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雄華書法講座有感》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得得9
書法是繼甲骨文和竹簡后我國古代人們書寫的一種最基本的方式,就像現在人們用鋼筆或碳水筆在紙張上書寫記錄,也像當代人們用電腦打字一樣,是整個社會和國家傳遞文件、傳播文化、交流思想的主要工具與形式,字跡的整潔、美觀、個性的體現都會給人們一種精神享受,會被人們所欣賞推崇,作為範本爭相臨摹學習。
今天晚上,閑着無聊,我打開電視,漫無精心地拿着遙控器尋找自己想看的節目,一個個畫面,一閃而過,突然,一幅筆法蒼勁的書法作品展現在屏幕上,一位中年男講師在認真的講解,註解是雄華書法講座,我出於好奇定格靜聽一會,平時我對好的書法作品也略有欣賞,但與中國畫來說,尤其喜歡國畫作品,每當電視里有國畫講座我都會認真的聽講,每當有書畫展出,我只在好的國畫作品面前靜靜品賞,一站會好長時間;而走在書法作品前不任一般的還是精品的我只觀望一下就走開了。因為一幅好的國畫就是一首抒情小詩,一幅好的畫卷就是一篇波瀾壯闊的史詩,它給人有種想象的空間,古人說的好:“畫是有形的詩,詩是無形的畫。”而書法則不然,它只是一副華麗的外表,一副沒有靈魂的骨架,沒有內在的韻味,美的寓意,給人感覺枯草乏味。
我隨着雄華老師講述,漸漸地被他那條理不紊,讓人易懂的解析所吸引,從書法里映出了一個個生動的歷史故事,從書法里滲出了中國文化的精髓,從唐代的顏真卿到元代的趙孟頫至明代的徐文長、民國的弘一法師,他講解的生動形象,栩栩如生,意味深長,彷彿身臨其境,聽得我入了神。原來,書法也有這麼美妙的意境,每幅作品都有它的故事情節,從字的形狀,可以看出作者的性格,從字的痕迹,可以看出作者的喜怒哀樂,從字的形態可以看出作者的張揚與內斂,從整幅作品里可以知道作者的生活狀況,每個社會階段的歷史動態。同一個字同一個人在不同年齡、不同心情會有不同的書寫,甚至會有截然不同的風格。
通過今天的聽講,使我改變了以往我對書法的成見,其實一幅書法作品,是一個故事,也是一首詩,書法是人們陶冶情操的必修課程,書法也是抒發情感的伴侶,書法是講述的故事,書法是書寫的歷史,書法是映出的畫卷,書法是滲出的史詩。
寫於2014年5月4日
相關範文
- ·聽洋思中學校長劉金玉講座有感
- ·英語展示課及講座有感
- ·"中國夢,航母夢"講座有感
- ·聽洋思中學劉金玉校長講座有感
- ·聽萬淑蘭校長幸福育人,育幸福人專題講
- ·"牛奶經濟學"講座有感
- ·聽講座有感 教師在課堂中
- ·呼秀珍老師講座有感
- ·觀著名作曲家劉長遠先生作品音樂會、作
- ·長征精神專題輔導講座有感
- ·學習方法講述演講稿
- ·讀《教出樂觀的孩子有感》有感
- ·讀《三國演義有感》有感500字
- ·圖書館搶座有感
- ·立足本職 為民服務——看影片《張思德
- ·觀看電影《鄭培民》《張思德》有感
- ·觀影片《張思德》有感
- ·平凡之中顯真諦---觀影片《張思德》
- ·為人民服務永存——觀《張思德》有感(
- ·讀《張居正》有感:淺論道與術
- ·觀影片《張思德》有感
- ·讀劉川鄂的《張愛玲傳》有感
- ·讀《張家舊事》有感
- ·《海牛有感》讀後感:愛
- ·讀李商隱《重有感》
- ·觀《開學第一課有感》---夢想成就未
- ·讀《理智與情感》有感
- ·《短字有感》
- ·《讀“羊續懸魚”有感》
- ·《中秋有感》
- ·《光棍夜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