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名利祿皆為身外物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小景
功名利祿皆為身外物
俄國最偉大的文學家托爾斯泰在《一個人一生需要多少土地》中描述的故事結局是:一位地主終生皆在挖空心思地跑馬圈地,臨終前,他讓僕人攙扶着巡視自家的廣袤領土,當走到自己狹小的墓地時,才頓悟真諦:功名利祿皆為身外之物,最終只有這塊小小的墓地,何不讓短暫的人生多一些輕盈與快樂?這個故事,值得我們深思。
一個人短暫的幾十年的人生如何能夠多一些輕盈與快樂呢?答案很簡單,就是不要過於強烈的貪慾,因為“慾壑難填”,過度的追求身外之物,就會過得不輕盈不快樂。哲人告訴我們,幸福與財富、地位、聲望不能划等號。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幸福觀。比如,對於我家那個5歲多即將進入小學一年級的孫子說,幸福就是半個小時的動畫片;對於饑寒交迫的旅人來說,半碗稀飯,一塊烤紅薯就足以令其眉開眼笑;每天上班來到單位沒停電能用電茶壺燒開水和上網就是我的最大快樂……幸福的意義隨生存的環境而變,所以,古往今來的智者,皆懂得以不變應萬變來保全自身的幸福不變,在這時就是不貪,不奢,不亂方寸,不忘根本。對任何事物持一個通達、明智的態度,守住做人的準則,守住心靈的貞潔,從而真正達到“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境界。
進入網絡時代的今天,追求高質量的物質文化生活,本無可厚非。然而,倘若人生觀扭曲,貪慾膨脹不止,以致欲而無度、望而無底、求而作惡,勢必自焚慾火、身敗名裂。“不做高官不害怕,不享榮華不擔憂。”兒時對這句話並不很理解,後來,隨着年齡的增長,也就漸漸理解並認可了其中所包含的深刻哲理:正所謂的凡事都有利有弊吧?那些做高官享盡榮華富貴者,雖說人前風光無限,但他們難免會得罪人並遭人忌恨,甚至還會遭人報復與暗算。這種情況下,他們豈能高枕無憂?這種說法雖說多多少少有點阿Q的精神勝利法的可笑可憐之嫌,但作為一個普普通通的小老百姓,在根本無力改變現實的無奈中若能以此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及身心的愉悅,讓自己生活得健康快樂,何樂而不為呢?
莊子曾說過:“死生為晝夜”,不過是自然規律的一個程序而已。生固可欣,死亦坦然,“雲散水流去,寂然天地空”,沒有什麼可悲觀的。當然,若是幹了許多坑人害人的勾當,身後留下罵名,就自當別論了。所以核心問題不在死得怎樣,而在生得如何。這就是說:“活得要瀟洒,死得要安祥。”就像前面提到的那個地主那樣,生前為了挖空心思跑馬圈地一點也不瀟洒;死後因那狹小的墓地說不定會被翻身的農奴重新收回去也不安詳,這又何苦!功名利祿身外物,健康活着才是最大的幸福與快樂。人生在世幾十年,榮華富貴、功名利祿如過眼雲煙,生不帶來,死不帶走。所以對這些身外之物不要太執著,否則身受其累,就會深受其害。
據說乾隆皇帝當年巡察江南時,看到江面上千帆競渡,不禁好奇地問左右:“江上熙來攘往者為何?” 陪伴一旁的大學士紀曉嵐隨口就答道:“無非為名、利二字。” 紀曉嵐一語道破天機,看透人生奧秘。時間很短,天涯很遠,人生的一山一水,一朝一夕,都得仰仗自己輕盈且快樂地走完。一切均隨機遇、隨造化、隨緣份、隨命理……不要蠻、不要橫、不要擰、不要犟,由它去!
笑鈾
2014,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