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風月
手機:M版 分類:抒情散文 編輯:pp958
大學時代,讀了朱自清、俞平伯兩位先生同以《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為題的華章,我初識了秦淮河的風華。後來又翻閱了一些六朝興衰的舊事,不知怎的,秦淮河就一直汩汩地流淌在我的夢中。今春,利用到南京訪親的機會,我終於見到了秦淮河,算是了卻了一樁多年的心愿。
游秦淮,夜晚最好。我去的時候,恰逢三五之夜。天朦朦朧朧地下着細雨,我獨自徘徊在秦淮河邊,享受着十里秦淮。風柔柔的,雨細細的,如紗如夢。畫舫悠悠,宛如一曲嫵媚的歌。依河兩行楊柳,半掩迴廊曲欄。在燈火的映襯下,粉牆黛瓦的明清民居,透着秦淮人家才有的韻味。我時而靜觀,時而默想,極力想把握住她的風與神,可一衣帶水的秦淮河,卻是那樣的迷離多姿,難寫又難描。十里秦淮,處處是滄桑。游秦淮,一個游字是不夠的,重在讀,更在品,愈品愈有味兒。
秦淮河與清溪匯流處,就是有名的桃葉古渡。站在桃葉亭上,水面上依稀傳來一縷清歌:“桃葉復桃葉,渡江不用楫。但渡無所苦,我自來迎汝。”“桃葉復桃葉,桃樹連桃根。相憐兩樂事,獨使我殷勤。”循聲望去,於水之畔,見兩位麗人,裙帶迴風,桃面交映。一風流俊彥,手挽二人,輕吟淺唱。哦,這是王獻之在送別愛妾桃葉和她的妹妹桃根。情也真,意也長,風雅隨着秦淮河一直流到今。一路感嘆着,不覺來到烏衣巷。
烏衣巷是和王謝世家聯繫在一起的。西晉末年年,八王亂后,胡人牧馬中原。王導、謝安等中原大族隨晉室渡江,居家於秦淮河邊。我信步流連於秦淮人家,尋覓王謝舊蹤。忽見一匾額,上書“王謝故居”。但見朱門兩扇,關着一個舊式庭院。細細觀看,絲毫不見東晉豪門大族的氣度與奢華,大概是後人藉以弔古寄情的擺設罷。
這樣胡思亂想着,不知什麼時候,雲散了,雨歇了,天空正高掛一輪明月。呵,這是秦淮的明月,這是六朝的明月!你當記得往昔秦淮河的風流吧!六朝風流,當數陳後主及其皇后張麗華了。一曲《玉樹後庭花》,唱醉了十里秦淮。嘆的是,歌未竟,在隋將韓擒虎震天動地的鼙鼓聲里,陳後主授首北闕,張麗華香消黃泉。
六朝已化作一場春夢,明月下的秦淮河依舊在無語流淌。“憶秦淮佳人,應讓香君獨步。”明末秦淮歌妓李香君,色藝雙絕,與商丘世家公子侯方域一見鍾情,在秦淮河畔,媚香樓中,結為連理。侯方域為南明閹黨餘孽所逼,逃離南京。閹黨爪牙貪香君色藝,逼婚媚香樓。香君不從,以頭撞壁,喋血紈扇,友人就血在扇上繪桃花一枝。侯方域投清,來迎香君,香君思念故國,恨方域變節,閉門不納。此後,李香君避隱寺庵,伴青燈黃卷,寂然而沒。時人據此撰名劇《桃花扇》。
“冰清玉潔千秋正色,扇奇藝絕一代名姝。”李香君以她的品格、氣節受到世人的敬仰,一曲《桃花扇》萬古流芳。那麼,陳圓圓呢?世事的風雲,陰差陽錯,使國家、民族的興亡,同一個弱女子聯繫在一起。陳圓圓,原為明朝山海關總兵吳三桂的愛妾。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皇帝弔死煤山,其大將劉宗敏搶娶陳圓圓。“痛哭三軍皆縞素,衝天一怒為紅顏。”吳三桂因劉奪愛之恨,勾引清兵入關。清軍敗自成,滅南明,入主中原。兵荒馬亂中,陳圓圓不知怎的流落到這秦淮河畔。紅粉誤國,陳圓圓自然是國家和民族的罪人了。她固然沒有李香君的氣節,平生行狀也無可稱,但紅顏何罪!設若劉宗敏不搶娶陳圓圓,而吳三桂又能以民族大義為重,那世事又當如何?二十世紀倭寇南京屠城、血滿秦淮,又是誰人之過?我今游秦淮,猶聞不平聲!
秦淮河!你是一條流滿風雅的河,你又是一條流滿血與淚的河,你承載了人間太多的滄桑。
燈火闌珊,遊人散盡,我也該和十里秦淮說再見了。回首處,惟見六朝明月,依舊靜靜地照在秦淮河上。
1996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