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遊記隨筆 > 一路等候——陽朔紀行之三

一路等候——陽朔紀行之三

手機:M版  分類:遊記隨筆  編輯:小景

  我永遠也沒有辦法忘記遇龍河畔清晨的味道。

  10月3日,清晨,一個人在坐在陽朔勝地的木凳上,靜靜感受只屬於陽朔、只屬於遇龍河的秋晨。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但也是容易滋生傷感情緒的季節。除了睹物傷情之外,傷感還來自於對生命的無從把握。少年壯志當拿雲,直到一天一天長大,才忽然醒覺雲始終是虛的,我什麼也沒有。我始終只是時光隧道里的過客,始終只能保持不斷行走的姿勢,期盼在時光隧道的盡頭,等候我們的是永遠的平靜和安寧。

  今天的行程,我們計劃從勝地出發,然後到工農橋,然後再走鑒山寺。稍作遊覽之後,在從鑒山寺出發,徒步到矮山,再從矮山村走回陽朔。全程不到二十公里,看上去很簡單。但是,背包一上肩,我們才發現,今天的負重明顯比昨天大。因為夜漂遇龍河的時候,背包掉進了水裡,裡面的衣物、睡袋之類的東西全部吸了水,變得死沉死沉的。登山鞋全是濕的,沒辦法穿,只好穿涼鞋。一出門,我們的樣子就象被打敗的國民黨殘兵敗將——背包周圍用金屬拉環掛滿了亂七八糟的雜碎,邊走邊發出叮叮噹噹的響聲,十分搞笑,引來不少路人異樣的眼光。

  應該是國慶長假旅遊的顛峰時刻吧,一路上碰到的遊客、單車族、驢友都很多。走了大約兩公里多,穿過工農橋,大約6、7百米后,遠遠看見鑒山寺的紅牆黃瓦。小朋友買了一條甘蔗,刨去皮,一路走一路啃,漸漸走近鑒山寺的大門。原本以為,這樣的地方該要收門票的吧,結果不用,我們大模大樣地走了進去,並沒有誰來阻擾,感覺很好。

  鑒山寺不大,布局中規中矩,而且很整潔,三轉兩轉就轉完了,不到半個小時。整個寺院里的遊客基本上都是跟團來的,有導遊帶着他們,不時做些介紹。只有我們幾個背着大背包,與整個氣氛好象格格不入。但鑒山寺里的佛樂非常好聽,在大雄寶殿前,我們正好看到和尚們在兩位法師的帶領下做功課。鐘鼓齊鳴,香煙繚繞,配以和尚們整齊的誦經聲,莊嚴肅穆感油然而生。佛說:生有何歡,死有何哀,但塵世中的芸芸眾生,又有多少人能夠擺脫凡俗的羈絆,用青燈古佛前的一生守侯,來換取生命的大歡喜,大圓滿呢?

  出了鑒山寺,轉左,沿着一條草叢中的小路,我們開始往矮山村走去。沿路都有單車族陪同,不斷聽到熱情的招呼聲。風輕雲淡,我們的腳程很快,邊問邊走,居然比自行車的速度慢不了多少。昨天穿着沉重的登山鞋,腳踝部位很不舒服,今天換上輕便的涼鞋后,走起來相當爽,連背包似乎都不那麼沉重了。

  每一種體驗絕對都是新的,對於久居城市的我們來說,所有的體驗幾乎都能帶給我們驚喜。對於本地人來說,他們很難理解那些早已習以為常的、認為理所當然的東西,為什麼會帶給我們那麼多的驚喜。可能只是一朵色彩淡雅的小花,可能只是一片金黃的稻穗,甚至可能只是一頭憨厚的水牛,都能讓我們駐足,驚嘆造物主的神奇。也許有人說,這樣什麼了不起啊,可是,誰又能否認,即便是一朵花、一支稻穗、一頭牛,哪個又不是經過千萬年的風霜雨雪、優勝劣汰而進化而來的呢?我們有什麼資格去藐視他們?我們有什麼權力不對它們心存敬畏?記得看電視的時候,好象是探索頻道的節目,有段解說詞大意是這樣的:在地球上,從來沒有哪一種生物會象人一樣,會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而隨意藐視或侵犯其他生物的生存權力。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我們是自詡為“萬物之長”的人,因為我們有永遠無法滿足的慾望,為了更快滿足自己日益膨脹的慾望,我們變得浮躁,變得短視,變得急功近利,變得為了一己私利可以不擇手段。但,惟有一路走來,從微小的芥子中體驗須彌的宏大,才是我們心靈家園的永遠歸宿。

  慾望只會讓我們擁有一雙全無敬畏、目空一切的眼,卻失去了一顆謙謹寬容、洞察入微的心。

  矮山是一個非常古老寧靜的小村子,樹影婆娑,掩映着低矮的房子。時光在這裡彷彿已經靜止了,空氣里到處瀰漫著恬靜安詳的氣息。幾個老人坐在一起,有一搭沒一搭地輕聲說著些什麼,背後的牆壁上,“毛主席語錄”字樣依稀可見。連我們的腳步都不由自主地輕起來,生怕打破這靜謐的氛圍。

  穿過矮山村,便是一條通向陽朔的小公路。我們沒有休息,繼續往前走。

  大約2公里多之後,到了一座小橋邊。橋的名字已經不太記得了,好象就叫做矮山橋。橋面離水面大約有六七米高,水色碧澄,溫潤如玉。兩邊鳳尾竹夾岸叢生,如綠色長廊。望之蔚然如煙,遍體清涼。

  再往前走了一公里多,遇到修路,路面狀況極差,尖利的小石子讓我吃盡了苦頭,鞋底變形,腳板起泡。倒是小朋友讓我刮目相看,一直保持相當好的速度。好不容易走過這一段,我提議說,不如休息一下吧,吃點東西喝點水。於是,我們找了一個看來是用作曬穀子的水泥地,放下背包揉腳。四周依然是青山如黛,空氣中溢滿了通透的稻穗香,忍不住想,如果生活的每一天都是充滿稻穗香的豐盈日子的話,就算辛苦,也無所謂了(典型的心口不一呵,哈哈)

  揉腳的時候看到一隻身形碩大的螞蟻,匆匆從我的腳邊爬過。如果造物主有靈,看到人世間忙忙碌碌的芸芸眾生,估計和我此刻看螞蟻的感覺差不多吧。

  再將背包上肩的時候,發現肩膊處磨了一道紅印,汗水一浸,隱隱作痛。脖子後面有一條肌肉出了點問題,一般說來,梗着脖子正面行走的時候沒有任何問題,但只要往右邊一轉脖子,那條肌肉就象電擊般疼痛。於是,每當看見側面的景色,需要停下來欣賞或拍片的時候,我只好整個身子都轉過去,樣子非常秀逗。行囊中的東西加上在遇龍河泡過的“水”,估計我的背包重量超過30公斤,有點誇張。但一走起來,好象也沒有太大的影響。路上的行人和單車族越來越多,還能看到當地的特色:用電瓶驅動的旅遊車,上面搭載的大多是老人和老老外,年輕人以及小老外都在走着路或是騎着車呢。不過有意思的是,整條路上除了我們幾個之外,居然看不到一條驢。大概是認為這樣的路線太低級,不屑於走吧。

  又走了大約幾公里,看到前面有人修路挖隧道,一座原本青翠的山峰被劈開半邊,裸露出醜陋的岩石和黃土,很刺眼,有些不舒服,趕快走開。下一段是非常有趣的一段鄉鎮小路,兩旁的建築、小商店、標語,看起來既遙遠又新鮮。我們興沖沖地一直往前走,不知道為什麼,不但感覺不到累,反而越走腳步越輕巧。

  前面出現了一個十字路口,朝左拐,進入荊風路。路上很熱鬧,驢少人多,單車族尤多。我們幾個滿身叮叮噹噹的傢伙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到了西街口,碰到好幾撥問“要不要住旅店”的人。婉謝后,直接走了進去,發現昨天紛紛掛出“客滿”牌子的旅店,今天紛紛掛出“有房”的牌子(連前天一再跟我們強調今後幾天除了花高價之外絕對不可能找到住處的某熟店,也在門口寫上了“有房”字樣,真是JS啊)。直入桂花路,在民俗旅店一條街上,我們住進了相對比較僻靜的天然居,稍稍還價就砍到了一百塊。老闆說,如果連住幾天的話,價格還可以談。想想我們第一晚在西街所付出的300元的代價,我只能苦笑着對夥伴們說:“咳,這就是市場經濟啊。”

  天然居旁邊就是“燒吧”,陣陣燒烤的香味有意無意地誘惑着我們,同時也在喻示着一個FB之夜的開始。

您正在瀏覽: 一路等候——陽朔紀行之三
網友評論
一路等候——陽朔紀行之三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