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愛情散文 > 愛晉茶·愛山西

愛晉茶·愛山西

手機:M版  分類:愛情散文  編輯:pp958

  山西人與茶,素有不解之緣。

  【茶之愛】

  一、飲食之需。人說山西好風光,地肥水美五穀香。因雜糧性硬,難以消化,飲茶可促新陳代謝,讓人精神煥發,心清氣爽。“神農氏嘗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山西人信這個理。故百姓有“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之俗。沒茶的日子,就像咖啡之於西方人,再豐盛的宴席,也會索然無味。在山西人的生活倉儲中,茶之地位不可或缺。

  二、待客之道。山西人質樸厚道,重情重義。以茶會友、以茶待客,已成為山西人的迎賓習慣。無論是官場權貴、商界精英、文人雅士乃至我等布衣百姓,都以愛茶為時髦的雅趣,豈是煙、酒所能相提並論的。是增進情誼也好,是洽談生意亦罷,注重的是一種韻味,營造的是一種心境,追求的是一種情致。不管你是誰,輕輕跨進門坎,相聚一堂,把盞品茗,雅俗相酌,不論相識還是陌生,皆是人間緣分、天長地久。

  三、生財之路。當年晉商萬里販茶,匯通天下,拓展了與“絲綢之路”齊名的“萬里茶路”。經營茶葉是晉商貿易的一部分,也是其獲取商業利潤的主要途徑。那是一個車馬喧騰、旌旗獵獵、商旅如雲的熱鬧場面。即便在交通艱難、信息滯塞的時代,一旦契合某種生態需求,也會噴涌成一種不可思議的商潮氣勢。由此帶動,一大批茶莊、茶號紛紛出現。說像雨後春筍,並不為過。時光荏苒,越來越多的山西人加入到飲茶愛茶的隊伍中。

  四、文化之味。文化是最好的泡茶之水。如果沒有文化,茶葉不過是些乾枯的條索。在5000年的歷史長河中,山西曾經是唐堯故地、虞舜國都、大禹立夏、戰國重鎮、北朝霸府、大唐北都、中原北門、漢國強藩、九邊重鎮、晉商故里、民國雄邦。當茶遇上三晉文化,就如同茶遇上水一樣,立即被喚醒而飽滿、鮮活起來。

  【茶之夢】

  茶發乎神農,本為國飲。山西古有嫘祖養蠶,后稷稼穡,今卻無人種茶。在中華農耕文明傳承上,山西不應缺席。山西人對茶的愛,就瀰漫著這樣一種難以言說的痛。飲着他鄉的茶,品着異地的味,其情何堪。

  當齊魯的陳厚珉的第一次踏上三晉的土地,當他耳畔響起那首凄愴悲惋的《走西口》時,當他的足跡疊加在當年晉商走過的茶路時,一個衝動的念頭,一個反其道而行之的夢想,縈繞在他的腦海,糾纏着他的思緒:“晉商萬里販茶,為何不在自己的土地上種茶呢?”

  陳公這樣做了,豪邁的足印,踩碎了嶙峋的山岩,叩響了對“南茶北移”的追尋與眺望,用愛編織襁褓,用心體驗酸鹼,用情把控溫度,青絲飛暮雪,壯年成古稀,20年風雨茶路,終得釀出厚民晉茶的滋味,馨香了茶史春秋!

  恰如崔玉龍先生在《晉茶賦》中描繪的那樣:“……齊魯陳公者,自幼懷奇想,到老志彌堅,反彈琵琶,自信東作西成;造福百姓,敢教南茶北徙。斥巨資,耗心血,屢試屢敗,屢敗屢試,垂成霍山七里峪,終落夏縣泗交山……”自此,山西便有了“南茶北移”的秀色佳人,於奼紫嫣紅處,獨領風韻。

  【茶之品】

  天地氤氳,萬物榮華。晉茶,千呼萬喚始出來,猶藏深山半遮面,但卻是品質上乘,天然厚道,綠色健康,茶中珍饈、茗界新秀也。

  晉之綠茶,萌芽於霍山七里峪,蓬勃於中條泗交山,皆是雲霧繚繞的神仙地,更是文化富集的福洞天,有者將其譽為“山西的武夷山,大陸的阿里山”,是名茶生長的絕佳環境。晉茶紮根青山綠水,汲取自然與人文的養分,呼吸清純飽滿的負氧離子,以三季的蘊藏,集聚山西人的性格稟賦,將三晉厚重的文化基因,厚積薄發,綻放成一場春之綠事,香凝嫩芽,氣聚葉片,芳名露華鮮。正如陳厚珉先生《沁園春·晉茶》里寫道:“惜金牌龍井,名高價貴;陳年普洱,搶佔風光;一代天驕,武夷紅袍,稀缺難於坐大堂。俱往矣,喜後來居上,晉茶稱強。”

  晉山晉水一晉茶,應是人間第一茶,更是兒女心中茶。飲晉茶,愛山西。天涯外,溫柔處,晉茶即故鄉。

您正在瀏覽: 愛晉茶·愛山西
網友評論
愛晉茶·愛山西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