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演講稿 > 會議發言 > 一年級家長會發言稿精選

一年級家長會發言稿精選

手機:M版  分類:會議發言  編輯:pp958

一年級家長會發言稿精選 標籤:一年級 做最好的家長

  向上的力量

  --一一年級家長會發言稿

  【墨染縹霏】

  最近,我們班級QQ的簽名換成了:"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心如平原跑馬,易放難收。"以此作為此次家長會的題記,提醒各位家長,時刻給孩子助力,讓孩子保有一股向上的力量。

  一、知而後行

  你了解你的孩子嗎?

  他在學校表現如何?

  他有哪些優點、缺點?

  形成這些優點、缺點的原因是什麼?

  如何發揚優點,改正缺點?

  你給孩子規劃過他的未來嗎?你希望他成為怎樣的人?

  他喜歡和擅長的是什麼,理想是什麼?

  如果你從沒有想過這些,進而試圖為孩子做些什麼,請不要告訴我--你很愛孩子。

  馬斯洛將人類的基本需要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因此,愛孩子,不光要關心孩子的衣食住行,滿足孩子的前低級需要,更要關注孩子的思想動態,給孩子構建一個美好的未來,滿足孩子的高級需要。否則生下他,卻不給他最好的教育,其實是讓他輸在了起跑線上。

  所以首先,請你們跟隨我來了解你們的孩子。

  (一)鏡子--窺鏡而自視,然後自省

  如果你從來沒有或很少瀏覽我們的班級QQ空間,你一定不了解孩子在校的情況。

  班級空間就是一面大鏡子,裡面有所有孩子的影子--最真實的留影。每周日誌、相冊里的《周評表》《55班學生作品》記錄了孩子每天在校的學習生活情況,我們可以通過這些記錄分析出孩子的思想意識流--從文明、課堂、閱讀到每一次作業與測驗。

  發現優點,及時鼓勵,孩子會處於一種精神亢奮狀態,會被一種向上的力量牽引着,儘可能持續地努力做得更好;發現問題,分析原因,及時提醒與糾正,將問題扼殺在萌芽狀態,可以為孩子掃除前進道路上的障礙,讓孩子少走彎路,為前進爭取寶貴的時間。

  (二)差距--承認差距,縮小差距

  1、先天不慧,後天補足--笨鳥先飛,勤能補拙

  如果你的孩子學習努力,但成績總是不理想;讀了很多遍課文,仍不能熟練地背誦;反覆教過的內容,過後又忘;與同齡孩子比起來,明顯有差距……那麼我要很遺憾地告訴你,你的孩子現在可能不是特別能適應學習生活,不具備較強的學習能力。

  我給你們兩點建議:

  (1)延遲入學

  很多家長可能覺得不能接受,別的孩子六歲入一年級,我的孩子還要去讀幼兒園,還擔心這會給孩子心靈造成陰影。殊不知,讓孩子每天都面對比自己強的孩子,才是真的殘忍!因為他始終都是最弱的,永遠只能仰視別人,羨慕別人,永遠只能費力地追趕,還苦追不上。這種落後不僅在小學一年級,還將會伴隨他剩餘的十幾年讀書生涯。這種痛苦、壓抑,你能忍受嗎?如果你都不能忍受,為什麼要讓孩子承受,他還這麼小。

  真正明智的家長,應該量力而行,不該為了面子而作賤孩子的自尊心,把他放在火上煎熬。延遲入學恰恰是一種最溫情最善解人意的做法。

  (2)勤能補拙

  如果你的孩子只是資質稍差,請你不要羨慕別家孩子多麼聰明,不要埋怨自家孩子多麼遲鈍,任何自怨自艾都是毫無意義的。要知道,他沒有選擇自己先天條件的權力和機會。你給了他生命,就該對他負責,陪他一步一個腳印前行,他也會有聰慧的一天。

  學習沒有奇迹,不會因為突然靈感迸發就能脫胎換骨。古人教我們的"笨鳥先飛""勤能補拙"無疑是唯一途徑,也唯有"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才是真理,才能縮小他與別人的差距。

  2、先天聰慧,戒驕戒躁--去除陋習,持續向上

  (1)持續向上

  如果你的孩子一學就會,記憶超群,那麼恭喜你,你的孩子可能屬於聰慧類型。但並不是所有聰慧的孩子將來都有出息。

  不知大家是否記得初中課本里學過的《方仲永》的故事。方仲永小時候不論什麼題目,都能立刻作詩,被大家稱為"天才".可他的父親只滿足於"天才"的名頭,而沒有讓他後天再學習,到十二三歲時,作的詩比以前大為遜色。到了二十歲時,他的才華已全部消失,跟一般人並無什麼不同。

  可見,一個人光有先天的智慧而不注重後天的學習是不行的。因為當你停滯不前時,別人卻在迎頭趕上,光吃老本,最終只會落後於人。所以我們應時刻警醒,保持一種持續向上的力量。

  (2)辨別"偽"聰明

  A、有的孩子看似聰明,口語表達能力強,思維活躍,玩電腦、手機遊戲自學成才,這是"聰明"的表現,但如果他同時不具備良好的學習品質,不把聰明運用到學習中來,凈耍些小聰明,這種聰明對他的生存與學習並無幫助,屬於"無用的聰明".

  說得更遠一點,聰明用在正道上,那是家庭和社會的財富;聰明用在歪道上,那將比平庸的人更具破壞性,那是家庭和社會的災難。

  有例為證:復旦大學林某因瑣事與同學黃洋引起不和,將做實驗后剩餘並存放在實驗室內的劇毒化合物帶至寢室,注入飲水機水槽,致使黃洋中毒身亡。一個復旦大學高材生,經過父母、老師多年栽培,最終落得個害人害己的下場。誰能說他聰明?我想,聰明的只是他的智力,愚蠢的是他的思想與情商。

  B、有的孩子在幼兒園裡已經提前接觸拼音、漢字和閱讀,目前看來,學習優於其他同學,被大家認為很"聰明".但如果他沒有良好的學習品質,那麼目前顯現出來的"聰明"只是因為基礎好,吃老本,等老本吃光了,他就將下滑。這種聰明屬於"偽"聰明。

  孩子們或許不懂這些,但是家長們必須懂,必須學會辨別。如果辨別不清,會造成一種假象,從而貽誤孩子的學習機會。辨別清了,往正道上引導,將"偽"聰明化為"真"聰明的基礎,那才是真正的福音。

  在我心目中,一個真正聰明的孩子不光要有聰明的頭腦,還要有"識時務者為俊傑"的思想,懂得什麼時候做什麼事,做什麼事對自己最有用,怎樣做才能將好處發揮到極致,這才是"成熟的聰明".

  二、品質

  在我們小時候,說"父母養育了我們",重在"養",那時候只要吃飽穿暖便是愛--一種樸實無化的傳承。然而在今天,生活富足,不愁吃穿,說"父母養育孩子",卻重在"育"--給孩子心靈的滋養,培育"身心健康"的具有完善人格的人。

  《教育時報》曾刊載過這樣一個故事:1988年,當75名諾貝爾獎獲得者聚集一堂的時候,有記者問獲獎者:"你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學到了你認為最重要的東西?"一位白髮蒼蒼的學者沉思片刻回答道:"幼兒園。"他解釋說:"幼兒園教會我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飯後要休息,要仔細觀察大自然。從根本上說,我學到最重要的東西就是這些。"這是一個發人深思的回答:對人而言,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就是良好的習慣!

  "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這是美國著名的哲學家、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的,意思是說習慣是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教書13載,遇到過形形色色的學生,所有從我身邊出發的孩子中,最終在學業上、工作上走得最遠飛得最高的,都是那些品學兼優的孩子。"品"與"學"從來都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品"是學的思想基礎,"學"是"品"的顯性體現。

  習慣與品質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美國的醫學專家馬爾茨博士經過大量研究,提出絕大多數人可以用21天的時間打破或養成一種習慣--好習慣的養成是21天,壞習慣的養成也是21天。可是,我想說的是,你們想過嗎?你們的孩子身上那些壞習慣已經在他身體里紮根多久了?是不是該到了連根拔起的時候了?現在不拔,等幼苗長成大樹,斧鋸不斷時,就為時晚矣。

  培養習慣與品質也不是輕而易舉的事。古人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意思是:由節儉轉到奢侈比較容易,從奢侈轉到節儉會比較困難。這從一個角度反應了人都是有惰性的,喜歡舒適的生活,喜歡隨性而為。顯然,養成壞習慣更可怕,改起來也更難。這就像走上坡路,不是比下坡路更費力氣嗎?所以養成好習慣必然也需要加倍地剋制惰性,加倍地努力行動。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您正在瀏覽: 一年級家長會發言稿精選
網友評論
一年級家長會發言稿精選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