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優秀散文 > 讀書樂(十八)——讀《詩詞通變新論》(2)

讀書樂(十八)——讀《詩詞通變新論》(2)

手機:M版  分類:優秀散文  編輯:小景

讀書樂(十八)——讀《詩詞通變新論》(2) 標籤:十八大 讀書思廉

  《詩詞通變新論》還談了寫古詩的通變問題,提倡“求正容變”,主要是在技術層面上研究。

  本書前言寫到,劉勰在《文心雕龍》提出詩賦創作必須遵循的一個基本原則,“文律其業,變則其久,通則不乏”。所謂通變,就是在“音韻上要知古倡今”,在格式上要“求正容變”。即寫詩既要符合正體的規則,但也不能要求生搬硬套,一絲不差。

  一、關於音韻。中華詩學會主張“知古倡今” 。“平水韻”至今已七八百年了,七八百年來語言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普通話已成為主流。如果一味固守“平水韻”,有些詩用“平水韻”讀朗朗上口,但用普通話讀會很拗口,這樣反而會失去詩詞的音韻之美。

  二、 關於平仄。中華詩學會提倡“求正容變”。就是要儘可能嚴格地按照包括平仄、對仗等格律規則創作詩詞,但也應“容變”,即在基本守律的前提下允許有破格。

  三、 關於破格。格律詩的格律是美的,完全按照“正體”當然好,但格律畢竟只是詩作的形式,形式總是為內容服務的。為了更好地抒情達意,破點格應該允許。例如李白的《靜夜思》從格律法則上看,不僅有失黏,而且失對,不僅有重字,而且有“比肩”,然而從美學的規律上看,誰能不說它是絕妙的佳作。據有詩家統計分析,《唐詩三百首》所選的五律和五絕,破格者居多。可見,在格律詩鼎盛的時代,詩家也不是食古不化,創作氛圍也很寬鬆,或許這也是鼎盛的原因之一。

  四、詩病救治。南朝著名學者沈約提出五言詩應避免“八病”。現在一般認為住要應避免“四病。

  1、孤平。孤平各家說法不一。易行(該書的編者)的定義是“在律句中平聲單一被孤立者”。如:五言律句中,正句“平平仄仄平”,變成孤平句“仄(原是平)平仄仄平”,補救為“仄平平(原是仄)仄平”。七言句中,正句“仄仄平平仄仄平”孤平句變成“仄仄仄平仄仄平”,補救為“仄仄仄平平(原是仄)仄平”這種補救叫“三拗五救”。其他補救的方法還有很多。出律的詩句叫“拗句”(拗口句)。

  2、折腰。是五七言律絕的上下兩聯之間(即二、三句之間)不黏反對,成了折腰體。即:律詩前一聯的“對句”與下一聯“出句”的第二個字平仄必須相同,稱作“粘”,違者稱作“失粘”。 明徐師曾 《文體明辨序說·拗體》:“按律詩平順穩帖者,每句皆以第二字為主,如首句第二字用平聲,則二句、三句當用仄聲,四句、五句當用平聲,六句、七句當用仄聲,八句當用平聲;用仄反是。若一失粘,失黏也是詩家一忌。

  3、三平尾。是指五七言格律詩的詩句的后三字均為平聲,讀起來失去抑揚頓挫的節奏感。作者認為現在三平的詞組已有很多,如用這些詞組作詩句的后三個字,將不可避免地出現“三平尾”,提議可以突破。

  4、三仄尾。是指五七言格律詩的詩句的后三字均為仄聲,讀起來聲調短促,影響節奏。作者同樣認為現在三平仄的詞組已有很多,如用這些詞組作詩句的后三個字,將不可避免地出現“三仄尾”,提議可以突破。作者舉例毛澤東詩中也有三仄尾和三平尾的詩句,杜甫的詩中也有類似的詩句。

  5、押韻八戒。一戒湊韻,即俗稱湊腳或掛韻腳;二戒落韻,即出韻,未依律押韻;三戒重韻,即用同音字押韻;四戒倒韻,即將一些詞顛倒湊韻;五戒僻韻,即押險韻,用窄韻僻字押韻;六戒啞韻,即用悶聲發啞的字押韻;七戒複韻,即用同義又同韻的字押韻。如芳和香、優和愁等;八戒竄韻,即用異意又異音的同一字押韻,如傳和傳。

  6、相濫合掌。即在對仗句中對句和出句所用之字詞義重合,主要有,同義詞對舉,上下兩句同意。例如:“遙對遠”“同漂泊”對“共苦辛”同義對舉,是為合掌。如毛澤東的詩;“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傑怕熊羆”。“英雄”對 “豪傑”即為“合掌 ”。

  五、詩病與詩意的關係。作者認為這些所謂的詩病,同詩的主旨意境相比只是“細枝末節”。作者引用《紅樓夢》中林黛玉的話說“詞句究竟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緊,若以意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自是好的,這叫做‘不以詞害意’。”中華詩詞學會名譽會長霍松林說:“作近體詩,合律是必要的;然而憂時感事,發而為詩,倘意新、情真、味厚而語言又暢達生動,富於表現力,則雖偶有失律,亦足感動讀者,不失好詩。反之,則雖完全合律亦屬下品。”

  六、詩詞創作的辯證關係。1、立意:小不如大,2、表現,大不如小;3、思路:同不如異,套不如創。4、抒情主體:眾不如個,外不如內;5、詩情傳達:顯不如隱,直不如曲;6、建構意像:狀不如喻,密不如松;7、章法;平不如險;8、鍛煉尾句:實不如虛;9、格調:正不如反。10、語言:雅不如俗。

  七、作者告誡: 學會了技術,掌握了藝術。提高了認識。更重要的是:“功夫在詩外”,只有提高自身素養,開闊眼界,舒展胸懷,感悟人生,為舒發情志而作,一定會寫出好詩來。

  讀完《詩詞通變新論》一書,概況本書的一些論述,自己再琢磨一下,覺得這些論述對學寫詩還是有些幫助。但用時髦的話說“理論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要寫好詩還是要多讀,就如林黛玉對香菱說:把王維的五言律讀上一百首,再讀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讀李青蓮的七言絕句讀一二百首。肚子里有了這三個人作底子,然後再把陶淵明、應瑒、謝、阮、庾、鮑等人的一看。你是一個極聰明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功夫,不愁不是詩翁了!”

  呵呵,真如這樣,我輩還敢寫詩嗎?管他呢,有時間就多看看古人的詩,想寫就寫寫自己的“詩”,自得其樂,“打油詩”也有意思啊。

  2013年10月22日於密雲縣 水岸鴻巢

您正在瀏覽: 讀書樂(十八)——讀《詩詞通變新論》(2)
網友評論
讀書樂(十八)——讀《詩詞通變新論》(2)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