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中秋明 節是故鄉濃
手機:M版 分類:散文隨筆 編輯:pp958
早上起來,小孫女問:“婆婆,今天早上吃啥子?”婆婆回答道:“冰箱里有月餅!”我才知道中秋節快到了,不覺萌生出“月是中秋明,節是故鄉濃”的感慨。
爬上一個青石坡,便見前面的一個山崗上,兩顆高聳入雲的黃桷樹枝枝相交叉,葉葉相覆蓋,呈攜手迎客狀,那就是遠近聞名的迎客榕。迎客榕下面則是柏樹、青岡樹、山楂樹、棕樹、桂花樹及其他灌木相間而生的混合林。再往下,則是以桃、棗、杏、李、梨、柿、柚為主的果園和以慈竹、斑竹、觀音竹及稀有的黑竹為主的竹林。在果樹和竹子的枝葉婆娑中,有一座毛草房忽隱忽現,那就是我童年時代的家。
那時的中秋節,似乎還沒有什麼紅頭文件通知放假。不過對於小農社會的農家來說,對於放不放假這類問題,紅頭文件也是不起作用的,而是由一家之長說了算。一大早起來,爸爸就安排媽媽和姐姐輾糯米,哥哥和我去采桂花、摘柚子、剝核桃、曬芝麻。這分明是放下其他活路,圍繞中秋節做出的安排,不是放假也勝似放假呢!
傍晚,太陽剛從西山坡落下不久,月亮就從東山坡爬上來了。
媽媽拿出雕刻有“嫦娥奔月”、“吳剛敬酒”等多種圖案的月餅模子,先灑一層芝麻,再鋪一層發好的面,再加入將核桃、花生、芝麻、綠豆搗爛和砂糖做成的餡,再鋪一層面和芝麻,將模蓋合上放到炭火上烤上幾分鐘,取下模蓋,往案板上一擱,那印有“嫦娥”、“吳剛”的月餅便香氣四溢,撲鼻而來,引誘的我們直咽口水。
爸爸和哥哥則將蒸好的糯米飯,倒在石臼裡面,用很大的木錘打擊,不一會,糯米飯就變成了細膩粘稠的糍粑。我見爸爸和哥哥打的很輕鬆,以為很好玩,也要求打一打,接過哥哥給我的木錘打下去,木錘被糍粑粘住,費盡吃奶的力氣也舉不起來。哥哥嘲笑說,“看你那點狗氣力,靠邊瞧着吧!”,爸爸則鼓勵道:“快快長大吧!”糍粑打得細到完全看不到飯粒后,便將其倒在鋪有米面的香案上,首先揪下一大坨,團成一個圓形大糍粑,擺在香案中央,然後再團若干個小糍粑,與月餅相間擺在大糍粑周圍。我好奇地問:“為什麼不多做幾個大糍粑呢?”爸爸說:“你看天上是幾個大月亮呢?”我看看天空,恍然大悟:“啊!原來大糍粑是象徵月亮,小糍粑和月餅是象徵星星呀!”哥哥說:“你娃還算聰明,這就叫眾星拱月!”
姐姐教我用三根黑竹捆成三角架,然後在每個柚子上插三炷香,點燃後放在黑竹架上,只見煙霧帶着檀香味,縹縹緲緲直竄雲天。姐姐說:“香煙飄入月宮,嫦娥仙子就會看到我們,給我們降幅祛災。”我不解地問:“為什麼要用黑竹架呢?”姐姐告訴我:“黑竹可以防狂犬咬人,也可以防‘天狗吃月’噻!”
一切準備就緒,全家人圍着香案,向月而立。爸爸倒了一杯桂花酒,對着月亮說:“求月神保佑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保佑兒女鍵鍵康康,全家團團圓圓!”之後,虔誠地將桂花酒向著月亮輕輕地灑去。於是,全家落座,開始一邊飲酒桂花酒,吃糍粑,品月餅,一邊講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等故事。
我家的桂花酒是用中秋節的桂花和高粱酒加紅棗、冰糖泡製而成的,一般是頭年泡製二年喝。平時,爸爸是嚴禁小孩飲酒的,但今天則給每人倒了一杯,叫大家慢慢喝。我那時還小,看着杯中黃黃的醇厚的香氣撲鼻的桂花酒,心理直痒痒,但就是不敢動杯。媽媽見狀,就用筷子在杯中沾沾,放到我口中說:“喝點酒,活到九十九!”我立即感到口中辣辣的、甜甜的、痛痛的,臉上露出既滿足,又難堪的表情,全家人看着我一陣開懷大笑!
熱糍粑的吃法,一般是將糍粑沾上黃豆面與白糖做的炒麵,放入口中,香香的,甜甜的、糯糯的、軟軟的、韌韌的,別有一番風味,好吃的不得了。但是,吃多了容易嗝食,不消化。因此,媽媽總要叮囑我不要吃多了。
那時的月餅,雖是自家做的,但較之現在商家包裝精美、大加炒作、幾元錢一個的豆沙月餅、雲腿月餅、杏仁月餅、蛋黃月餅來,我還是覺得我家自製的月餅更加鮮、香、酥、脆、甜,更加可口。進入21世紀那年,我在朋友家吃了一個用美女鐵盒包裝的12元錢一個的蛋黃月餅,剛咬到那甜裡帶咸,咸裡帶臭的鹽蛋黃,差點就要嘔出來,從此吃商品月餅,就要看一看是不是蛋黃月餅!
中秋美食雖然好吃,但孩提時代的我終是心大肚小,每樣嘗嘗鮮也就飽了。但對那黑竹架上插着香供奉月亮的柚子則有一種特別的神秘感,以為會比平時的柚子更為好吃。因此,想吃的已吃了,想聽的故事也聽了,眼睛也開始打架了,但仍強忍着不願睡去。直到月當中天,柚子上的香也已燃盡,爸爸才叫取下供柚,剝來大家品嘗。媽媽剝了一瓣,喂到我嘴裡,我嘗了一口,覺得與平時柚子的味道並無兩樣,一瓣柚子尚未吃完,便呼呼地進入了夢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