入消毒液、鹽水或冰中。因為這樣做會使皮膚的生命力大大減低,不能再供植回原處使用。

  十、交通事故中燒傷及現場急救

  在交通事故中,由於碰撞了汽車油箱部位,或者由於事故形成燃油外泄遇明火等原因造成火災,往往造成乘車人被燒傷。燒傷不是皮膚損傷,當燒傷面大於20%時,可引起多個系統臟器的功能紊亂,常會危及傷者的生命。

  1.燒傷分類

  (1)燒傷傷情的輕重在早期與燒傷的面積關係較大,晚期則受燒傷深度的影響較多,燒傷深度共分為3度,Ⅱ度燒傷可分為淺Ⅱ度和深Ⅱ度。

  Ⅰ度燒傷損傷僅及於皮質下層,局部潮紅和輕微水腫,表面乾燥,傷部有燒灼不適的感覺。

  淺Ⅱ度燒傷損傷深及部分的基底層傷部潮紅、水腫,有水瘡形成。水瘡破潰后,創底濕潤潮紅,有劇痛。

  深Ⅱ度燒傷基底細胞層大部毀損,但毛囊及汗腺的上皮細胞仍存活。

  Ⅲ度燒傷全層皮膚毀損,創面蒼白或焦黃炭化,乾燥如皮革樣。

  (2)根據燒傷的面積和深度,可將燒傷分為4類:

  輕度燒傷。總面積在10%以下的Ⅱ度燒傷,發生燒傷休克和燒傷敗血症的機會很小,可不必住院治療。

  中度燒傷。總面積為11%~30%,或Ⅲ度燒傷在10%以下,除創面積大外,引起的生理紊亂也較大,有發生燒傷休克和敗血症的可能,應住院治療。

  重度燒傷。總面積為31%~50%,或Ⅲ度燒傷為1.1%~20%o燒傷面積在30%以下,但有下列情況的,也屬重度燒傷。這類傷者發生燒傷休克和敗血症的可能性和危險性極大。

  ①全身情況較重,或已有休克。

  ②合併有其他創傷。

  ③中、重度呼吸道燒傷。

  ④面、頸、手、足、會陰等特殊部位的深度燒傷。

  ⑤深達肌肉、骨、關節、內臟、大血管的燒傷。

  特重燒傷總面積在50%以上,或Ⅲ度燒傷在20%以上,幾乎無一例外地發生燒傷休克,敗血症的危險性也極大,死亡率較高。

  2.現場急救

  在交通事故現場應當迅速滅火,使傷者儘快脫離現場。

  衣服着火時,要自己迅速脫掉衣服或就地滾動滅火,他人可用水澆或用棉被、大衣、毛毯等覆蓋著火部位。在着火現場力戒奔跑、喊叫或用手扑打火焰,以免由於空氣流動助火燃燒,引起頭面部、呼吸道及手燒傷。汽油等燃油着火,不可用水救火,要用專用滅火器滅火。

  燒傷創面不要塗布紅汞、龍膽紫一類有顏色的和其他有刺激性或油性藥物,以免影響對燒傷面積和深度的估計。可用無菌敷料或 乾淨的衣服、被罩覆蓋。傷者口渴時不可過多飲淡水,要飲用含食鹽的水。然後儘快將傷者送往醫院。在用汽車運送時,因行車慣性問題,途中傷者儘可能和汽車的行駛方向相同,或頭在後,腳在前以免造成翻滾。上下樓梯時,不要頭太高於腳,以防腦貧血。

  十一、交通事故中凍傷及現場急救

  在嚴寒地帶發生交通事故后,如果車輛救助或傷者救助不及時,都有可能使乘車人凍傷。凍傷后,傷部皮膚蒼白冰冷、疼痛和麻木。一般可將凍傷分為四度。

  一度凍傷:皮膚淺層凍傷。局部皮膚從蒼白色轉為斑塊狀的藍紫色,然後紅腫、發癢、刺痛和感覺異常。

  二度凍傷:皮膚全層凍傷。局部紅腫、發癢、灼痛,早期有水皰出現。

  三度凍傷:皮膚全層和皮下組織都被凍傷。皮膚由蒼白逐漸變為藍色,再變為黑色,感覺消失。凍傷周圍的組織可出現水腫和水皰,並且有較劇裂的疼痛。

  四度凍傷:皮膚、皮下組織、肌肉,甚至骨骼都被凍傷。傷部的感覺和運動能力完全消失,呈:暗灰色。由於凍傷組織與健康組織交界處的凍傷程度較輕,交界處可出現水腫和水皰。

  對於局部凍傷的傷者,如果是一、二度凍傷,只要用生理鹽水清洗創面,外敷新黴素霜,用無菌紗布包紮,如有水皰的剪破皰皮,放出滲出液,一般幾天之後即可痊癒。如果是三、四度的重度凍傷,現場急救處置是否及時和正確,關係到傷者治癒後有無傷殘,而且關係到是否併發症,甚至關係到傷者的生命,因此要正確掌握急救的要點。

  在事故現場,應迅速脫離受凍現場,及時進行初步急救治療,防止繼續受凍。發現凍傷患者后,要抓緊時間立即用棉被、大衣、毛毯保護凍傷部位,迅速將傷者護送到溫暖的室內,室內溫度要求20~25℃左右或直接送往醫院。

  在高寒地區發生交通事故,如果。一時得不到外來的救助,一旦遇到寒流襲擊,要迅速尋找臨時避風處或進入車內,而後就地緩緩活動,切忌怕冷畏縮不動。在救助凍僵傷者時,由於傷者身體僵硬,搬動時動作要輕柔,以免造成組織折斷、扭傷。迅速脫去傷者的潮濕衣服和手套、鞋襪,進行全身浸浴復溫,水溫與時間條件都和局部受傷復溫相同。對於呼吸、心跳停止的傷者,要進行復蘇措施,不可輕易放棄搶救。

  十二、交通事故中溺水者的急救

  在交通事故中,不乏車輛墜人河中,乘客等溺水。

  溺水時大量水分或泥沙、雜物經口、鼻進人肺,可造成呼吸道阻塞而窒息死亡,或可在溺水后,人體受到強裂刺激引起喉頭痙攣,空氣不能進入呼吸道,造成急性窒息,反射性地引起心跳驟停而死亡。

  因此,在車輛落入水中時,車內人員切勿驚慌,應迅速判斷水底和水面的方向,估計、水的深度,判斷水是否會淹沒車體。如果水較淺,車廂沒有被淹沒,應等到車輛穩定后,再設法從安全的出處脫離車輛;如果車廂將被水淹沒,或正在下沉當中,不要急於打開車門或車窗。因為,車廂內外壓力不同,車廂未進滿水前,車門是難以推開的,此時如果推開或砸碎窗玻璃水柱向內灌注,人也無法爬出車廂。同時車廂有一定的密閉性,水進入車廂后,在車廂上層會有一定量的空氣供使用。所以應立即選擇好準備脫離車廂的出口,深吸幾口氣,做好憋氣潛水的準備,從容地等待水將車廂灌滿。當車內和車外水壓基本相等時,或水將淹沒頭頂時,再深吸一口氣,破窗或推開車門潛游而出。

  其他搶救者遇到車落水的情況,下水搶救前,最好脫去衣褲,如果來不及,也要趕快把口袋翻出來,避免進水增加身體質量。

  搶救者應游到溺水人的後面,用一隻手從後面托着他的頭或頸,把頭部托出水面。搶救者不要游到溺水者的前面,這樣容易被溺水者抱住,連自己也易於下沉。

  把落水者救上岸后,立即清除其口、鼻內的異物及嘔吐物,使呼吸道通暢。通過清理后,看溺水者是否需要吐水,必須視情況而定。吐水是利用頭低腳高的體位使呼吸道及消化道內水分被引流出來。方法之一是搶救者一腿跪地,另一腿屈膝,將溺水者腹部橫放在搶救者屈膝的大腿上,將頭部垂下,然後用手平壓背部,使水流出。另一種方法是搶救者用雙手抱起溺水者腹部,使頭部下垂,也可以使其將水吐出。

  但不能過分強調吐水而耽誤人工呼吸,或為了儘快進行人工呼吸而不注意清除呼吸道內的水分。

  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擠壓是溺水搶救工作中最重要的措施。當溺水者搶救上岸后,清除口、鼻中異物使呼吸道暢通,應立即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心跳停止者,還應進行心臟擠壓。當溺水者自主呼吸恢復后,可活動其四肢,並作向心性按摩,以促使血液循環的恢復,然後應迅速送往醫院繼續搶救。因為溺水者大多都有嚴重的複雜病理心理變化,復蘇初步成功不等於搶救成功。所以必須送往醫院繼續進行細緻的觀察與治療,才能使搶救工作獲得最後的成功。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您正在瀏覽: 道路運輸培訓講稿之一:交通事故常見損傷及急救知識
網友評論
道路運輸培訓講稿之一:交通事故常見損傷及急救知識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