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遊記隨筆 > 紹 興 走 筆

紹 興 走 筆

手機:M版  分類:遊記隨筆  編輯:小景

  一、感受文氣

  時隔1600年前的晉咸和4年(公元329年),一代書聖王羲之26歲任江西撫州臨川太守,與江西、與臨川結下了不解之縁。

  跨越歷史時空,江西人去浙拜謁王羲之,浙江人來贛尋王羲之故地,相互交融,情意綿綿。

  選擇三月三這個日子,我來到仰往已久的紹興蘭亭,此行為書法而去。這天有在蘭亭舉行的第二十九屆中國蘭亭書法節開幕式及系列活動,期間的第四屆中國書法蘭亭獎書法展。書法人不去近距離感受,實為一大憾事。

  乘火車到紹興。在紹興塔山古玩市場、魯迅故居鄰近的小巷子里,有一家由收藏新秀朱峰開的小店,我如約與前一天到達的校友梁敏相會。在小朱店裡小憩片刻,觀賞他的收藏品,小朱讓我挑了兩本古舊字帖送我,一本是求古齋影印的《放大魏張黑女墓誌》,另一本是《劉殿撰靈飛經》。兩天後臨別時,他還送了一方出土抄手古硯給我,作為初次相識的禮物,盛情難卻,只能記下小朱這份友情。隨後,他就陪我們到古玩市場轉悠。

  紹興乃文化之邦,自古為文人雅士薈萃之地,自然古玩市場比一般地方豐富,交易也頻繁,這對我們來說是滿眼喜悅。逛了幾家古玩店,粱敏挑選了三個紅木文盒,一個溫酒壺(此壺為光緒-民國年間景德鎮瓷繪畫家周鼎繪),5千元。他和廣東一個藏友發微信圖片,藏友當即說翻倍價轉讓。紹興文脈厚實,此類做工精細之文房之物,自然是較多的。但硯台卻是比江西貴,因為微州、肇慶有歙硯和端硯,產品應該在當地流傳多。我看中的幾方硯也就作罷,收藏我還沒入門。

  看來,不同的市場價位差別大,收藏玩得就是這種差異。當然,這要在高人眼裡。對我這個不喑此道的外行來說,只是望眼興嘆。收藏市場有乾坤,怎麼去玩轉,粱敏先生十多年的執着痴迷,已經是相當不錯的眼力,藏品也是多如山,靠這智慧賺錢,一是高雅,二是清白。羨慕不已。

  小朱是梁敏先生在孔夫子網上淘寶認識的,這次相約,在接站的街口遠遠地就隱約認出。小朱說梁的氣質就是教師、學者。小朱不錯,去年紹興文理學院畢業,學的是高護專業,女朋友也是同窗美女,在市口腔醫院工作。小朱從小就對收藏感興趣,憑着多年的積累,在古玩市場附近這塊寶地租了一片小店,做起了古玩生意。自然有文化、時尚的素養,他可以在網上和全國的藏友們交流,比起一般的店家視野就開闊多了,也彌補了其經驗不足的缺陷。從后兩天的接觸中,也深深感覺到他獨特的視野、鮮明的個性、初生牛犢不畏虎的膽略,這是闖事業幹事業的重要基礎。我看好他。

  小朱也沒放棄自己的追求,在準備應考公務員,想有一個安穩的工作,再業餘玩收藏。我也贊同,開着玩笑說,魯迅也是學醫后棄醫從文,終成巨匠。小朱紹興人,也能秉承文人薈萃地之靈氣,成就自己的理想。

  二、仰望大師

  古玩市場匆匆,趕回蘭亭學院,等候從北京乘飛機來的邱振中教授。近一點鐘吃過午餐,讓邱教授小憩會,下午兩點半的學術論壇。

  第二十九屆中國蘭亭書法節、蘭亭問世1660年學術論壇選擇了三月三這一特殊的節日舉行,也是書法藝術節的重要內容。邱教授邀請了兩位專家學者與他共同開壇論述,別開生面。一位是浙江美術館副館長、蘭亭書法社副社長斯舜威,他任過諸暨常委宣傳部長,在書法批評界以坦率、尖銳聞名;另一位是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哲學博士夏可君,一位有抱負、雄心的年輕學者。論壇的題目是《王羲之的傳承與誤讀》。邱作主旨發言,他說王羲之能成為中國書法的符號,有其必然性、偶然性,其後,分別從道、文、書的層面引導論述。他強調,古人對詩文看得很重,了解《蘭亭》要從文這個角度去看。現代的誤區是本末倒置,把文看得很淡。把握道的精神、文的內涵,書以文重,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夏說:書法是哲學化的藝術,技近乎道,書法體現了書寫人的意志,書寫是時間性的重述。書法是中國文化核心之核心。書法與生命同步、同等,它綜合了中國人的生命思考、歷程,書法是人一生的軌跡。斯說:俯仰之際,留下書法最好,書法包涵道的精華,技藝成熟了,人文素養要達到一定的程度,才能相互融合與促進。

  論壇后,我們陪着邱教授在報告廳外、在晚宴中、在他的工作室喝茶暢聊,談論、交流的還是有關書法的學術問題。與大師交往,也是多年、多次了,近距離接觸他,有一種高山仰止的感覺。他是一位聰慧過人的高人,光禿的頭,於別人身上,也許是一種禿頂病,在他,則絕對應證了那句俗話“聰明絕頂”。看看他的簡歷:中央美院教授、博導、書法與繪畫比較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專著有:《書法的形態與闡釋》、《中國書法:167個練習》、《愉快的書法――進入書法的24個練習》、《書法七個問題》等等足以令人折服。他是中國當代著名的書法理論家、書法家,更是一位博覽群書、著作等身的大學者。他智慧、勤奮、執着,與世俗脫離,與社會無爭。每次交談,他對我們提得最多的是讀書,讀精幾本名著;書法創作也要深得傳統,從古人法帖中找原素。他對我的書法學習也反覆提出要苦臨漢簡,從漢簡之靈動中找規律;臨習一定要精微細緻,對筆劃的把握不放過一絲的細微。我深受教益,只是恨自己不能堅守,時時為世俗所誘,急功近利,不精確臨習教授建議的漢簡書法。

  下榻蘭亭書法學院的專家樓,漫步在頗具江南庭園風格的校園教學樓、宿舍樓,參觀別緻的學生教室,讚歎邱教授當年的慧眼,選擇了人傑地靈的蘭亭風景區對面,作為首次開設書法學本科專業的專門高校院址,讓學生在這鐘靈毓秀之地,學習書法,體驗書法,感悟書法,體現出大學醬缸、染缸之特點,真是良苦用心呀。

  感受此地的一草一木,自己也感同身受,時時處處體會自己已經融入這所大學。學院創辦於2004年,邱教授親任院長,已有300餘書法專業學生。目前正在規劃書法產業拓展區,新建書法精品展覽、實訓創作、裝裱陳列等場館,新建書法碩士專業,提升辦學層次與水平。

  次日,我和粱敏進城,觀看第四屆中國書法蘭亭獎書法展,近距離欣賞代表中國書法最高水平的大展。新余書協十餘人早晨到達,前來觀展,下午,市政協廖蘭芳主席也從杭州專程來觀展,我陪同了一下,她匆匆觀看后又返回杭州了。

  早飯後,與小華、新余書協同仁告別,在新余籍學生小符的陪同下,前去學院對面的蘭亭景區遊覽。

  這是多年的期盼,書法人不去是一生的遺憾,拜帖、拜師是必須的。

  柔和的陽光灑下,同樣是古人之筆下的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昨天的蘭亭,已經舉辦了一場隆重雅緻的第二十九屆中國蘭亭書法節開幕式,中國書協的各路大碗都雲集於此,重溫古人雅集之盛會,期待繼往開來之盛事。今天我來,也只是步其後塵,重拾已往之事,仍有一種親近感。在王右軍祠、在鵝亭、在曲觴流水、在御碑亭,重溫《蘭亭序》八柱各種版本,了解其傳說故事,觸景生情,思緒把我帶到了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日,晉代大書法家、會稽內史王羲之偕親朋好友謝安、孫綽等42人,在蘭亭修禊事後,臨曲水暢飲,感懷賦詩,王為眾文人詩文集序,用繭紙、鼠須筆揮毫寫下了324字的墨跡手稿,後人贊其書法飄逸超群,稱“天下第一行書”,王也被人尊為“書聖”。

  一個半小時的遊覽也僅僅是走馬觀花。好在王也熟知,《蘭亭序》也是常臨,只差這一次的專門拜謁聖地,親睹實景。

  三、古鎮韻味

  離開蘭亭,小符和他的同窗山西女朋友陪我進城,與收藏者小朱相會。小朱夫婦專門陪同我參觀了魯迅故居、紀念館等,實地重溫了中學課本里魯迅筆下的生活場景,如三昧書屋、百草園等。雖然現在中學課本大量地減少了魯迅作品的份量,但也不能輕易抹去魯迅在國人中文學巨匠的地位。故居吸引了大量遊客,許多是家長帶着孩子來參觀感受的,是為明證。

  為了答謝他們的盛情,我在魯迅故居旁邊的一家紹興酒店請客。點了回香豆、臭豆腐、醬鴨、熏魚等當地佳肴,坐在酒店臨街的小桌,小溝渠、烏蓬船就在身後經過,和小朱喝兩杯黃酒,別有一番滋味。

  熱情的小朱一再邀請我再游紹興縣境內的安昌古鎮。這一邀又中了我偏好訪名勝古迹的雅好,便欣然應充。打的去,半小時車程,來到了距市區十多公里的中國歷史十大名鎮之一、CCTV中國魅力名鎮、浙東著名的水鄉古鎮安昌。

  安昌歷史悠久,唐乾寧三年越王錢穋奉唐王之命平董昌之亂,故名其鄉名。這裡數百年來商賈雲集,百業興旺,在紹興有“金柯橋,銀安昌”之說。漫步在三里長的依河古街市,能體味到一幅幅喜慶祥和、古老淳樸的水鄉地方風情。商鋪作坊依次排開,台門民居、石板弄堂、石橋橫跨兩岸,烏蓬船穿梭在水面,古鎮人家的生活習俗好像沒有被現代生活打亂,仍然是古樸自然的景緻。這也許是此鎮開發較晚的原因吧。有時,原始落後,也是一種保護。那些人跡罕至尚無人煙的原生態地區,已經成了一方難得的凈土,成為遠離塵囂的潔地,現代人嚮往的聖地。我們當倍加珍惜和保護它。紹興千百年來的民俗風情在古鎮大都得到保存延續,老式茶館、箍桶鋪、臘腸、扯白糖、仁昌醬油、筍乾菜等,皆為特色;觀賞社戲、腰鼓、燈謎、水鄉婚禮、壽宴的民俗味,江南風俗一應俱全,令人留戀往返。

  越國風情,令人神往。古鎮吸引天下人,自有它的特色與韻味。央視為了讓世人更加了解古鎮喜慶祥和、古老淳樸的水鄉地方風情、韻味,還專門對古鎮進行過專題報道。古鎮最迷人的是充滿年味的臘月,聽小朱介紹,經歷千年不變至今仍然鮮活於民間、熱鬧於街坊的,是它一年一度的“臘月風情節”。期間,遊人雲集此地,逛老街、欣賞熱鬧的水鄉社戲、喜慶的船上迎親、傳統的手工釀酒、穿梭的烏篷小船......乃至祝福;觀看並品嘗搡年糕、裹粽子、灌臘腸、扯白糖的風味。可惜春節早過,夏天即至,古街上只依稀看到幾家店門河廊上仍掛着一串串臘腸,舌尖上的誘惑,引得不少遊客駐足攝影、購買。紹興傳統手工藝扯白糖技藝保留最完整的是安昌,陳記扯白糖鋪前,一位年73歲老者正在邊扯邊切白糖,手中的絕活,把玩的嫻熟極致,讓人讚嘆不已,吸引着眾遊客的圍觀,難怪吸引了央視的垂青,央視“舌尖上的中國”欄目專程拍攝此地風情,還專門採訪了老藝人。買一點,嘗一口,鮮甜柔韌,唇齒留香。走進仁昌醬油作坊參觀,百年老店內,醬缸飄香,撲面而來。“紹酒行天下,醬園遍全國”,道出了仁昌醬油的悠久。這裡還傳承着獨特的手工製作工藝,讓人感受醬油這調味品的古色古香。正值春筍採挖收尾季節,幾乎家家戶戶都在洗切加工曬制筍乾菜,滿街的筍乾菜香味,感覺這生活的原始閑適,曬下的不僅僅是筍乾菜,也是一年的悠然生活,它可以每天都走上百姓的餐桌,一點點一絲絲,就足矣滿足平常人淡泊日子的舌尖。

  走進安昌,真如置身於“水鄉文化的長廊,市井風俗的長卷,特色商品的長街”。讓我在豐富的中華文化底蘊之三缸( 酒缸、染缸、醬缸 )文化的薰陶中,感同身受到了越地風情的無窮魅力。

  四、安昌師爺

  安昌古鎮一行,沉浸在其綿綿古韻中,預料之外的還有就是對紹興師爺的好奇,最讓我興緻勃然、想探究一二。

  做過秘書工作6年多的我,對類似秘書職務的紹興師爺情有獨衷,也懷幾分仰望。

  清代官場有諺語云:“無紹不成衙。”說的是清代衙門中多紹興籍的幕友和書吏,他們廣泛分佈在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衙門中。紹興人以其文化素養高、苛細精幹、善治案牘等特點,成群結對地形成了龐大的地域性“紹興師爺幫”。 紹興人所以不遠千里入都為胥,又與紹興人不戀鄉土的鄉風和當地人多地少的經濟狀況有關。

  紹興師爺多出自安昌,從小鎮走出去的師爺不下萬人,在古鎮河道兩旁星羅棋布的師爺故居,就可以窺見一斑。清末師爺婁心田的故居,如今做成了師爺館,向今人展示安昌師爺其往逝的盛況。在明清四百年的歷史長河中,上萬師爺活躍在中國的政治舞台,他們仁厚忠恕,盡心盡言,勤事慎事,鞠躬盡瘁,維持着正常的秩序,其興也斯,其衰也矣。歷史對他們往往褒少貶多,這是晚清幕風流變所致。事物的辯證規律就是物極必反。晚清時期,師爺們彼此互通聲氣,互為黨援,並排擠其他鄉籍的師爺,已形成幫派,到了極致,為社會所不容了,當然最終歸宿就是退出政治舞台。

  紹興師爺的崛起,是當時統治階層急於網羅特殊人才與紹興人士從事師爺職業的整體素質互為補充的結果。紹興師爺在清朝政治舞台上有過兩次高峰:一次是在雍正、乾隆時期。統治者採取了利用漢族地主階級知識分子進行統治的措施,為漢族知識分子參與國家政事、進入各級衙門創造了條件。飽讀詩書,但科舉不第的紹興人鄔思道,先以游幕為生,后被河南巡撫田文鏡“羅而致之幕下”,他以自己豐富的政治閱歷和官場經驗,不僅贏得幕主田文鏡的寵幸,且為雍正帝所期重,成為紹興師爺公認的祖師爺。第二次是在晚清的幾十年間。隨着西方文化的進入,為適新應變,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為代表的地方實權派,為擴充勢力,招兵買馬,網羅謀士,為紹興師爺大量進入政治舞台,創造了良機。紹興著名師爺馬家鼎為張之洞幕下,程塤為左宗棠幕下,婁春藩先後為李鴻章、王文韶、榮祿、袁世凱、楊士驤、端方、陳夔龍幕下,一生備受禮遇。

  紹興向為文化之邦,紹興人處世精明,治事審慎,工於心計,善於言辭,效忠幕主,為各級官吏所矚目與重視。

  清末,慈禧高唱“變法”,推行“新政”,陸續頒布並實行一些“改革”措施。清朝政府整頓官僚政制,裁減各級官吏。同時,由於廢八股、停科舉、興學校、獎遊學等,使辦學堂和出國留學蔚然成風。100多萬名新式學堂學生,以及各地上萬留洋學生,構成了一個新的知識群體,極大地衝擊並削弱了紹興師爺在清朝政壇的地位和作用,迫使大量師爺離開官場另謀出路,紹興師爺逐漸衰微沒落。

  物極必反,這是事物的發展規律。紹興師爺也沒能逃得出這個鐵律。事物之盛時,當思考其衰敗之始。防患於未然,是後人應該牢記的真理。

  作者簡介

  劉獻忠(1965—),男,新余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副教授。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江西省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新余市書法家協會第四屆主席,江西省作家協會會員。先後在高校、黨政機關工作。工作之餘愛好各類文體的寫作,出版專著《仰往集》(文化藝術出版社)1部,先後在各級報刊雜誌上發表論文、調查報告等50餘篇,發表詩歌、散文、新聞等作品500餘篇。

  聯繫電話:0790-,

  郵 編:338000

您正在瀏覽: 紹 興 走 筆
網友評論
紹 興 走 筆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