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舊夢
手機:M版 分類:遊記隨筆 編輯:pp958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這是唐代大詩人杜牧《泊秦淮》中的詩句,姑且不說詩人想藉此詩表達什麼情懷,單就這兩句來看,就可以讓讀者想象出那時的秦淮河是何等繁華。
兩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來到了這座久負盛名的六朝古都——南京,就在到南京的那晚,乘着夜色,來到了夫子廟,見到了那一直讓我魂牽夢繞的秦淮河。今日的秦淮河依舊繁華,但已不是古時的那種,而是帶有古韻且蘊含現代氣息的美。
走在夫子廟景區,街上的人群熙熙攘攘,街道兩旁,復古的明清建築釋放着古老的韻味,古玩店裡,各式各樣的玩件兒,或小巧玲瓏,或古雅韻致,讓人愛不釋手,但對於我這個學生來說,又不得不忍心放下。踏上文德橋,靜靜看着夜色下華燈里的秦淮河。身邊有一群老人,是來旅遊的,不知自哪裡來,導遊在向他們說著關於文德橋的故事,故事內容我已經不記得了,只依稀記得,故事主人翁的睿智,僅此而已。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劉禹錫的《烏衣巷》,感慨藏而不露,寄物詠懷。在詩人眼中,此時的烏衣巷鉛華洗盡,六朝的脂粉早已隨着秦淮河水流向東去,昔日笙歌不斷,也已散盡不再重來,而原本繁華的朱雀橋邊,今已野草叢生,頹敗不堪,烏衣巷口,也只剩夕陽殘照。魏晉大族,王謝也已風流不再,廢墟上,矮房裡住着尋常百姓,唯有那飛來飛去的燕子,還似曾相識,見證了這一場滄海桑田的變遷。
我沒有進去烏衣巷,只是在巷口門前駐足,“一巷月朦朧,欲問烏衣何處去;萬家春旖旎,且看紫燕此間來。”巷口門上的一副對聯。上聯,展現了一幅烏衣巷的月光圖,聚焦於一巷一月。由此嘆問烏衣巷的未來圖景究竟如何,往何處去?下聯,描繪了一幅春光旖旎、紫燕翻飛的江南勝景;最憶江南好,盼得紫燕歸。這中意境當然不是我這個凡夫俗子所能完全體會到的。
也沒有去媚香樓,無法身臨其境感受一下古時李香君這個處於社會底層,卻有着那些賣國求榮的達官貴人所不具的愛國、正義的高尚情操。“香君一個娘子,血染桃花扇子。氣義照耀千古,羞殺鬚眉漢子。”這是林語堂先生對於香君的評價。時間淡化了古朝舊事,卻淡化不了濃濃的情思。
由於時間關係,只是在河邊靜靜欣賞了秦淮的夜色,畫舫上的燈,照亮了河面,這應該就是朱自清的名篇《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中所說的的燈船吧。船上的人在燈影里,笑談着,可能也會有一個人為秦淮河的濃濃古韻所陶醉,在試着感受古代文人騷客揮毫潑墨,對風吟唱。
河南岸的照壁上,雙龍騰躍,在十一月的夜色里,沉沉的,有古都的風韻。
在喧嘩聲中,我只是匆匆一瞥這十里秦淮中的一小段,也是古時最繁華的一段,未見詩人在岸邊吟詩,未聞秦淮八艷的幽幽琴聲,甚至來不及品嘗秦淮八絕中的任一絕,就這樣,在別人眼裡,我行色匆匆的身影又消失如流的人群里,不知何時會再來,連我自己也不知道。
古時曾有“秦淮十里風月”之說,而今已不再,只是這一彎碧水,靜靜地,在這座古都間流過,我不見古人,古人不見我,對我來說,只剩燈影里的秦淮河,流淌不息。只願來日,守着一抹古城春痕,我能坐在燈船上,尋一場我昔日置於此地的舊夢,尋一程秦淮泛舟的舊夢……
周群
2010。12。25