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遠人
手機:M版 分類:哲理散文 編輯:得得9
幾天前在一個同事那裡看到了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頓時起了興趣便借來看看。《論語》記錄了孔子一生的言行,雖然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但是他的思想在今天看來仍然是很先進的。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代表,而儒學的經典旨在突出“仁”,所謂“仁”就是胸懷仁義、寬容大度、從容不迫。因此《論語》的主要思想也是提倡“仁義”,如果一個人具備了這種品質他就可以叫做君子。“君子”在《論語》中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
那麼什麼叫“君子”呢?司馬牛曾經問過孔夫子,什麼樣的人才能成為君子呢?
孔子答道:“君子不憂不懼。”
司馬牛又問:“不憂不懼就可以叫君子嗎?”
孔子又說:“反躬自省,無所愧疚,當然沒有什麼可優可懼的。”
其實孔子的標準看起來很容易,但是要切實做到卻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兒。“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但在如今這個繁雜的世界里名利的牽絆已讓我們失卻了面對內心的勇氣。
雖然我們不能都成為君子,但是我們可以避免成為小人。君子和小人是兩種不同的修養和層次,“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是尊重道德法制的,猶如我們生活中排隊購物,雖然排隊會耽誤我們一點點時間,卻維護了公共道德和秩序。而小人則貪圖眼前的利益,鑽小空子,貪小便宜。所以小人就是沒有大眼界,搶佔眼前小便宜的人。
關於君子和小人,孔子還有一個論述,叫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能夠團結周圍的人,卻並不會結黨營私,而小人正好相反。所謂“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有一句成語,我想大家一定耳熟能詳,就是: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講的是君子的信用。“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君子是崇尚實幹的,君子的力量永遠是行動的力量。君子的諾言也是行動的諾言,做得到才說得出,說得出就一定要做到。
《論語》的內容當然不止這麼一點點,于丹教授的心得感悟對於我們理解孔子的思想起到了很好了推進作用。“道不遠人”我們所追求的東西永遠在我們內心深處,但是絕大數時間我們卻向外求索。君子在我們心中,小人也在我們心中,我們努力的在外界尋求君子的時候卻忘了自己內心世界也藏着一個君子。
而我們剛走出校門步入工作崗位的年輕人,對於君子的探求應該是什麼樣呢?古人講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中國人傳統的道德理想,也是君子的人生理想,所謂“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君子惦記的是法度,是自己的自身修為,是天下的仁義。
因此首先我們要樹立一個實現自我的理想。孔子說:“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講的是理想的重要性,一個人的志向決定了他的發展方向。樹立好理想之後,接下來我們要從最基礎的做起——修身。通常來講就是要快速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加強理論的學習和實踐的經驗積累,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素質。在這傳統的理想當中“修身”是最為基礎的卻是最重要也是最難的。
對我們初出茅廬的年輕人來講,懷揣理想,揮灑青春和激情是我們修身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