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優秀隨筆 > 隨筆六章

隨筆六章

手機:M版  分類:優秀隨筆  編輯:得得9

  響樹 (民俗文化六隨筆)

  齊鳳池

  姥姥家門前不遠處是一片太監墳,墳的四周是用柏樹圍着的,從外面看,根本看不到一座墳孤堆。從柏樹圈的南面的一個豁口進去,就看到十幾座高大的太監墳一動不動地在柏樹圈裡坐着了。但我感覺,這些躺在墳里已經身上零件不全的太監,長期居住在這裡,其實一點也不覺得孤獨,每座墳前都有石人石馬,石桌石椅相伴。還有樹枝上嘎嘎叫的烏鴉,草叢裡潛伏的黃鼠狼,洞穴里貓着的長蟲,再有,到了清明和鬼節的日子,村裡那些沾親代姑的總能給他們送點錢和香火來。另外,柏樹圈外還有一棵高大的響樹陪伴着他們。所以,那些已經埋了一百多年的骨頭,就不顯得孤單了。

  聽姥姥說,太監墳有三百年的光景了,但那棵高大的響樹,是什麼年代栽的,還是它自己從土裡鑽出來的,姥姥也說不上來。

  響樹的高度有二十多米,它的腦瓜能遮住一塊秋天的麥場了。粗大身軀,村裡十幾個孩子手拉手才能圍過來。

  每年秋天起風的時候,在村裡炕頭上躺着,就能聽到響樹抖動樹葉的聲響。那聲音傳得很遠,就連附近四外八庄都能聽到樹葉扒手的聲響。我聽姥姥說,真覺得類似神話般的故事。

  姥姥說響樹會走,它的影子跟在人的身後,當人到家門口,只要對響樹說句:響樹大哥,我到家了,你回去吧。回頭再看,響樹的影子就不見了。

  姥姥說,過去到了地里白薯熟了的時候,總有人偷白薯。因此,家家晚上都要派人在白薯地里看守一夜,等到天快亮了時候才回家。

  天還沒有完全亮的時候,看白薯地人走在回家的田間小路上,冷風吹動着地里枯黃的野草和響樹飄落的葉子,發出令人汗毛頭髮豎起的聲音。偶爾竄過一隻野獸的影子,突然閃過一道藍火,驀地耳邊掠過一聲不知是鳥還是獸的尖叫,更然人手腳冰涼,前額冒出一層冷汗。那些看自家白薯地的人,每天夜裡就藏在用玉米秸搭成的窩裡,抱着把鐮刀,聆聽四外的響動,直到天快亮了,才疲憊地回家。

  當一個人膽怯地走在路上的時候,總感覺有人跟在後面,當大膽地回過頭來看時,才發現是響樹高大的樹影跟在身後。當人到了村口,響樹的身影就自然消失了,如果是膽小的人,響樹會護送的他的家門口,當人對響樹說句我到家了,響樹的影子就立刻不見了。這事是傳說還是真事,姥姥村裡的人都會說起響樹的故事。

  “破四舊立四新”的年代,太監墳被扒了,那些石人石馬石桌石椅也被砸了,只有高大的響樹還佇立在太監墳的旁邊,因為胳膊上帶紅袖章的人也不敢動一下斧頭。老人們說,響樹是神樹,動不得,動了它全家人都會有災星。

  又過了很多年,已經是一片狼藉的太監墳,早就被雜草遮蓋住了,再也看不見一點墳的痕迹,只有那棵高大的響樹還依然的站在曠野,向四周張望着。不過響樹發出的聲音,顯得低沉了,沙啞了,風過之後,偶爾聽到枝椏折斷的聲音。

  又過了幾年,一條高速從這裡經過,高大的響樹在一陣電鋸牙齒咀嚼聲中,它那蒼老嶙峋的身子輕易地被放到了,它倒下的身軀,砸的土地直抖動,四外八庄樹木都感到了大地的抖動,四外八庄的鄉里鄉親也都聽到了並感受到響樹倒下的巨大聲音。彷彿那聲音,彷彿響樹的身軀砸在了他們的身上一樣的疼痛。

  再後來聽姥姥說,響樹的身軀,被分割成許多木材,村裡許多老人都用響樹做了棺材,他們覺得死後躺在響樹的棺材里是一種福氣。最後,我的姥姥也躺在了響樹做的棺材里了。

  前幾年我回老家,看到姥姥家村南面的一片墳地里,滋出許多新鮮的樹苗,這些樹苗是什麼品種誰也說不出,但風吹墳地時,那些樹苗嫩綠的葉子發出的聲音和響樹的聲音非常相同。

  下水罐

  在中國民間的喪葬文化中,流傳着很多當地風俗習慣和講究。這些風俗習慣已經流傳了很久,至於,這些風俗習慣是從什麼年代流傳下來的,這些風俗有什麼講究和說法,上了歲數的老人還能說出點道道來。但是,要問這些風俗說法是出自哪裡,哪本書上記載,人們就說不上來了。他們只是知道操辦喪事應該怎麼做,發喪人應該怎樣的程序。我認為,因為這些民間說法和講究都是言傳的,沒有文字詳細記載。所以,在民間,特別是在農村,死了人,就按照當地風俗和一些上了歲數的人說的辦。這些年我也參與了很多親朋好友的喪事操辦活動,對喪事的程序和細節做了些記錄,關於在死者棺材里放下水罐的說法,我諮詢過很多先生和上了歲數的老人,也沒能得出翔實的答案,在《紅白理事大全》中也找到隻字說明。

  從我記事起,就知道在死者棺槨里必須要放一個下水罐和一個放着金魚的瓶子,放下水罐和金魚瓶是什麼意思和有什麼說法,我問過很多操辦喪事的人,他們只是知道要放這些東西,具體有什麼說法和講究誰也說不上來。後來,我專門在書店買了一本很厚的《紅白理事大全》,我從頭翻到尾,也沒找到有關下水罐的隻字說明。看來,寫這本書的作者也不知道下水罐在下葬中的作用和解釋。

  在操辦了很多喪事後,我根據下水罐里所裝的東西理解,祖宗留下來的陰文化,可能是為了下一代子女豐衣足食,為了土地五穀豐登,才放個下水罐的意思。至於放上裝金魚的瓶子,也是代表富富有餘。

  我清楚地記得,上個世紀,沒有實行火葬,還用棺材土葬發喪人時的情景,在大紅的棺材頭部,寫着死者名字的下面,棺材台上放着一個下水罐和一個裝金魚的罐頭瓶。當時不知道放兩個瓶子的目的和意義。現在,裝金魚的瓶子已經不放進棺材里了,人們把金魚到在墓地附近的河裡或者池塘里放生了。按照今天的說法,一是為了生態,二是為了死者的再生。所以就把魚放生了。這是如今的做法和說法,而過去,下水罐和金魚瓶一直是和死者葬在一起的。

  我一直在想,下水罐里為什麼要放那些東西。人們為什麼在一個大的瓶子里,放上帶皮的稻穀,水稻,穀子,黍子等帶皮的作物,在裡面插上兩棵大蔥,兩根筷子,兩個高粱桿,在高粱桿上纏上棉花,再放一把粉條。用白布包裹好,露出大蔥,筷子,高粱桿,棉花,粉條。然後用五綵線繫上活扣,下水罐做好后,出殯時,由長子的媳婦抱着,一直送到墓地下葬。

  在近些年,我也操辦過一些喪事,在操辦喪事中,我諮詢過很多寫帳子的先生,也多次向上了歲數的老人請教,在下水罐里放上大蔥,粉條,筷子,高粱桿,棉花和五穀的種子有什麼說法,這些說法出自哪裡。先生們的回答很勉強,也很含糊。上了歲數的老人更解釋不清。真對這些東西物品的用意,我對寫帳子的先生和上了歲數的老人解釋,我理解,放這些東西的意思是,預示和希望。讓死者的後人豐衣足食,國家的農業五穀豐登。我簡單的概括,得到了操辦喪事的先生和上了歲數的老人的認可。

  我又補充解釋,其實,在死者棺材里放上下水罐,和給死者遷墳,在撿出骨骸的墓穴里放上紅蘿蔔,撒上稻穀的意思是相同的。

  至於,中華民族已經延續下來幾百年甚至幾千年的風俗,在棺材里放下水罐有什麼說法有神門講究,其實都無關緊要。我認為,只要後人記住祖宗留下來文化傳統,別失傳,在親友下葬時,別忘了放上下水罐,更重要的是,永遠別忘了那些死去的親人和朋友。

  我想,在死者棺材里放下水罐更深層的含義,就在於此。

  讓我們記住中華民族的傳統,記住這些沒有文字記載的民間百姓的民俗,把祖宗留給我們的陰文化,傳承下去。

  遷墳

  在唐山的沙河南岸有一片荒涼百年的墳地,一夜間成了黃金地段,許多開發商和私營企業老闆,紛紛把工廠建在了曾經黃鼠狼、狐狸、野狗出沒的鬼地方。從此,這塊網絡四外八庄鬼魂,常年裊起紙錢,甚至大白天黃鼠狼和狐狸都敢散步休閑娛樂的百年墳地,就再也看不到黃鼠狼和狐狸出沒了,夜晚下夜班經過此地的人,再也聽不到叫人頭髮根都豎起來的冤魂啼哭聲了。

  開發商和私企老闆的資金還沒有流到這塊乾涸荒蕪的鬼地之前,在墳地里沉睡的靈魂就已經不安了。因為,在每座墳前佇立的墓碑上都貼上了當地民政局蓋了章的遷墳通知書。於是,在這裡沉睡了百年的靈魂和在這裡剛剛入睡不久的亡靈們,就要浩浩蕩蕩披着黑暗的藍布和引魂的鬼火,跟着一根高粱秸糊的鮮紅的幡遷到新的地方居住了。

  在這塊荒涼的墳地里安靜地居住着我的兩個舅爺(妻子的哥哥),他們在這裡不動聲色地生活了很多年。每年過節,我和妻子都要來這裡看望他們,順便送些紙錢,撒些淚水。今年的清明節,我和妻子剛剛拔掉了他們墳頭上苫蓋的荒草,又添上幾鍬新土,算是做了最後一次探親和慰藉。我們知道,今年的清明節,當我們培了最後一鍬土后,秋後的鬼節就得去別的地方,再給倆個舅爺送錢了。因為,在舅爺的墓碑上也貼上了遷墳的告示。

  得知這一消息后,我和妻子商量如何給舅爺搬家的事情。因為遷墳,在中國的老百姓家中是件大事,遷墳可不是簡單的小事,這裡有很多講究和說法。說簡單點說,就等於是在動祖宗的香火。我聽說民間遷墳有很多講究,弄不好會給家裡和後人帶來災難。我過去讀過《風水陰陽宅》那本書,還記得書中一些遷墳的細節和說法。如今,在有些人看來,那是迷信,但分析書里講的細節,那裡的確有很深的中國陰文化的道理。不信,有時還真遇上倒霉的大災。

  在我舅爺墳的東北方,不足三十米的地方,有兩座高大顯赫的墳,讓人一看就知道是有錢有勢家人的墳。我聽說,選墓地時還請了風水先生,先生用羅盤搖了方位。結果,立碑的方向,沖向西南。我去墳地給舅爺燒紙時,看了覺得有誤。四十五度方位屬於鬼門線,那是一大忌。再說,墓碑衝著的方向,正好是鋼廠豎起的的高大煙囪,墓碑對着煙囪多不吉利。果不出所料,今年正月剛過,他家的主人就被車撞成重傷,險些喪命。

  我不知他們在遷墳和立碑時按照哪些規矩立的。書上說,遷墳首先要選好日子和時辰,一般在夜間零時以後,就是人們俗稱的鬼出來活動的時間。遷墳時要帶上四種貢品,還有紙錢,香,紅布,紅幡,紅手套,鞭炮等用品。零時以後家人悄悄到了荒涼的墳地,先燒紙做禱告。禱告的內容大概是,告訴祖先或長者,今天要給他搬家了,問他需要帶什麼準備好,準備好了就搬家了。這些程序做完后,由長子或長孫先在墳上挖三鍬土,然後,舉着紅幡圍着墳繞三圈,點燃鞭炮。之後,幫忙的就開始挖墳了。挖墳的位置一般是在正南的方向,把墳挖開后,打開棺槨蓋,戴上紅手套撿骨骸,撿出的骨骸用藍布遮蓋住,放進一個黑袋裡再用紅布包裹好,屍骨由長子或長孫捧着離開墳地。取出屍骨從棺槨里不能空着,要在空的棺槨里放上一個紅蘿蔔和高粱,穀子,稻子等五穀雜糧。放這些東西的目的還有說法,放一個紅蘿蔔,是一個蘿蔔頂一個坑,放上五穀雜糧,讓種子發芽生長,預示着子孫後代家族興旺。

  骨骸遷到新的墳地后,家人先把棺槨用白紙糊好,絮上雪白的棉花,然後把骨骸放進去,家屬嘴裡敘說,搬新家了,需要什麼我們會給你送來等等。把骨骸放在棺槨的靠右側,用紅布蓋上,再把死者生前喜歡的東西也放在裡面,或者再撒些零錢,就可以蓋棺了。封棺后,開始鳴炮。然後,鋪上一張白紙,把貢品擺好,貢品有水果,點心,半生的肉,酒。點上香,家人開始燒紙。再把紅幡插在墳的右側。一切程序玩后,再把酒圍着墳倒一圈,家人說幾句告別話就回去了。

  三天圓墳時,用三根高粱秸在墳上搭房子,把高粱秸折成長方形,插在墳的上面,中間的高,前後的低,這樣就搭好了房子。然後把紅幡拔掉扔到一邊。再做些禱告就等過五七再上墳燒紙了。

  這就是遷墳的整個過程。我的舅爺就是這樣遷入新居的。   在山東瘞地尋找祖父

  今年五月放假的第一天,我突然接到一個陌生電話,電話是從天津打來的。打電話的是位女士,她自稱姓徐,想打聽一下有關山東瘞地的情況。這位徐女士說,她是在美國報紙上看了我的文章《山東瘞地》后,然後通過朋友找到了我的電話,才聯繫上我。她說她的祖父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末,在開灤林西礦搞地下工作。1939年在一次組織礦工罷工鬥爭中被叛徒出賣被捕了。關押在日本的監獄里,1944年秋天被日本鬼子殺害了。她又講,祖父死後,由於沒有家屬認領屍體,祖父的屍體就扔在了林西沙河北邊的黃沙崗上。是山東的老鄉把祖父的屍體偷偷埋在了山東瘞地,當時連墓碑也沒敢立。

  解放后,她家裡四處打聽祖父的下落,後來聽到一點線索,她祖父是山東大名府人,1930年被派到開灤搞地下工作。上個世紀90年代,他們來到唐山烈士陵園和開灤檔案館打聽尋找祖父的下落。在唐山烈士檔案里確實找到了她祖父名字。但烈士的屍骨埋在哪裡,資料里沒有記載,管理員也不清楚。最後,他們只能掃興回了天津。

  2009年徐女士的祖母百歲過世了,她家裡人打算把祖母的骨灰和祖父併骨。但是,祖父的遺骸在哪裡至今還沒有找到。正當他們為祖父的屍骨下落髮愁的時候,徐女士遠在美國的親屬給她打來電話,說在美國的《星島日報》看到了一篇關於山東瘞地的文章,文章里說的情況,很有可能找到他們的祖父下落,也許他們的祖父就有可能埋葬在了山東瘞地。聽到這個重要信息,徐女士費盡周折找到了我。

  在電話里,我把山東瘞地的情況和瘞地的位置告訴了她。沒有幾天,他們全家就來到了山東瘞地。

  山東瘞地坐落在唐山市古冶區林西南沙河的北岸 。據當地老人講,這片荒涼的墳地,叫山東瘞地。在這片墳地里,長眠着上千個遷徙到開灤林西礦下井挖煤的山東人和他們的後代。算一算,從上個世紀20年代到現在,山東瘞地里掩埋了有四代山東人了。

  開灤林西礦是一八九幾年由清朝的唐廷樞和大鼻子英國人建成的。煤礦建成后,引來了大批逃荒的山東人,來到煤礦下井挖煤。

  善良憨厚心齊的山東人,為了同鄉死後有個歸宿之地,他們湊錢買下了林西沙河北面一片荒無人煙的沙土崗地。從此,山東人死了,他們的屍骨就有了安葬寄存之地。

  解放前,開灤煤礦井下死亡事故頻繁發生,幾乎三天兩頭,山東瘞地就出現一座新墳。幾年的光景,山東瘞地逐漸向外擴大了,到解放初期,山東瘞地已經很有規模了。看到這麼一大片墳地,給人的感覺好像是死人在跟活人爭土地。

  墳地里雜草叢生,灌木密密麻麻不透縫隙,人進入都很費勁。白天經過瘞地都能看見黃鼠狼和野狗在墳地出沒。我小的時候聽大人經常說,瘞地里有鬼。我記得最清楚的是,在這片墳地里,夜裡一兩點鐘,能聽到女人哭丈夫,母親哭兒子的凄慘的叫聲。而且,夜裡人路過這裡,經常遇到鬼打牆。這些鬼話和傳說究竟是真是假,無法考證。再說,誰也不想夜裡一兩點鐘到瘞地里去探密。

  如今,山東瘞地已不再荒涼了。山東人的後代,把墳上的草拔得乾乾淨淨,有的墳前還立起了大理石墓碑。過去凄慘荒蕪的瘞地已經變了模樣。

  現在經過這裡,感覺有一種悲傷凄涼的民俗文化味道。一些當了官的和有了錢的死者後代,為了使祖墳香火旺盛,他們給祖墳修葺成了文化品味的瘞地。有的模仿南方豪華陰宅,有的模仿清代大臣的墓穴。總之,山東瘞地已不再荒涼悲戚了。

  徐女士一家人在瘞地里確實沒有找到祖父的墳墓,但他們沒有失望,有一點可以肯定,他們的祖父確實埋在了這裡。只是,哪座沒有墓碑墳是他們的祖父不敢肯定。最後,他們只好在沒有墓碑的墳頭捧了兩把土,用紅布包好帶回了天津。

  徐女士在最後一次電話里告訴我,她的百歲祖母骨灰和祖父併骨時,按照當地的風俗,用一塊紅布把山東瘞地的土和青磚包在一起,等於是祖父的屍骨了。然後,把祖母的骨灰放祖父的屍骨旁邊,就算給兩位老人併骨了。從此,了卻了他們心頭的一件大事。

  挑簾紙

  在北方民間,發喪人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絞挑簾紙,等絞好挑簾紙,掛出去,然後再批殃。這是幾百年流傳下來的規矩。據絞挑簾紙的人說,挑簾紙的作用就是死者靈魂寄存的地方。如果說,死者家裡不掛挑簾紙,說明死者的靈魂沒有安放的地方,總在空中飄蕩着。只有絞好挑簾紙掛出去了,死者的靈魂才算有了寄存的地方。

  把挑簾紙掛出去后,操辦喪事的先生就可以給死者批殃了,在北方給死者批殃也很講究。一般有點民俗常識的知道,男的批故先考,女的批故先妣。把批的殃榜掛出后,就可以將死者入殮了。這三項事完成後,才算正式進入發喪死者的程序。

  據發喪人的先生說,絞挑簾紙是按照死者留下的後人決定的。死者有幾輩後人就絞幾條。絞挑簾紙的方法,用一張黃紙分成四份剪開,如果有一輩後代,將紙分成三分,在兩邊折的地方剪,不要剪斷,兩輩,三輩,四輩按照這種折法和剪法絞。絞好后,再最邊的一條紙上斜着絞下一個角,女的在裡面絞,男的在外面絞。絞好后,按照三四張紙一沓抖開,攥住一頭,把絞好的挑簾紙全部抖開后,用白布把攥着的一頭包住,再用白布條紮好,留出系棍的扣,最後,把挑簾紙系在竹棍或木棍上,掛在大門口。按照男左女右的說法掛出去,挑簾紙的旁邊,張貼者死者的喪榜。

  死者出殯前,先把挑簾紙摘下來,用死者衣服包上,等於給死者穿上了衣服,再把用白布包着的挑簾紙頭,用一頂帽子或者紙人套着,然後隨着陰魂的喇叭進入死者生前住的房間。喇叭在前走,后是死者的姑爺點着火引路,死者的長子抱着挑簾紙,嘴裡念叨死者走了,這些程序完后,再有喇叭引着走出房間。

  把死者裝上靈車后,就可以把挑簾紙燒掉了。最後,死者的長子,摔碎蒸飯用的陶制的飯篩子,倒着走到靈車前,送死者去墓地。

  這就是北方發喪人,挑簾紙的作用和說法。至於,挑簾紙的作用和說法出處不詳,我至今沒有找到出處,和確切的文字資料。我只是看和聽說后,做了些簡單記錄,供人們參考。

  工業園下的萬人坑

  唐山開灤唐家莊礦破產後,煤礦迅速進行了轉型。幾家有錢的企業馬上進入到了破產的煤礦。一年後的開灤唐家莊礦就煥然一新了。一座新的現代化工業園在舊址拔地而起。緊接着東方電廠二期工程竣工指日可待。

  二期工程立項后,唐家莊煤礦南面的桃山墓地,開始了聲勢浩大的遷墳工程。因為在這片方圓幾公里的山坡下埋葬着幾十幾萬地震中死難屍骸。這麼大的遷墳工程,可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成的工程。

  政府貼出告示在電視台播出后,人們開始陸陸續續將自己親屬的屍骸往福山寺墓地遷移。那些已經沒有親屬的墳墓,隨着一陣隆隆的鏟車聲被剷平了。然而,還有一個更大的墳墓無法遷移,那就是桃山半山腰下的萬人坑。這些施工的人員並不知道,就在他們腳下的二期電廠工程的下面就是一個萬人墳墓。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后的第二天,解放軍來到了古冶區開始在廢墟下扒人,解放軍扒出屍體后,就裝在白塑料袋裡。然後抬上解放翻斗汽車上,車上裝滿后,就拉運到北面的桃山。我看到一輛輛解放翻斗汽車拉着屍體從我們臨時居住的馬路邊經過,腐爛的屍體流出湯啦啦一路。幾千米上山的小路被屍體流下的湯水泥濘了。路上的那些大個的綠豆蒼蠅往人的身上直撞。當時,我家的簡易房就搭在去桃山的路旁。因此,我每天都能看到一輛輛拉着死屍的翻斗車從家門前經過。

  震后的第四天,我們才把表舅扒出來,當時表舅沒死。扒出后的第二天,表舅因失血傷口腐爛而死亡。

  唐山地震后的第五天,我和表兄去桃山掩埋舅舅的時候,我站在海拔500米的桃山上向下望去,我看到在桃山的半山腰處,停着幾輛紅色的東方紅牌鏟車。我看得非常清楚,在鏟車的下面是一條寬十米,長五十米,深十米的大深溝。

  第二天早晨八點,我們給表舅填墳時,我們在表舅的墳前看到,一輛輛拉死屍的翻斗汽車陸陸續續開往桃山。給表舅的墳填完土后,我站在桃山一塊比較高的山坡上向下看,幾十輛拉屍體的汽車浩浩蕩蕩向大溝的地方開來,沿路的塵土捲起一條黃煙。汽車停到溝邊后,指揮的解放軍手裡拿着旗子,嘴裡叼着哨子,汽車很聽使喚。哨子一吹,旗子一下,只見翻斗汽車的前幫慢慢抬起,滿車上用白塑料袋裝着的屍體開始往溝里翻。翻到溝里的屍體橫七豎八,像是很困了的樣子,倒在溝里就熟睡了。

  當屍體快填滿溝時,我看到了解放軍在屍體上撒一層厚厚的白灰。當屍體全部被石灰覆蓋了,解放軍從溝里上來了。然後十幾輛推土機開始掩埋,等屍體完全掩埋后,再用推土機來回壓,直到土壓實了為止。

  在這條溝掩埋的幾萬具遇難的屍體里,有的是全家,有的是沒有親屬。他們合葬在一起,就像一個大家庭,與世隔絕,過着沒有一絲牽挂的日子。

  如今,他們生活在現代化工業園區的下面,世上白天發生的事他們不知道,但夜裡工業園裡燈火和隆隆的馬達,使他們不能入眠。

  河北唐山開灤荊各庄礦業公司

  063026

您正在瀏覽: 隨筆六章
網友評論
隨筆六章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