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經典散文 > 西屯的地脈

西屯的地脈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得得9

  西屯的地脈

  文/溪水一石

  人有人脈,地有地脈。少小時知道在什字塬腹地有個叫西屯的地方,因了那裡地脈好故事多的緣由,以至每年假期總要到離西屯街道二三里的舅爺家去玩。 而舅爺又是那種很會講故事的小商販,所以,常看到在他身邊總圍着不少人談古論今,說長道短。 後來,隨着年齡的漸增,對西屯這片充滿傳奇色彩的厚土產生了深深的眷戀和一種特殊的情感。

  原野一派新氣象 干群齊心奔小康

  今年仲夏時節,我們驅車來到西屯採風,汽車沿吳鳳路穿行,枝繁葉茂的成片果園和綠浪翻滾的麥田呈現着一派豐收在即的景象;近年來沿吳鳳路修建的一排排整齊劃一的村民住宅,則集中展現着這裡的老百姓邁向小康生活的新面貌。西屯鄉是個面積只有140多平方公里、人口不足兩萬的鄉鎮。 這裡生態環境良好,土地肥沃,優質冬小麥和蘋果享譽一方,交通便捷,文化鼎盛,地靈人傑,是個歷史文化積澱相當厚重的地方。鄉雖然不大,但故事不少,漫步在鄉村,可謂一步一個故事。在這塊神聖的土地上,總有着各種各樣的典故和傳說,隨着漫長歲月的演變,這些口口相傳的故事越加生動有趣。

  紅色火種此間燃 革命成功始換天

  西屯的小村徐家,是紅色革命根據地,地方黨史早已大書特書。1944年中共地下黨就在這裡點燃了革命的火種,到1949年短短几年向周邊擴散,發展壯大起黨的隊伍和組織,送優秀青年參加解放軍,為人民軍隊籌集糧餉,開展對敵鬥爭,為人民解放軍順利解放涇靈崇做出了貢獻。今天我們尋蹤覓跡,雖然僅看見斷垣殘壁和破敗不堪的幾孔窯洞,但歷史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這方熱土曾經的榮光和輝煌。

  西屯本是古要塞 王侯領兵戰西原

  遠在1200多年前的唐帝國時代,西屯就已是防禦吐蕃的西陲重鎮,向來有重兵把守。橋子村的土橋,把東西走向的什字塬面分成兩半,像細腰葫蘆,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它是通道咽喉,在這裡屯兵,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因屯兵之地在土橋的西邊,所以,這裡才稱作西屯。

  公元765年,朔方叛將僕固懷恩誘吐蕃、回紇等族統治者,合兵30萬侵擾涇州,妄圖進攻長安。年近七旬的老將郭子儀,帶一萬多官兵,駐紮在西屯鎮,拒敵進犯。 他親率鐵騎到前線征戰,叛兵攝於郭子儀的忠勇,紛紛投降,叛將僕固懷恩率300餘人逃到寧夏靈武。後來郭子儀從西屯單人騎馬赴上良一帶與回紇首領談判,陳述利害,曉以大義。回紇將士被感化,遂與唐兵結成同盟,共抗吐蕃。數日後,在今西屯的柳家鋪村(距西屯不足10里),用土石築起“點將台”,進行誓師動員。郭子儀不顧年邁親自調兵遣將,進軍上良、朝那一帶,展開了唐朝歷史上有名的“西原大戰”。這次靠政治和軍事手段結合,以少勝多大獲全勝的戰役,使得西屯古塞被後來歷各個朝代的政治家、軍事家而倚重,“點將台”也成了西屯的一個歷史遺址,郭子儀也成了唐王朝西北方的守護神而名垂青史。當今西屯中學院內曾有郭子儀祠,遺憾的是毀於文革。在今橋子村吳鳳公路旁不遠處,有寺廟為“棲陽宮”,祭祀的是“汾陽王”郭子儀,一年四季香火不斷。清末民國初的學者王朝俊有詩云:“西屯原有舊祠堂,猶見當年氣象昂。單騎威震來敵膽,山河奠不讓初唐。” 由此我們可以想見當年郭子儀的英勇和老百姓對他的敬仰。

  文化精神的乳房 崇文思賢雙堠子

  汽車經過柳家鋪村,有兩座並列的高大墓冢,人們稱為雙堠子,看那氣勢,真有點向蒼穹叫板的味道。千百年來,任憑風吹雨淋,歲月侵蝕,不但未將其淫滅,反而還有愈來愈高之勢。據傳,這雙堠子是唐代著名詩人皇甫松和其弟皇甫竹的墳冢。“躑躅花開紅照水,鷓鴣飛繞青山觜。行人經歲始歸來,千萬里,錯相倚。懊惱天仙應有以。”這便是皇甫松作的《天仙子》。

  皇甫兄弟本是工部郎中、散文名家皇甫湜之子,也是當朝宰相牛僧孺的外甥,他們不願靠親戚父輩的權勢和名望出人頭地,雖然才學過人,但為免瓜田李下之嫌,他們放棄功名,遠離官場。來到靈台省親不幸染上時疫而病逝。被安葬在這裡后,便成了西屯、靈台、乃至隴東甚至西北的文脈。此後,在絲綢之路上往來的文人商賈亦或達官貴人途經這裡,因敬重皇甫兄弟的才學和人品,便停下腳步,上前添土焚香,以表敬意,由此代代相傳。如今,每逢春節和高考,都有從四面八方到這裡來敬香的學子和家長,來時總忘不了要帶一包家鄉的凈土添於其上。難怪這雙堠子不斷增高變大,她伴隨着一代代學子士人的榮光,傳遞着千百載本地人崇文重教的優良傳統。這裡歷代文脈的傳續,潛移默化地滋養着耕讀於這塊土地上的先民和今人。“人人有文化,家家飄書香”,這是西屯人的追求和願望, 此間民眾痴心一片,崇尚文化古風流傳。今天我站在路邊,望着這雙猴子頂端剛剛添上去的黃土,思緒不知怎麼就聯想到了乳房。是啊,就是這豐滿的乳房,用千百年來積澱下來的文化乳汁餵養了隴東黃土地上一代又一代的文化人。雙堠子是文化人的精神寄託,更是老百姓對文化的敬重和崇拜。怪不得當地老百姓在這裡自發修建了一座亭子,栽了許多松柏,建起圍欄,文管部門也立碑予以保護呢。

  離開雙堠子時,我們也沒有忘了為其添上一把綿細的黃土。

  白草坡前說西周 稀世文物樹一流

  言談中穿過阡陌,不知不覺到了白草坡。在西周文物出土的地方,嚮導給我們講了有關文物出土與保護的逸聞趣事。1967年,村民在平田整地時發現了大量文物,遂逐級上報。直到1972年,省上專家組才來此進行發掘,共發掘西周墓葬八座,車馬坑一座,獲得了一批造型精美、價值很高的青銅器、玉石器、陶瓷器和骨蚌器共1500多件。其中有銘文銅器24件,銘文14種,極具史料價值。這批出土的西周青銅器,工藝精湛,造型別緻,特別是兵器、瓷器為文物考古界所罕見。研究認為,墓主是西周時期的諸侯王。那批精美的文物曾被國家借調出國外巡展,有些內容還被選入了大學考古教材。說到這裡還想提帶一句,就是在今天西屯中學北面二公里的地方,有個喬村遺址,曾出土50多件異常精美的玉器以及硬如石板、表面光滑如玻璃的白灰牆皮,磚石砌成的下水管道、墓葬及村落房屋痕迹,考古專家認定是商周時代的城池遺址。

  遍地是故事,到處有傳說。西屯,你這古老文明之風水寶地,我們怎能一時走得出去,發生在你身上的故事誰人又能一時半會兒說得完呢?

  2014年6月9日

您正在瀏覽: 西屯的地脈
網友評論
西屯的地脈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