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思想鉤沉 > 中日這40年

中日這40年

手機:M版  分類:思想鉤沉  編輯:小景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

  當時中日關係最主要的癥結就是中日戰爭給中國人民留下的陰影。從經歷過中日戰爭的人們,到受過宣傳教育的年輕人,每當想起東北淪陷、日本對中國東北地區實施細菌戰、南京大屠殺等暴虐,中國人從感情上確實難以接受帝國主義日本。

  老一代領導人高瞻遠矚站在時代發展的高度上,採取擱置釣魚島爭議的辦法,開闢了中日關係新局面。

  此後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大平正方在中國的廣播和報紙中時常出現,中日友好的宣傳聲音越來越大,人們漸漸地接受了下來。

  中日關係的改善,從中國的城市到農村都漸漸的看得見摸得着。

  城市中,一個個一批批工業項目從日本引進技術和資金建立起來。著名的寶鋼集團就是從那個時代誕生的。日本產品也經過中日貿易來到中國,進入到百姓家庭,如日本的三槍自行車、日立東芝索尼彩電大家都爭相購買,購買日產家電成為當時一種社會時尚。

  農村方面也有中日關係發展的影子,72年的時候中國農村的糧食產量很低,土地貧瘠,糧食匱乏,人們處於飢餓狀態,溫飽問題難以解決。這個時期包裝袋上印有“日本株式會社”生產的日本尿素化肥來到了中國的生產隊,施撒在農田裡,質量很好,用上和沒有用上的農作物漲勢的確不一樣。後來人們漸漸的認識了農藥化肥和農業科技的重要性。糧食產量上去了,農民從生產隊里分到了很多糧食。當時日本尿素一袋(50公斤裝)要賣上46元錢,非常昂貴。當然,中國農業的大發展,中國農村徹底解決溫飽問題是靠農村改革政策,但農業科技日本的農業技術也的確影響過中國農業。

  到了1978年中國人進行了改革,中日關係有了新發展。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鄧小平訪問了日本,看到了日本的高速公路、磁懸浮列車,日本科技先進中國幾十年,鄧小平看到了差距,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確立了“科技興國”戰略。20年後中國的高速公路里程數居世界第一,三十年後中國的高鐵領先世界。

  隨着時代的進步和發展,中日關係、中日貿易逐漸滲透到各個領域。日本擁有資金、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驗,日本向中國提供了無息援助貸款,中國有世界獨一無二的廣闊市場,使中日合資、日本獨資企業在中國市場順利發展。日本的汽車如豐田、本田、日產、鈴木等在中國的大地上隨處可見,舉目皆是。這對維持日本經濟發展和提到中國科技進步起到了重要作用。中日兩國從中各自得到益處,中日關係對中日雙方是互利互惠、雙贏共贏的。

  79年的時候中美關係實現正常化。中美合作、中日合作、中歐合作、中俄恢復正常關係。中國從世界各國中吸取營養,為日後的大發展蘊藏和積蓄了力量,厚積而薄發,這時中國的開放吸引着世界,世界改變着中國。中國的發展日新月異,國民經濟總量由世界排名第11位上升到第7位、第6位、第4位、第3位、第2位,幾年一個台階,速度驚人。預計不久的將來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到那個時候中國將引領着這個世界,改變這個世界的新格局。

  中國的發展靠改革靠開放,如果沒有鄧小平的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改革開放改變了中國。世界改變了中國。日本美國歐洲俄羅斯改變了中國,而中國不久將領導和主宰這個世界。日本人驚呆了、美國人驚呆了,日本美國坐不住了,怎麼能是這樣 怎麼會是這樣?日本美國不樂於接受這樣的結果,他們要遏制中國發展不讓中國超越。於是釣魚島撞船,菲律賓占島,美國的東亞戰略形成了。但此時中國已不再積弱積貧,美日已奈何不了中國什麼了。

  美日曾經給中國造成過深重災難,中國人民不計前嫌,為了和平與發展接納了他們。在中華民族復興過程中,美日本應該是有所作為的,他們本應該將功折罪立地成佛,不應該以狹隘的民族主義猙獰面目出現,雞腸小肚的來遏制中國。但他們想錯了,時代發展到今天,中國已經無需再忍受他們的制約。時局已經不完全操縱在日美手中了。讓世界走向正義吧,讓世界走向光明吧。讓中國在世界的舞台上盡情的舞動吧。中國祝福你!

您正在瀏覽: 中日這40年
網友評論
中日這40年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